向常艷(松滋市人民醫院普外二科,湖北 松滋 434200)
醫院內科間協作配合一直是醫院科室之間發展不可或缺的源動力,不論是大到突發醫療事件中的緊急救援,還是小到對病患的普通診療,各科室之間良好的協作精神可以提高醫院的診療效率和診療質量。但在臨床工作中,往往因多方因素可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現探討外科病區與他科協作時存在的安全隱患與防范對策。
患者就診時先到門診辦理就診卡,再到外科門診看病(夜間無門診時直接進入相應病區)。根據各人病情完成相應檢查,再據檢查結果安排到相應住院科室住院;住院后醫護診療,根據病情完成相應輔助檢查,再據病情及檢查結果等進行手術或保守治療;后康復出院或轉院、放棄等。
根據住院診療、檢查、手術等各項程序,住院病區(患者及醫護人員)需建立的部門協作有:門診與病區;病區與輔檢部門(輔檢部門包括有檢驗科、放射科、CT室、心電圖室、彩(B)超室等多科室);病區與手術室、麻醉科;病區與保潔部門;病區與后勤;病區與收費室、支助中心、行管、農合辦、醫療保險科等多部門。
患者進入醫院后,不熟悉就診流程,不知在哪科就診,而醫院導診分診人員又遠遠不能滿足就診所需,患者常需在門診多科輾轉,才能進入住院病區,若遇門診患者量多,則存在延誤診治的隱患;若遇到醫托之類則存在誤診誤治的風險;若遇哪個門診科室排隊等候時間過長即可引發醫患糾紛。
每位患者入院后不論輕重緩急,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均需完善血尿糞常規、心肝肺腎等臟器檢查及根據病情需要的造影、穿刺、CT等各項檢查。由于信息網絡化在醫院的大力施行,臨床患者做任何檢查都需由醫生開具電腦醫囑和相應檢查申請單,由支助人員陪同或自行到相應科室完成。如醫生開具電腦醫囑或(和)紙質檢查單到相應科室檢查時,電腦信息傳輸未到位或檢查信息不符時,需患方往返甚至耽擱檢查,易引起糾紛或延誤診治。
①患者入院時,很多病情不明、危重時未經過急診處理,直接從門診轉送至住院病區,或入院后到輔檢部門完善檢查過程中,無醫護人員陪同或支助部門參與,患者易發生跌倒、昏迷、猝死等意外事件。②支助人員過少,患者輔檢時需獨立到相應科室,或不熟悉環境,或自己送標本、取結果、排隊等候等,易引起患方不滿及糾紛。
2.4.1 科間溝通不及時 有的患者好不容易進入病區,而病區又無床位,則存在門診科室與住院病區溝通不力、銜接不到位導致的糾紛;如與檢驗部門發生標本量過少或過多,標本送檢時機延遲或標本遺失,檢驗或檢查報告誤差、危機值等時,科間人員不直接溝通聯系而由患方參與轉述,導致的醫患矛盾或不必要的法律隱患。還有需科間會診時,意見不符或時間不及時等易致病患誤解、不信任等。
2.4.2 醫患溝通不良 ①輔檢部門態度生硬、語氣不佳;患方檢查時排隊等候時間長;檢查報告發放不及時、不準確等。②手術室手術臺次、順序安排后未及時與病房醫護、患者溝通,致需上臺手術醫護人員及病人準備倉促,醫生等臺、患方質疑等時有發生;患者術中麻醉用藥,有醫保、合作醫療類不能報銷者需患者到門診繳費,常致患者不解、投訴或糾紛等。
患者病情輕重,有或無支助人員陪同,均可能隨時發生病情變化及意外事件。如1例胰腺炎恢復期患者自行復查CT時,檢查完畢后在檢查室門口突發暈厥,后臨床醫護到場急救脫險;1例腸套疊患兒做完腹部彩超拿走了他人檢查結果,臨床護士接單時發現及時調換,雖避免了誤診,但造成了患方的質疑和不信任。
1例膽總管結石T管引流術后患者在放射科行T管造影過程中發生造影劑過敏,患者急轉入病房后搶救轉危為安。
外科病區與手術室是協作最多最重要的科室,每個環節都可能疏漏引起無法挽回的不良事件。
2.7.1 術前、術后訪視不到位 術前訪視未與管床護士共同到床頭核對病人、手術部位,讓患者感覺不重視,并易遺漏手術安排;未及時發現無法耐受麻醉異常值病人,易致患方不解及糾紛。術后訪視不及時或不到床邊,而記錄尚完整,存在不真實及潛在法律隱患。
2.7.2 術前、術后接送 術前由護工人員接病人,且無擔架、輪椅等接送設施,讓患方更易緊張且無安全感;術后無麻醉醫師、手術護士護送,或由護工人員送患者回病房,存在轉送途中發生患者意外跌落、管道脫落、窒息和其他風險,同時與病房醫護無法交清術中情況及術后注意事項等,存在極大風險。
患者急診入院時,有的患者無家屬,有的無費用,還有就是夜間急診。因醫院暫無外科急診門診,患者直接進入了病區,而無就診信息卡,需患方往返門診與住院部門完善信息登記、檢查費用、住院費用繳納等,雖醫護按常規完成基本救治,但就診程序繁雜,病患情緒大,易致不解及醫患糾紛。
①患方服務需求及法律意識增強,均希望得到最精細的救治及優質的服務,而就診流程、就診環境、醫護服務水平、疾病轉歸等在無法達到預期時易引起不滿及糾紛。②他科人員服務理念更新不及時:我科是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醫護人員均是竭盡所能及時方便患者排憂解難,但部分科室人員尚未完全轉變服務理念。且隨著醫保、農合等的好政策支持,病患扎堆就診住院,醫護、醫技、保潔、行管、后勤及支助人員儲備不夠,均有勞心勞神疲于應對之感,往往很多時候達不到患方滿意,易引起矛盾,導致不必要的糾紛。如電梯運送延遲,保潔人員清理衛生不到位,輔檢時排隊時間長等時有矛盾發生。
針對每個醫院的不同情況,存在的不同隱患,只有領導給予足夠的重視,相應職能部門嚴抓狠管,才能將潛在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作為醫護技人員,在現今嚴峻不和諧的醫療環境下,需要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及服務水平,同時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落實各項核心制度及崗位職責,認真執行醫護技診療及操作規范,防范不良事件的發生。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醫療服務理念的進一步發展,患者不再是被動的醫療行為接受者,而成為醫療活動的共同參與者。所以不僅醫護人員,還有醫技雜行管后勤工作人員均需及時轉變服務理念,主動服務,“以患者為中心”全員推行優質服務工作,便民、利民、惠民。同時增強法律意識,知法、學法、懂法,合理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如時有患者在診療過程中自拍診療環節或自錄醫護技人員談話等,均需科室人員轉變理念,規范自己的服務行為,正確維護雙方權益。
醫患溝通是雙向性的,醫患溝通中的互動、互補和互諒是和諧醫患溝通的前提條件[1]。所以醫院各部門工作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加強部分知識缺乏患者的宣教,讓患者能理解并配合各項醫療活動。如1例需胃鏡檢查患者,同時需帶齊心電圖和乙肝三系檢查單,需要臨床醫護及檢查室人員共同宣教督導才不至于引起不解。
醫院及各科間簡化和優化就診檢查流程,方便患者,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尤其是急診患者,需建立綠色通道,憑檢查單或一卡通等,各部門優先完成檢查和相應治療護理,住院手續補辦后補記費用。如我科曾有一病患因晚間急診入院而無就診信息卡,暫無法完成相關檢查,而對當班正施治救護的醫護人員不滿,用鈔票扔地,提出 “生命比程序重要”等建議。同時科間人員能協調完成的,盡量直接聯系,減少患方參與并多方輾轉而摸不著北的不解與惡性情緒,防范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及安全隱患發生。
綜上所述,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場所,醫護面臨的是危急的生命。一名患者的救治,往往需要多科多部門協調才能完成診療護理達到康復。所以在病患救治,保障安全并實施滿意服務過程中,需要領導重視,各科室、各部門都能重視、行動起來,不斷提升素質,轉變理念,及時梳理和排查隱患,科間及時協調配合,優化流程完善服務程序,才能防范于未然,提供滿意服務,并保證醫療質量和護理安全。
[1]胡浩南.良好的醫患溝通誰之贏 [J].中國社區醫生,2009,25(24):24.
[編輯] 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