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鴻
(荊州消防支隊監利大隊,湖北 監利4333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城市用地也日益緊張,促成了城市的改造,也使得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高層建筑節約了土地,美化了城市,但是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難度。近年來,高層建筑火災時有發生,如2009年央視大樓火災事件、2010年上海靜安區高層居民樓火災事件、2011年沈陽五星級皇朝萬鑫酒店火災事件、2013年廣州建業大廈火災事件等等,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嚴重的人員傷亡[1-3]。消防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引發了筆者對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及人員逃生自救的思考。
世界各國對高層建筑有不同的定義,有的是以層數劃分,有的是以高度(m)劃分。我國的高層建筑分為2類,一類是居住建筑,基本以層數劃分,即指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另一類工業廠房、庫房和公共建筑(不包括單層主體建筑高度超過24 m的體育館、會堂、劇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層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當建筑高度超過100 m時,習慣上稱為超高層建筑。
1)高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大。高層建筑內部的裝修、電氣、家倶等大量可燃、易燃物質,這些物質不但耐火等級低,而且在火災發生后會加速火災的蔓延。同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毒性氣體,人一旦吸入,極易中毒傷亡。
2)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和人員疏散難度大。我國現有的消防云梯,并不能應對全部高層火災。目前湖北省使用的最大高噴車的可用高度在100 m左右,也就是說,只能達到一般高層建筑物的33~34層左右,對于33層以上的火災,滅火較難。縣市內普遍使用的24 m登高平臺車,處置8層以上的火災也相對乏力,與現階段日益高建的建筑不相適應。
3)高層建筑物離地面安全區域較遠。火災發生后,熱煙氣流內攜帶大量有毒氣體,容易使人中毒,同時降低了人們的活動能力,甚至會使人窒息身亡。在這種情況下逃離火場難度加大。在火場中,人們普遍比較驚慌,常常是大批人群擁向疏散樓梯。逃生本能會促使人們相互擁擠,容易造成群死群傷。
4)高層建筑物結構復雜,在火災預防方面難以管理。建筑物的使用者防災意識有強有弱,在人員相對密集的情況下,更會加大安全疏散難度。
火災的發展與變化分為初起階段(此時燃燒面積不大、煙氣流動慢、溫度上升不快)、發展階段(此時燃燒強度增大、氣體對流加強、燃燒面積擴大)、猛烈階段(此時燃燒面積擴大、大量的熱釋放、溫度急劇上升)、下降階段(此時由于燃燒已經消耗了許多物質,燃燒勢頭開始下降)和熄滅階段(任何的火災最終都會熄滅)4個階段。
通過階段發展情況來看,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應注重將火勢控制在初期階段,并堅持 “內攻為主,內外夾攻,上下合擊,堵截火勢”的撲救措施,從以下4個方面做好滅火救援工作。
在撲救高層建筑火災時,通過各種方法和措施,快速登上著火層或下一層,建立進攻陣地,這是實施救援的前提。在救援過程中,要本著 “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思想,當有人因于火災現場,消防人員則應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到達所攀登的樓層。進攻主要的路線根據現場情況決定,在過攻過程中,對于在建高層的升降機、腳手架等不宜作為登高進攻工具,因為其安全系數較低。一般情況下首選消防電梯,有條件的可以利用舉高車登高,但外部登高進攻比較危險,在救援條件和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樓梯進攻,進攻過程中不停地噴霧水、梯次進攻,在樓梯間鋪設水帶時以垂直方式最佳。
在實施撲救過程中,火災場地的供水條件對于火災撲救能否取得成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對高層建筑進行滅火時,首先要選用內部固定消防設施。如果火災現場固定的消防設施缺乏,或者是損壞無法使用,這時就要迅速通過消防車或移動式消防水泵直接向火場供水。在撲救小面積的初期火災中應充分依靠內部鋪設的縱向供水管道發揮作用。此外,官兵要提高作戰應變能力,充分發揮現有消防裝備的最大作用進行滅火救援。
公安消防隊員被譽為 “人民衛士”,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非常熟悉轄區內高層建筑的位置、特點及周邊情況。在日常的消防演練中,要把建筑消防設施應用、進攻途徑選擇、高空救助、破拆、排煙、高層水帶鋪設和固定作為訓練的主要內容。一旦發生高層建筑火災,必須要在第一時間火速趕到,以免耽誤最佳撲救時機。在火勢非常迅猛時,要堅持 “先控制,后消滅”的戰術原則。如果有人員困于火場,必須堅持 “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科學處理救人與其他滅火救援行動的關系。
消防車輛到達火災現場后,不要將車輛停靠在火災區域過近的位置,避免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墻、窗體等燒毀后墜落砸壞車輛,傷及消防官兵。消防官兵進入建筑體內展開內攻時,必須要佩戴好防護裝備,同時還要特別注意防止造成墜落跌倒等。在對高層火災進行撲救時要注意火場排煙,進行夜間火災撲救要注意搞好火場照明,特別是內攻時的照明,以確保救援行動中的消防官兵的人身安全。
火災現場的溫度十分驚人,而且煙霧會擋住消防人員及逃生人員的視線。這要求消防官兵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業務能力,要求在火災中被困人員保持鎮靜,不盲目地行動,從而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
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后,火災煙霧較大,容易在瞬間產生 “煙囪效應”,給撲救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我們必須貫徹 “救人第一”的原則,通常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利用高層建筑內的應急廣播喊話或在夜間發生火災消防隊到場后及時用強光燈照射被困人員,告知他們要冷靜,以此穩定人員情緒。
2)高層建筑起火后,疏散通道往往被煙霧阻截,要集中一切滅火力量盡快打通建筑內部的疏散通道,增強視線的同時排清煙霧,便于被困人員順利撤出。
3)使用緩降器、安全繩或利用疏散樓梯深入內部進行救人。
出現火災時,該單位有秩序地組織進行滅火、疏散等應急工作尤為重要。
1)及時報警并組織人員疏散。發生火災時,立即拔打 “119”報警,利用廣播馬上通知著火樓層人員并引導他們有序疏散。同時組織人員滅火、找出著火點并派人接應消防人員順利到場。
2)安排啟動本單位固有的消防滅火系統和排風送風系統。到場人員也可以就近使用手提式滅火器及時滅火,防止火勢蔓延。
3)在高層公眾聚集場所工作的人員組織疏散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必須熟悉避難間、報警器、滅火器、安全出口的位置在哪里;營業期間,工作人員應堅守崗位,并保證安全通道、樓梯和出口暢通無阻;公眾聚集場所門外3 m內不得停放車輛;發生火災時要有組織地進行疏散在場群眾、避免混亂,樓梯間為確保暢通應在容易走錯的地方設立 “哨位”進行引導。
做好消防工作任重道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類似高層建筑這樣的難題會越來越考驗我們的智慧與勇氣,可謂路遠彌艱。做好高層火災撲救工作 “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為消防工作指明了方向。這表明不僅要做好 “消”更要做好 “防”。“消”字當頭,消防部隊全體指戰員必須不斷的探索高層建筑火災的發展特點和撲救措施,利用現有裝備,發揮滅火最佳效能,才能打贏現代條件下高層建筑火災的滅火戰斗;“防”字為重,高層建筑火災的防范只有社會層面發動宣傳提升群眾消防意識,在火災發生時,通過消防部門和單位的共同努力,才能實施最有效的疏散和救人,最大限度地發揮消防部隊駐守地保一方平安的作用。
[1]劉勝生.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科技信息,2011(24):314-315.
[2]謝飛,李明.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探討 [J].安防科技,2009(11):52-55.
[3]鄭偉.關于我國高層建筑消防安全若干問題的思考 [J].武警學院學報,2011(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