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邵陽縣中醫醫院 湖南 邵陽 422100
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尿道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
劉偉
邵陽縣中醫醫院 湖南 邵陽 422100
目的:觀察并分析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尿道損傷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確診為尿道損傷且自愿接受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的患者70例,回顧性分析其圍手術期以及隨訪時的數據資料。結果70例患者均1次手術成功,均未出現尿瘺、尿失禁以及勃起功能障礙;平均手術時間(23.17±6.58)min,術中出血量(108.25±45.35)ml,灌注液體量(345.27±26.79)ml,住院時間(3.27±1.06)d;92.86%(65/70)經尿道造影檢查顯示尿道斷端愈合理想;4.26%(3/70)顯示尿道狹窄,2.85%(2/70)顯示尿道變細,經對癥治療后均可自行排尿。結論尿道損傷患者行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推廣應用與研究價值。
輸尿管鏡;尿道會師術;尿道損傷
本文主要對尿道損傷患者行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確診為尿道損傷且自愿接受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的患者70例,年齡21~57歲,平均(36.28±10.37)歲;發病至就診時間為1~7h,平均(2.35±10.43)h;致傷原因為騎跨傷31例,擠壓與撞擊性損傷39例,27例合并有骨盆骨折;臨床表現為排尿困難23例,尿道外口流血41例,會陰部微腫脹6例;經尿道造影檢查為尿道不完全斷裂56例,完全斷裂14例;尿道損傷部位為前尿道48例,后尿道22例。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臨床癥狀均符合尿道損傷患者且均為男性;經B超和X線檢查證實者;均簽署治療方案與臨床研究知情同意書;無手術與麻醉藥物的禁忌癥[1]。排除標準:出現尿外滲與會陰部巨大血腫者;伴有不穩定性骨盆骨折者;經腹腔鏡檢查有內臟器損傷者;膀胱破裂者[2]。
治療方法:入院時即給予患者對癥支持治療(包括止血、抗休克、抗感染),并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待身體情況平穩后行手術治療,麻醉方式選用椎管內麻醉[3]。尿道會師術手術操作方法如下:在輸尿管鏡指導下行尿道檢查,斷裂處尿道近端位置可直接顯示者:將F3輸尿導管插入患者膀胱內,置入F20三腔氣囊導尿管,在氣囊內注入30ml 0.9%生理鹽水并固定導尿管;尿道近端位置模糊顯示者:于趾骨聯合上1.5cm處行膀胱穿刺,尿道成功擴張后置入Peel-away鞘,經此通道置入輸尿導管鏡,在尿道斷裂端插入斑馬導絲,使輸尿導管在尿道斷裂近端處彎曲,并在導絲的指引下將F6輸尿導管托入膀胱,同時行膀胱造瘺。
觀察指標:圍手術期觀察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灌注液體量、住院時間;隨訪時觀察指標:最大尿流率、尿道造影檢查(尿道通暢、尿道狹窄、尿道變細)[4]。
尿道損傷患者圍手術期的相關數據情況:70例患者均1次手術成功,手術時間15~45min,平均(23.17±6.58)min,術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08.25±45.35)ml,灌注液體量210~470ml,平均(345.27±26.79)ml,住院時間2~5d,平均(3.27±1.06)d。
尿道損傷患者隨訪時的相關數據情況:70例患者均獲隨訪1個月,隨訪時均未出現尿瘺、尿失禁以及勃起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其中92.86%(65/70)行尿道造影復查顯示尿道斷端愈合理想(排尿正常且尿道無或輕度狹窄),最大尿流率為19~26ml/s,平均(22.15±1.89)ml/s;4.26%(3/70)顯示尿道狹窄,經尿道狹窄切除段端吻合術治療后可自行排尿,2.85%(2/70)顯示尿道變細,經離子電切境內切開術治療后恢復正常排尿。
尿道損傷是泌尿外科常見的急癥,主要是由會陰騎跨傷或骨盆骨折引發尿道斷裂導致,手術治療是導尿失敗后的主要治療手段,其治療原則為防治尿道狹窄以及恢復尿道連續性[5]。本研究70例尿道損傷患者均行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通過對其圍手術期數據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得出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23.17±6.58)min,術中出血量為(108.25±45.35)ml,表明該手術治療方案具有手術時間短與術中出血量少的特點。輸尿管鏡下尿道會陰術作為微創治療尿道損傷的手段,通過減小鏡管直徑與提高手術操作過程中的視野清晰度,有利于醫師辨認組織結構,縮短尿道斷端距離,進而有效減少術程所需時間與出血量。
在本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隨訪時的尿道超聲造影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得出70例患者經1個月隨訪時,均未出現尿瘺、尿失禁以及勃起功能障礙等并發癥,表明微創治療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傳統開放性手術治療導致的術后并發癥。分析原因是:輸尿管腔直徑較小,通過擴大其與輸尿管鏡的空隙與合理控制其引流壓力,提高手術過程中沖洗液與積血塊的引流率,進而相應降低殘留液體對患者相應神經與血管的壓迫,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次數[6]。且本研究隨訪時的超聲造影顯示92.86%患者經輸尿管鏡下陰道會師術治療后尿道斷端愈合理想,有效證實微創治療可作為尿道損傷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案,具有有效性與安全性。同時,本研究通過分析輸尿管鏡下陰道會師術的手術操作細節,得出準確找到尿道近端斷裂口是影響手術效果的首要因素,且輸尿管鏡進入膀胱前須保證腔道是明顯可見,行旁觀沖洗是應注意沖洗壓力與腔內引流量總質量。關于輸尿管鏡下陰道會師術在尿道損傷患者中的深入應用價值,需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尿道損傷患者應用輸尿管鏡下陰道會師術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與住院時間短的特點,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尿動力學指標,提高治療與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朱智虎.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尿道損傷36例療效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2):136-137.
[2]陳樂仲.雙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男性尿道損傷[J].華西醫學,2012,27(3):401-402.
[3]舒輝.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尿道損傷12例效果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2,19(6):639-640.
[4]楊軍昌.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尿道騎跨傷的技巧探討(附15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2,27(3):217-219.
[5]姜春曉.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男性前尿道損傷[J].實用醫藥雜志,2013,30(4):316.
[6]吳文校.經尿道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在尿道損傷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2013,7(2):115-116.
R695
B
1009-6019(2014)08-00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