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技術》編輯部
近年來,面對央視及省級衛視的雙重擠壓,以及新媒體的不斷沖擊,城市電視臺的發展道路出現多重困難,節目質量不高、收視下滑、廣告經營遭遇瓶頸、人才流失等成為普遍問題。相對于央視和省級臺,城市臺的影響力較小。城市電視臺在新聞領域,尤其是其民生新聞比較有特色,但在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方面卻比較弱。
多年來,電視劇是電視頻道收視中堅,省級衛視無一不加入“劇戰”。由于價格高、制作周期長、發行模式的局限性等問題,目前大量好劇都被省級衛視壟斷,城市臺拿到好劇并不容易。然而,城市臺對電視劇的需求量卻很大。據統計,2013年18∶00~24∶00時段內,全國154家地面頻道共播出2 300余部電視劇。廣電總局“一劇兩星”政策出臺后,省級衛視紛紛將重心轉向綜藝自制,而一向處于央視、衛視夾擊下的地面臺也未放棄新形勢下對收視和收入的升級探索。
城市臺抱團取暖或許能解燃眉之急。回顧從去年8月到今年8月這一年,行業內合縱連橫的案例不斷涌現,也成立了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聯盟。
2013年8月20日,由浙江影視集團牽頭,江蘇幸福藍海、貴州經緯星、四川星空等具有廣電背景的國企影視公司攜手20家強勢地面頻道組建的“G20制播俱樂部”在北京成立。該組織將統一協調各成員參與好劇的制作投資、電視劇發行,并為成員頻道量身定制高收視電視劇。該平臺成立后,由這些影視公司參與制作的定制電視劇將打破只在各大上星衛視優先播出的情況,G20中的20家地面頻道將有優先采購權。
據浙江影視集團副總經理、“G20”的發起人阿杜表示,“G20將發揮同屬廣電系統、熟悉頻道運作的自身優勢,為20家成員頻道量身定制專門針對地面頻道的高收視率作品。”
2013年11月4—8日,“第五屆全國地面臺節目合作交流研討會暨首屆城市臺產業發展年會”在海南三亞召開。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長李嵐表示,目前是城市臺發展的最好時期。“從大的視野看,國家文化體制改革,以及最近出臺的一系列針對上星頻道的管理政策,就是一個動向。對于電視臺而言,像長沙廣電臺集團,把可經營性的資產,包括節目制作、廣告經營放到一個產業集團里,增加產業開發。再比如,山東青島、日照、威海、煙臺、淄博、濰坊等6個臺,聯合成立藍色傳媒公司,與社會化制作機構合作,聯網播出,同時又聯網經營6個頻道的廣告。傳統媒體、新媒體、體制內、體制外合縱連橫,立體交叉,以廣電的內容產業為核心優勢,共同發展,是一條必由之路。”
2014年1月23日,由太原電視臺牽頭,全國23個城市電視臺組成城市聯盟,共同打造了農歷小年夜的首屆中國“城市春晚”。當晚,長達3 h時城市春晚在太原百姓頻道和北京、上海、長沙等全國23個城市電視臺同步播出,并創下收視奇跡。太原臺持續3 h平均收視率3.76,最高收視5.57。各城市臺當日平均收視普遍超過2,部分臺達到3以上。
2015年城市春晚將長沙廣電主辦,由中廣天擇傳媒策劃制作,屆時將攜手城市聯盟,利用中廣天擇傳媒省會聯供網和地市聯供網,打造一張覆蓋100個地面電視頻道的全新播出網絡。
2014年3月30日,江蘇城市聯合電視傳媒公司、北京影視、河南都市、廣東南方、浙江科教、山東齊魯6個頻道共同成立了“地標聯盟”,聯合購買優質電視劇。江蘇城市聯合電視傳媒公司總經理于勇表示,“地標聯盟”增加了地面頻道購買好劇的價格優勢,6家地面頻道聯合給出的價格相當于1家一線衛視的出價,且6家地面頻道對于強情節類型的電視劇口味一致,更容易聯合購買。6家頻道還可以聯合頒獎、聯合宣傳、聯合定制,放大平臺優勢,提升整體購劇實力。
6月11日,全國36家城市電視臺的電視業界同仁齊聚銀川,共同探討城市電視臺時政新聞、民生新聞和外宣工作先進經驗。與會城市臺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達成了《全國城市電視臺2014·銀川行新聞合作共識》,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36家城市電視臺的合作內容包括:在新聞宣傳工作中,形成城市臺重大活動、重點工作宣傳聯動機制;各城市臺可以采取對等播出的形式對當地市委、政府的重要活動進行新聞宣傳;城市臺的專題片或專題節目經雙方協商可確定在固定時段或固定欄目中以節目對等置換的方法播出,雙方宣傳片時長基本相同,播出時段和播出次數雙方可另行商定;各城市臺市委、政府的新聞發布會、重大推介活動、重要新聞策劃,所在城市臺要給予支持和配合;各城市臺廣電網站互做友情鏈接,互做推廣,在網站醒目位置刊播各臺城市形象宣傳片;各城市臺開設專欄,及時轉發城市網站播發的當地重要新聞,各城市臺根據各自宣傳報道重點、中心工作,適時在雙方網站播發本地相關新聞。
6月28日,來自哈爾濱、沈陽、長春、廣州、南昌、鄭州、武漢、成都,以及青海、河北、廣西等全國三十多個省市地面臺的近百名廣電領導、學者和資深業內代表齊聚長沙,正式組建了“全國地面頻道電視劇播出聯盟”(以下簡稱“劇盟”),并首次召開臺長峰會。峰會上,“劇盟”組織者中廣天擇傳媒分享了擁有多年成功經驗的經典電視劇播出模式。以該模式為基礎,“劇盟”為成員提供“購、編、推”一體化、限期試播、收視分析等專業服務。長沙市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中廣天擇傳媒董事長曾雄表示,“劇盟”戰略將以“低成本、低風險”為成員臺迅速打造“高收視、高收益”的專業電視劇頻道,成功突圍發展困局。
據了解,“劇盟”推行“購、編、推”一體化,即統一提供選劇購劇、編排、推廣到效果評估等全線支持,大幅降低了成員臺電視劇播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另外,“劇盟”合作由中廣天擇傳媒具體執行,所有成員臺購買電視劇的資金將由中廣天擇先期承擔,電視劇剪輯、包裝、傳輸成本亦由其承擔。同時,“劇盟”成員還擁有試播權利,可視試播效果決定是否引進合作。
南昌臺臺長張金潔接受采訪時表示:“與衛視相比,地面臺在電視劇播出上存在投入資金少、資源少、拿不到好劇的難題。我們希望通過‘劇盟’,合力對外,共同發展,形成托拉斯概念的城市臺聯盟體,進一步全面合作。通過這幾年與中廣天擇的合作,雙方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默契,收視率指標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長沙天擇的服務意識和強而不驕的共贏意識值得我們學習,希望新的合作項目在服務細節上加強并完善。”
蘭州臺臺長王韌表示:“‘一劇兩星’對于地面臺都是挑戰,因為一輪劇的單位分攤成本增加了,估計制作商的成本會分攤到二輪劇的播出單位來,由此類推,所有分攤都可能會因為一輪劇的分攤臺少了都會相應增加。地面臺拿不到衛視的首輪劇,這是硬傷。城市臺抱團取暖已經不是第一次,以前的聯盟基本上是播出單位湊錢買劇,但是依然是離不開‘拍腦袋’購劇的基本選劇過程,與長沙經貿依靠大數據以及嚴格的選劇再剪輯的流程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之所以與中廣天擇簽署了電視劇合作協議,就是基于中廣天擇的幾個成功案列,他們用長沙電視臺經貿頻道8年成功的經歷鍛造的寶典,成功克隆了南昌公共頻道、長春娛樂頻道,收視率一開始都寫進了合同,在具體的合作中又用不斷飆高的收視率兌現了承諾。我們也希望這樣的神話再一次在西北地區重放光彩。”
據了解,自2012年開始,中廣天擇傳媒就已啟動一種專針對地面臺購劇、選劇困局的解決方案,并推向全國。2013年10月,中廣天擇傳媒與南昌電視臺公共頻道啟動電視劇模式合作的當月,該頻道在南昌電視集團收視排名從末位躍居第一。2014年6月1日與長春電視臺娛樂頻道的成功牽手反響強烈。寧夏電視臺、西安電視臺等省級、省會電視臺已與中廣天擇簽署電視劇合作協議。
隨著央視和省級臺加強與業界強勢節目制作機構的合作,從運作機制、效率、能力等方面都和以前大為不同,相比之下,資金有限、人才缺乏的城市臺要想迅速提升競爭實力,最好的出路就是“抱團取暖”。城市臺對于內容有共同的需求,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只有合縱連橫才能突圍困局。如何花更少的錢買到收視更好的劇、以小成本獲得性價比高的節目,如何獲得市場已經檢驗的成熟模式來替代漫無目標的創新,這些都需要城市臺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