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上海市浦東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海 浦東 200136
從一份消毒后塑封餐具中檢出大腸菌群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張勇桂燕華陸嵐
上海市浦東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海 浦東 200136
目的:為了解上海市中小型餐廳所使用的消毒后塑封餐具的消毒質量,掌握其衛生程度。方法應用公共場所微生物檢驗方法GB/T18204-2000進行采樣操作,依據GB14934-199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進行大腸菌群測定,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4789.4-2010,GB4789.10-2010進行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結果20件消毒餐具中有6件大腸菌群陽性,檢出1例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未檢出沙門氏菌。其中一件樣品同時檢出大腸菌群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論大腸菌群陽性率之高和1例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出為我們敲響警鐘,平時看似衛生的塑封消毒餐具同樣不能安全使用,應引起廣大群眾注意,同時也望衛生監督部門加大監察力度,保障人民飲食安全。
塑封餐具;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菌群
近年來,上海市各種小型飯店多使用消毒塑封餐具,而不同廠家出品的塑封餐具消毒質量也參差不齊。作為飲食的載體,假如這些餐具存在衛生安全問題,那再安全的食品也無濟于事,因此消毒塑封餐具的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大腸菌群主要來源于人畜糞便,具有指示菌的一般特征,故以此作為糞便污染指標評價用品用具的衛生狀況。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還可引起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癥狀。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均將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為食品衛生標準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1-3]。
樣品來源:浦東新區衛生監督所對轄區內中小餐廳所用塑封消毒餐具進行隨機抽樣,取樣20件塑封消毒餐具。
檢測項目為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菌群(紙片法)。
樣品處理:用無菌操作方式開啟塑封餐具,取其中盤子和碗以5.0cm×5.0cm(25cm2)規格板劃出2個25cm2的區域,用滅菌棉簽沾潔凈生理鹽水后涂抹,將采樣后棉簽放入50mL滅菌生理鹽水中,充分振蕩制成待檢液。
檢測依據:依據GB14934-1994進行大腸菌群(紙片法)測定,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4789.4-2010,GB4789.10-2010進行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
檢測方法:①大腸桿菌:大腸菌群快速檢測紙片取1.0mL滅菌生理鹽水濕潤后,貼于茶杯和玻璃杯的內側表面,每件餐具貼兩張紙片,30秒后取下,置于無菌塑料袋內。將已采樣的紙片置37℃培養18小時,若紙片保持紫藍色不變為大腸菌群陰性,紙片變黃并在黃色背景上呈現紅色斑點或片狀紅暈為陽性。②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檢測:按照食品標準GB4789.10-2010進行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查。③沙門氏菌:按照食品標準GB4789.4-2010進行沙門氏菌的檢測。
20件消毒后塑封餐具中有6件樣品大腸菌群陽性,陽性率30%;檢出1件金黃色葡萄球菌,此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陰性,沙門氏菌未檢出。
本研究檢出結果雖然不能代表整體的塑封餐具的衛生狀況,但仍應該引起廣泛關注。大腸菌群的高陽性率代表塑封餐具消毒質量差,可能伴有其他致病菌的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的一種主要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感染,也可引起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等,甚至敗血癥、膿毒癥等全身感染。是在自然環境中極之普遍存在的細菌,在一般的健康情況下并不會造成任何問題,只是在弄傷皮膚或傷口處造成感染。其危害僅次于沙門菌和副溶血弧菌[4],隨著臨床上金葡菌耐藥株的增加,金葡菌已與肝炎、艾滋病一起并稱為三大難治傳染病頑癥[5]。因此GB4789中明確規定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6]。盡管本次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未能檢出,但產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出警示我們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該類食品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1]黃玉柳.食品中沙門氏菌污染狀況及預防措施[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6):225-227.
[2]楊紅,劉桂華,龔云偉.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狀況及檢測方法[J].中國工程衛生學,2006,5(2):107-108.
[3]舒代蘭,羅霞.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方法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22):4334-4335.
[4]吳仲梁,韓偉,陶軍,等.快速檢測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測方法[J].中國食品工業,2003(6):56-57.
[5]黃曉蓉,鄭晶,湯敏英,等.進口冷凍牛雞產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腸毒素的檢測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3,13(6):741-742.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部分[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R963
B
1009-6019(2014)08-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