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敏
網絡旅游資料英譯現狀探析*
——以福建省著名旅游景點為例
朱玉敏
(廈門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福建廈門361024)
網絡旅游資料的英譯是世界了解旅游景點的一個窗口,代表著旅游品牌的國際形象。從分析英漢旅游資料的語言特點入手,考察了福建省網絡旅游資料的英譯情況,發現英漢兩種旅游資料的區別在:漢語重意合,善用四字格、句式工整、整體節奏舒緩;多用疊詞,極力渲染,突出美感;善于使用數字、級別等抬高身份。而英語講形合、對稱和平衡,形式邏輯嚴密、節奏明快。并指出網絡旅游資料英譯中存在各種詞匯、語法、句式、文化知識等錯誤。建議譯者在翻譯旅游資料這種功能性較強的文體時,可以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對原作的信息適當添加、刪除、修改等。
網絡旅游資料翻譯;翻譯問題;翻譯策略;旅游品牌
隨著網絡的普及,旅游咨詢也紛紛在各大網站占有了一席之地,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瀏覽名山大川。網絡上的旅游資料成了世界交流的一扇窗,方便了人們搜索旅游資料,了解異地風情。在我國,福建省是旅游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面臨大海,背靠群山,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并且加上與臺灣省的五緣關系,又面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開發的大好時機,大力開發和創設旅游品牌對福建省的發展非常有利,對海西的發展也能起到重大的推動和宣傳作用。通過多年的宣傳、開發和打造,福建省在國內已經打造了較好的旅游品牌如鼓浪嶼、武夷山,但是,要打造國際品牌,還要繼續加大宣傳力度。網絡是最快捷、最方便的宣傳途徑了,從網絡上可以圖文并茂地欣賞到福建各大景區的魅力,但是,我們通過網絡搜索到的相關旅游資料的英文翻譯卻并不令人滿意,并且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以福建省著名旅游景點如武夷山、鼓浪嶼等的網絡英文翻譯為例,主要分析英文介紹中的錯誤,并結合優秀的翻譯作品,提出了翻譯旅游資料這種功能性文體的策略。
為了吸引游客觀光,旅游資料中不僅講究圖文并茂,在語言上也可謂下足了功夫,其語言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在語言形式上,善用四字格,句式工整,節奏鮮明;在用詞上,多用疊詞,極力渲染,具有很強的美感和說服力;在手段上,善于使用數字、級別等抬高身份,突出其文化底蘊或風景秀麗的特色以吸引游客。例如,下面一則關于臺灣日月潭的介紹,充分利用了四字格,并且充分利用了漢語松散的結構,大力使用無主句,如句(2)、句(4)雖然沒有出現日月潭作為主語,但并不影響表達。在突出日月潭的風景特色的同時,還融合了人們的奮斗精神,使得這段文字更富有生機和吸引力:
(1)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臺灣八景之一。(2)以潭中拉魯島(lalu,原名華島)為界,北似日輪,南如月弧,因而得名。(3)日月潭四周群巒迭翠,山水相連,尤其清晨的山嵐、黃昏的夕照及雨后的虹影最為迷人。(4)9·21大地震對日月潭風景區造成了很大破壞,經過臺灣同胞頑強不懈的努力,又重新展現出她的魅力。(5)圖中的小島即是拉魯島,是邵族同胞的先祖勝地。(6)地震使島的大部分浸沒潭中,島上的建筑坍毀殆盡,但它的美麗與傳說卻更使人們向而往之。
與此對應,地道的英文旅游資料有以下特點:句式較長但不松散,結構復雜但講究平衡,包含信息量豐富卻不冗余;詞語簡潔生動,富有表現力;也包含數字等說明面積、歷史年代等。但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兩種語言特點的差異,與漢語的松散和講究意合不同,英語講形合、對稱和平衡,形式邏輯比較嚴密。例如:一則關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旅游景點的英文介紹,充分利用了英文復雜句式的特點,把大量的信息如建塔的時間、功能、為何出名等濃縮到兩個句子中:
Belem Tower:(1)One of the city’smost famous sights is more impressive on the outside than it is on the inside.(2)This white stone tower—built 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to defend the river—was the last thing that the seafaring adventurers saw before setting off on their epic adventures[1].
從以上的比較來看,由于漢英語言特點的差異,漢語和英語的網絡旅游資料也各有特色,主要反映在句式特點和文化信息的處理方面,但是,兩者的目的都是吸引游客。為了適合讀者的口味,譯者在把漢語的旅游資料翻譯成英文的時候,要注意調整句式,適當安排信息含量。而且,為了發揮語言的美感作用,譯者要注意英漢兩種語言的節奏。彭宣維指出,“在英語語篇中,節奏急緩與語體高低有直接關系。語體地位越高的語篇,其節奏相應舒緩;語體地位低的語篇,其節奏相應明快急促。漢語卻不一定這樣”[2]。旅游資料在英文中屬于語體較低的語篇,節奏比較明快簡潔;而在漢語中,其語體顯得比較正式,經常用四字格甚至文言,用詞講究重疊,節奏較緩。因此,在翻譯漢語的旅游資料時,譯者要對原文的信息進行調整,能刪則刪,該加則加。
網絡四通八達的今天,信息可以在數秒內到達各個角落,而網絡旅游信息作為外國朋友了解中國的窗口,應該在提供真實信息的同時,注意信息傳遞的準確性。通過考察福建省幾處著名的旅游景點的網絡翻譯,發現其中存在較大的問題,經過歸類整理如下:
(一)詞匯使用錯誤
以武夷山的網絡英文為例,其中一句為:
例①:…it is a place of interesting with a long history,…
很明顯,句中interesting是錯誤的,“旅游勝地”應該譯作place of interest。
(二)語法錯誤
下面例②中,開頭要表達“在1996年12月”,卻譯成了In 1996 December,也是很明顯的錯誤,并且建議把UNOrganization of Science,Education and Culture改為UNESCO,更為簡潔,一目了然。而例③關于嘉庚紀念館的介紹中,謂語動詞缺失,exhibits可以作為名詞和動詞使用,但通過上下文的語境來看,作動詞講不通,在此只能看作名詞,故而應把presenting改成present。
例②:In 1996 December,FujianWuyiMountainswas honored as“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by the UN Organization of Science,Education and Culture.
例③:These exhibits vividly presenting to the audience the whole life of Mr.Tan Kah-kee as the great leader of the patriotic overseas Chinese.
(三)句式不流暢、銜接失誤
這一類問題主要反映在幾個獨立的小句之間缺乏連接詞,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例如:
例④:If you take a bamboo raft trip fleeting through the river,you will get quite a view of the water and themountain,and particularly,the raft coffin hanging on the cliff,it is a special and mysterious burial3800 years ago.
例⑤:…the main site is 60km2 in acreage,the average height of peaks is about 350 meters,it is a typical rosy cloud landform.
例④斜體部分的小句與前面的句子沒有銜接起來,建議把it改成which。而例⑤是一個并列句,包括三個小句,但是這三個小句之間卻沒有連詞,建議在第三個小句前加上and。
(四)文化知識處理不到位
下面是一則介紹鼓浪嶼的漢語介紹,而在搜索相關的英語譯文時發現,在鼓浪嶼(Gulangyu)英文介紹中刪除了很多重要的文化信息,如例⑥中鄭成功的相關信息就在譯文中完全省略了,雖然鼓浪嶼以風景秀麗和琴島而聞名,但作為鼓浪嶼一個重要的歷史文化標志,應該把下面的相關信息傳達到網上。
例⑥: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于此,日光巖上尚存水操臺、石寨門故址。1842年,鴉片戰爭后,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13個國家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同時,商人、傳教士、人販子紛紛踏上鼓浪嶼,建公館、設教堂、辦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炒地皮、販勞工,成立“領事團”,設“工部局”和“會審公堂”,把鼓浪嶼變為“公共租界”。一些華僑富商也相繼來興建住宅、別墅,辦電話、自來水事業。1942年12月,日本獨占鼓浪嶼;抗日戰爭勝利后,鼓浪嶼才結束一百多年殖民統治的歷史。鼓浪嶼面積僅1.91平方公里,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常住居民2萬人。島上巖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巖峰,相映成趣。
網絡旅游資料是一種功能性很強的文體,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更多地關注讀者的需要,參照國外旅游資料的語言特點,在傳遞重要信息的同時,達到吸引游客,樹立良好形象的目的。因此,譯者可以對原作進行合理的添加、刪除、修改等。
(一)添加
漢語的旅游景點名稱往往與歷史、文化、傳說等密切相關,在處理這些信息時,直譯往往不能讓外國友人明白其準確含義,因此,加入解釋性的信息是必要的,如下面的例子中,斜體部分就是對“鼓浪”兩字的解釋: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The original name of the islet was Yuan Zhou Zi.In the Ming Dynasty itwas renamed Gulang,meaning“drum waves”,because the holes in the southwestern reefs hitby thewavesmake sounds like the drum beating.
(二)刪除
漢語的旅游景點介紹常常使用疊字、重復形式等表達風景的美麗,但譯成英文時,沒有必要把每個形容詞都譯過去,只要抓住重點就可以了,重復太多反而羅唆,如下面的例子中對鼓浪嶼街道和樓房的描述,“街道短小,縱橫交錯”不屬于主要信息,沒有譯出,而“樹木蒼翠,繁花似錦”這種華麗的描述只用簡單的green trees and bright flowers來表達,第二句的斜體部分與前一句略顯重復,因而刪除,直接譯了最后一句總結性的描述: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里,日光巖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Overlapping peaks foil the blue water,white clouds,green trees and bright flowers.The air in the islet is fresh.The entire place is free from any sorts of vehicles and is particularly quiet. All these render an atmosphere of a fairyland.
(三)調整句式和信息
為了達到吸引外國游人的目的,譯者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實際對原文的信息進行適當的調整,如下面的例子中,在翻譯時,譯者省略了漢語中鼓浪嶼位置和距離廈門遠近的斜體部分,而是加入了鼓浪嶼面積和別稱“海上花園”的英文部分,這樣更能發揮語言的魅力,使鼓浪嶼具有吸引力:
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面,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鐘可達。
Gulangyu,separated from Xiamen by the 500-metrewide Egret River,with an area of1.77 square kilometres,enjoys a lauditory title“Garden on the Sea”.
(四)保持節奏
前面提到,為了極力渲染景色的美麗,漢語旅游資料中的字句比較工整,善于使用四字格、重復、排比結構等,但英語卻講究簡潔,節奏明快,因而,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在傳遞信息的同時,注意文字的節奏美感。看下面一則例子,漢語中用了大量的排比結構,顯得氣勢磅礴,把鼓浪嶼的建筑風格描繪得淋漓盡致,但是,如果把這些各種風格的建筑名稱一一譯成英文,文章就顯得羅唆拖沓,頭輕腳重,不符合英語講究句子平衡的規則。因而,譯者直接一筆帶過,用Chinese and foreign代替了各種特色的建筑風格。為了使句子更富有表現力,最后一句前半部分用了一個分詞,表語用了四個形容詞,保持了句子的平衡和節奏感。
鼓浪嶼是“建筑博覽館”,許多建筑有濃烈的歐陸風格,古希臘的三大柱式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臺、鉤欄、突拱窗。爭相斗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
The architecture in the islet varies greatly in style,Chinese and foreign.Thus the islet has a laudatory title“the World Architecture Museum”Covered in green all the year round,it’s charming,elegant,secluded and serene.
福建省旅游資源豐富,前景廣闊。為了吸引更多的外來游客,加強旅游品牌的競爭力,李丹等提出了一系列宏觀和微觀策略,其中一條是“實施品牌宣傳策略”,利用海西發展的大好時機,通過與外界的交流,積極發展福建省豐富的旅游產業,樹立起良好的國際形象[3]。而作為外國朋友了解中國、了解福建的最直接、最快捷的窗口,網絡旅游資料的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它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品牌的形象。福建省的旅游產業可以發展更多的品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但是,在微觀的問題上,還要從頭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這樣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把自身的資源優勢發揮出來。
[1]《瘋狂英語》編輯部.瘋狂英語[M].南昌: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6.
[2]彭宣維.英漢語篇綜合對比[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李丹,吳金林.福建旅游品牌競爭力研究[J].閩江學院學報,2007,(3).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 aterials on the Internet
ZHU Yum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nguages,Xai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Fujian 361024,China)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touristmaterials on the internet are a window for the world to know China.They establish a kind of image for our tourist industry.Aswe search some of the English introduction of themost famous tourist spots in Fujian,we find that Chinesematerials stress the use of four-letter words and the uniformity of the sentences,putmuch emphasis on 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words,and make full use of numbers to show its status.On the contrary,Englishmaterials paymore attentions to the completeness and balance of the sentence,whose rhythm is fairly quick compared with that of Chinese.Then accordingly we point out some of themistakes,including lexical,grammatical,structural and culturalmistakes,in the translation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Finally,we conclude that translators can bemore creative and flexible based on the facts.They can elaborate,cancel the un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s or even the contents,in the hope of attractingmore foreigners and establish a bright tourist brand in the world.
translation of touristmaterials on the internet;translation problems;translation strategies;tourist brand
H159
A
1008-4681(2014)03-0111-03
(責任編校:譚緯緯)
2014-04-26
朱玉敏(1980-),女,山東泗水人,廈門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廈門大學外文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