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藝芳
(福建師范大學人民武裝學院,福建 福州350007)
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我國的高等院校開始面向各個專業的全體大學生開展計算機教育,其中計算機專業中開設Linux課程是必不可少的。Linux作為日漸流行的多用戶、多任務的網絡操作系統,有著開放、穩定、安全、費用低廉等優勢,具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前景[1]。《Linux基礎與應用》是高校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技術課,目前該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工作能力產生了不利影響。為此,筆者對 《Linux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以便為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幫助。
學生學習 《Linux基礎與應用》課程后,今后可從事Linux系統管理員和Linux程序員工作。前者注重對Linux進行系統管理,保證其能安全正常運行,并完成相關配置工作;后者主要注重PC機和單片機的開發。上述工作都要求從業者精通一門計算機語言。由于 《Linux基礎與應用》課程只涉及到一些基礎知識的講解,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不徹底,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終導致學習效果不佳,今后參加工作后不能得心應手地完成相應的任務。
《Linux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一般在機房中進行,教師一邊講解一邊實驗,學生聽完課后自己動手演練。在實驗環境的配置上,目前采用的是在Vmware虛擬機軟件上安裝Linux操作系統。由于安裝Vmware虛擬機軟件所需的計算機硬盤空間已經運行所需的內存空間都較大,而學校里機房的PC機相對老舊,內存一般較小,因而不能滿足安裝Vmware虛擬機軟件的要求。因此,學生在做實驗時,經常會出現在系統重啟時死機或長時間等待等現象,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因而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當前,《Linux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沒有與相關項目實訓相結合,不能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現實需求充分聯系起來。由于不能學以致用,學生的學習往往只是浮于表面,這對學習成果的鞏固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
《Linux基礎與應用》是 “網絡管理與維護崗位”、“網站建設崗位”、“嵌入式系統開發崗位”的職業能力核心課程。該課程的先修課程是 《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配置與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后續課程是 《MYSQL+PHP動態網站開發》和 《嵌入式系統開發》。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后續課程是 《MYSQL+PHP動態網站開發》和 《網絡安全技術》。上述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應盡可能多地掌握相應專業知識,從而滿足各典型崗位群的職業技術要求(見圖1)。

圖1 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應用技術專業課程定位圖
對高校計算機專業來說,建立完善的實驗室是十分必要的。學校領導應重視計算機專業的實驗室建設,加大資金投入以充實實驗設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熟悉實驗環境,充分利用各方面條件來提高教學質量。此外,為了確保日常教學能夠正常進行,應采取安裝硬盤保護卡等手段來保護計算機系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學習感興趣的內容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講授 《Linux基礎與應用》課程時,應使教學內容與項目實訓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種中可以介紹當前最新Linux的發展動態,如結合所講授的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在當前國際、國內IT業界各種Linux發行版本的最新動態和新技術、新特點,這不但可以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補充,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其學習興趣。同時,在課程內容結束之后,可以將學生分組,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完成某個實訓項目。這種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通過圍繞任務展開學習,并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來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和運用的學習體系,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2]。
《Linux基礎與應用》是高校中一門專業地位重要、實踐性極強的課程。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針對當前該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舉措。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上述舉措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很大提高,同時敢于實踐且有所創新。當然,筆者對 《Linux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今后進一步探索研究。
[1]衣勉,陳偉.《Linux基礎及應用》課程教學方法淺談 [J].考試周刊,2010,3(3):45-46.
[2]謝延紅.開放式Linux實驗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