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歆
(福州大學陽光學院計算機工程系,福建福州 350015)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教務信息管理系統工作模式相對單一,主要利用計算機負責處理表格、文件的傳輸等簡單日常管理工作。隨著高校的擴招以及教學業務的擴展,高校日常教務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使得日常教務工作任務越來越多,信息處理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僅僅依靠以往的日常處理方式已無法滿足網絡信息化的高校辦公需求[1]。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為高校教務管理系統的信息化、網絡化成為現實。所以,建立一個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務管理系統成為當前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文中采用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所設計的教務信息管理系統,不僅提高了高校教務日常工作管理水平,也減少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為高校全面實施信息技術創建寬松的校園環境。
我國關于教務管理信息的開發與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主要由高校研究機構負責系統的研發。所以,無論是管理體制還是教務工作職能的分工,我國教務信息管理遠遠落后于國外[2]。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教務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有單機管理模式、基于校園網的全院管理模式以及基于局域網的部門管理模式3種。其中單機管理模式和基于局域網的部門管理模式較為簡單,但數據操作重復性高、管理規范不統一以及數據統計管理不一致等[3]。對于基于校園網的全院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運用較多的模式,該模式基本滿足高校各部門關于學生工作數據的管理,但數據傳輸與共享容易受到網絡速度的影響,特別是數據操作高峰期,容易產生網絡延遲,造成數據同步性較差。此外,各部門之間的數據結構設計不明確等因素,導致該模式已無法達到高校教務工作管理信息化、網絡化標準[4]。
目前,關于高校教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和使用,無論在系統技術方面還是工作人員綜合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其中主要問題為:
1)在系統技術方面,無論軟件系統架構還是硬件設備相對落后,系統結構不明確,造成系統工作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等;
2)系統組織結構與高校實際管理組織架構有所差異,甚至有些教務信息管理系統遠遠落后于實際情況,造成系統管理混亂、管理效果不佳;
3)由于高校教務信息管理人員缺乏對系統操作的培訓,對系統架構了解較少,甚至有些部門對系統的適用不夠重視,容易造成業務不熟、經常操作失誤等。
本系統從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具體需求出發,充分結合高校校園網絡資源信息,改善高校教務信息管理和工作效率,促使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更加規范性和高效性[5]。因此,設計的高校教務信息管理系統最終要實現以下目標:
1)結合高校教務日常工作業務需求,建立完善的業務管理模塊功能和合理的業務流程;
2)根據高校不同組織機構和不同角色,建立完善的角色管理機制;
3)使用最新的網絡架構技術,提高教務管理系統使用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使系統相關數據更加精確;
4)使用最優的系統架構,提高教務管理系統的移植性和擴展性,讓后續有更多工作人員參與系統的優化和升級。
總而言之,基于上述關于系統建立的四大目標,讓高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最終達到提高教學管理質量、降低教學管理成本、高效利用教學資源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目的。
對于任何軟件的開發,需求分析是項目開展的第一步,也是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6]。明確高校教務信息管理系統需求,對開發該系統十分有利。系統功能需求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功能需求架構
根據高校實際教務管理工作項目要求,制定了5個不同管理角色。他們分別為系統管理員角色、教務工作管理員角色、在校老師角色、在校學生角色以及外校訪問者角色。每個角色只能在自己角色范圍內的系統功能模塊進行操作和管理。可見,如何配置每個角色的功能模塊以及每個角色的邏輯關系尤其重要。
1)系統管理員用戶功能模塊。該模塊主要負責系統用戶和各角色的管理,包括查詢、添加、刪除以及修改等功能。
2)教務管理員用戶功能模塊。該模塊主要負責學生信息管理、教學計劃任務管理、考試及成績管理等。
3)學生用戶功能模塊。該模塊主要為學生的常規操作服務,它提供包括日常修改個人信息、選課、成績查詢等功能。
4)教師用戶功能模塊。該模塊是教師信息管理系統,同時為教師提供一個處理學生相關工作的平臺,教師能夠在該模塊下實現修改個人信息、課程安排、成績錄入及修改等功能。
設計的高校教務信息管理系統如圖2所示。

圖2 C/S三層架構示意圖
采用經典的分布式的C/S架構,該系統主要劃分為三部分,即用戶界面層、應用層以及數據層。三層次結構業務邏輯清晰,耦合性較低。它們在系統中起到不同的作用,用戶界面層只負責信息的顯示,它無需知道數據是如何操作和處理的,因此,在該層中通常會具有不同的應用接口,如圖形界面程序、瀏覽器等。應用層是最重要的一個結構,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7]。它不僅為用戶后界面層提供所有顯示數據,還要接受數據層發送的數據,并將數據整理好,按照不同接口依次發送給用戶界面層。數據層為結構的最低層,它是用戶界面層所有數據的來源。該層負責數據的存取和計算,并實時地發送給應用層。可見,三層次結構相對獨立,有利于系統的移植和擴展。
系統開發相關技術要求及特點見表1。

表1 系統開發相關技術要求及特點
高校教務信息管理系統基于ASP.NET開發平臺,利用具有智能化的VS2010開發工具以及面向對象設計優勢的C#開發語言,采用B/S的網絡結構模式共同開發完成。B/S的網絡結構模式如圖3所示。
B/S結構是一種先進的網絡結構模式,該工作方式主要分為瀏覽器、服務器以及數據庫三個層次,其中服務器層次為該系統的核心。相對于以往國內使用較多的Web服務器端腳本技術而言,文中所用的ASP.NET平臺對于創建動態網絡應用程序具有較強的可擴展性和自定義性,并且該平臺實用性較強。對于數據庫層,充分利用SQL Sever 2005數據庫的智能化、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特點,使系統在開發過程中使資金得到有效控制,對于資金有限的高校而言,是一個十分明智的選擇。

圖3 B/S三層結構圖
4.1.1 總體開發設計思想
基于計算機網絡的高校教務信息管理系統是基于B/S模式,各項操作均通過客戶端訪問服務器的程序而實現,同時結合ASP.NET開發技術完成。
可見,高校教務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思路應主要滿足三點:
1)采用分布式的C/S架構和基于B/S的網絡結構模式設計;
2)軟件系統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3)軟件系統需滿足實用性要求。
4.1.2 系統功能架構設計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架構如圖4所示。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根據不同角色對主要功能模塊進行劃分,主要分為:管理員平臺模塊、教務員平臺模塊、輔導員平臺模塊、教師平臺模塊及學生平臺模塊[8]。其中,管理員平臺模塊、教務員平臺模塊和輔導員平臺模塊采用C/B框架結構設計,而教師平臺模塊和學生平臺模塊則采用B/S框架設計。

圖4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架構示意圖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切實為信息系統管理員、教務工作人員、廣大師生提供較為便利和實用的動態信息平臺,提高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水平[9]。其中,學生用戶模塊的具體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學生用戶系統操作流程
學生用戶模塊主要為學生提供常規操作服務,它提供包括日常修改個人信息、選課、成績查詢等功能。
該系統為學生用戶提供三項基本功能:學生信息修改功能、查詢功能以及課程制定功能。
4.2.1 學生修改功能實現過程
為確保信息安全,學生用戶每修改系統貯存的自身任何一項信息,需得到該用戶名和密碼的驗證才能進行修改。當用戶名和密碼驗證成功,并將修改的內容提交給服務器,方能修改成功。
4.2.2 學生查詢功能實現過程
首先,學生用戶需登入學生用戶系統,點擊查詢功能模塊。進入查詢界面后,根據要查詢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操作。如查詢學生成績,點擊成績查詢模塊,輸入學生用戶基本信息后,查詢結果顯示與界面,提供給用戶查看。該模塊功能只提供查詢和對查詢結果的瀏覽,不具備修改功能。
4.2.3 學生課程選定功能實現過程
與學生查詢功能模塊一樣,首先需要根據用戶名與密碼進入學生用戶系統。點擊課程選定模塊,在課程選定界面中進行相應的課程選擇、授課教師選擇等,最后點擊提交。同樣,如有發現課程選定有誤,需要進行修改,需返回學生修改模塊進行操作。
學生信息修改界面如圖6所示。
該模塊信息包括專業系名稱、班級名稱、學號、姓名、密碼等基本信息的修改。當點擊重置按鍵時,當前信息全部消除,需要重新添加。當點擊提交按鍵時,當前信息確定并提交數據庫保存。

圖6 學生信息修改界面示意圖
為促進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及高校信息資源使用效果,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設計的高校教務信息管理系統能夠有效增強教務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管理技能,對提高高校教學整體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但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如何提高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規范化、系統化問題,仍需要更多人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思考和探索,最終建立更加成熟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平臺,更好地服務于大家。
[1] 丁建偉.基于ASP.NET的高校教務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7(5):18-19.
[2] 李康滿,梁小滿.基于ASP技術的學生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12):98-100.
[3] 詹軍.基于Web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集成[D]:[碩士學位論文].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9:50-54.
[4] 周華清,宋文琳.在C#.NET中應用存儲過程[J].科技廣場,2005(10):63-66.
[5] 齊德顯,胡錚.網絡與信息資源管理[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10:165-165.
[6] 付曉琳.網絡教學管理平臺在開放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3):107-108.
[7] 于永江,王洪剛,郝金光.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及實驗室開放管理系統探討[J].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62-164.
[8] 趙志強.關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網上教學平臺建設的思考[J].職業圈,2007(11):47-48.
[9] 陳笑蓉,張志明,陳梅,等.計算機軟件開放式實驗教學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