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莉莉
赤峰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 內蒙古 赤峰 024005
老年患者麻醉臨床分析
鹿莉莉張琳許丹陽陳雪梅*
赤峰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 內蒙古 赤峰 024005
目的:探討并分析老年患者麻醉后出現的問題。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接收并經麻醉后進行治療的老年患者400例,并對所有患者進行術前麻醉,并探討其臨床效果。結果所有患者在麻醉后均經全程監測及觀察,醫生與護理人員在手術中發現的因麻醉而引起的高血壓或低血氧及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患者,都已及時進行了處理,在麻醉過程中無一例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或死亡病例的發生。結論對老年患者進行麻醉時,應選取適量的藥劑及相應的方法進行麻醉。并對麻醉過程中全程監測及觀察,便于患者出現不良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減少患者因麻醉不當而引起的不良反應或死亡病例的發生。
老年患者;麻醉;并發癥
由于老年人的臟腑器官功能逐漸衰退低下,因此對于其疾病的治療多以手術為主,因其具有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也是大多數老年人樂于選擇的一種治療方法。而進行手術的前提條件就是麻醉,麻醉的作用是當患者產生無意識、無知覺后便于醫生進行手術,目的是減少患者的疼痛感,但麻醉也會影響患者手術的質量[1],由于老年人臟腑機體功能的下降且承受能力降低,對手術質量造成個別的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下面本文就針對老年患者的麻醉問題進行探討分析,資料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接收并經麻醉后進行治療的老年患者400例,男185例,女215例;年齡58-85歲之間,平均年齡64.5±15.5歲;400例患者均經檢查后確診為:高血壓患者135例,低血壓患者30例,冠心病患者130例,糖尿病患者45例,肺氣腫患者40例,頸椎間盤突出患者9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11例。
1.2 方法
對400例老年患者分別進行手術前的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患者40例,將患者取側臥位,在患者胸部第3至4棘突間隙將局麻藥物注入,目的是阻滯脊神經根,使其支配區域產生麻痹的作用。采用插管全麻的患者131例,其操作方法是將特制的氣管導管通過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氣管內,注入一定量的麻醉藥物,使患者暫時失去知覺,其優點是保持患者的上呼吸道通暢[2]。采用局部神經阻滯麻醉的患者65例,將具有滲透作用強的局麻藥與局部粘膜接觸,使藥物透過粘膜而阻滯患者的淺表神經末梢,從而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產生無痛的感覺,具有方便、易行且安全并保持患者清醒的特點。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患者164例,方法是與硬膜外麻醉相結合,在患者的胸12至腰2棘突間隙上,先將硬膜外穿刺針穿好,在把細的腰穿針從硬膜外針內穿進去,在看到腦脊液出來后將腰麻藥物注入后撤針。
護理人員需要對全部患者在麻醉過程中進行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及心電的監測觀察,并詳細記錄監測的數據,然后根據臨床出現的并發癥問題仔細分析并提出處理措施。
對400例老年患者進行麻醉監測及觀察后,通過數據記錄分析發現,出現血壓起伏較大的患者176例,占44.00%;心率起伏較大的患者103例,占25.75%;血氧飽和度降低的患者50例,占12.50%;硬膜外穿刺困難的患者21例,占5.25%;麻醉平面太高或太低的患者16例,占4.00%;手術后蘇醒緩慢的患者13例,占3.25%;心率失常的患者11例,占2.75%;氣管插管困難的患者6例,占1.50%;呼吸抑制的患者4例,占1.00%。
全部患者在進行麻醉后均采用了全程監測及觀察,醫生與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中發現的由麻醉引起的高血壓或低血氧及心律失常等并發癥患者,都已及時給與了解決和處理,使得在麻醉過程中無一例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或死亡病例的發生。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其機體功能及臟腑器官功能的逐漸減退和耐受能力的降低,所以在麻醉過程中易出現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出現血壓起伏大的問題局最多(44.00%),由于老年人本身就易出現血壓性疾病,加上術前心理緊張等會引起血壓的不穩定。所以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并用鎮靜藥物等緩解患者焦慮的情緒。對高壓患者采取適當調理,麻醉藥物也會使血壓下降,所以在對高壓調節時的用藥劑量要適宜,避免患者出現血壓一直下降的情況,而導致患者臟腑器官功能出現衰竭等不良情況[3]。而在麻醉過程中出現心率問題的發生率也很多(25.75%),由于老年患者心臟功能的減退和應激反應的減弱,易出現室性收縮問題導致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生,臨床結果顯示多以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癥狀居多[4]。因此在麻醉監測過程中,發現患者的心率出現上升或下降起伏較大時,應及時對患者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對其密切觀察。而且也會出現血氧飽和度降低、呼吸抑制、氣管插管困難、硬膜外穿刺困難及患者蘇醒遲緩等問題,所以護理人員要在采取麻醉方式時,仔細檢查并注意對機械呼吸道的破損或脫落情況及藥物的用量和麻醉平面的監測;并對老年患者選取面罩機械呼吸的方法,加強患者腦組織的有氧呼吸,避免缺氧情況的發生;而且護理人員要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不可以強行對患者進行穿刺;并對蘇醒緩慢的患者,護理人員不可以過早的將患者的氣管插管拔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的發生[5]。
通過本文對400例老年患者進行術前麻醉,并對其方法的選取和結果顯示分析,由于老年患者的機體及臟腑器官功能的逐漸衰退,導致其免疫能力的下降和患病概率的增加。因此,對老年患者進行麻醉時,應選取適量的麻醉藥劑及相應的麻醉方法對患者進行麻醉。并在麻醉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全程監測及觀察,便于發現患者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減少患者因麻醉不當而引起的不良反應或死亡病例的發生。
[1]劉建喜.對我院80例老年患者麻醉的臨床探討[J].中外醫療.2011(34):188.
[2]陸利君.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藥物研究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12):62-63.
[3]賀為陽.110例老年患者麻醉問題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05):39.
[4]何二寧.椎管內麻醉在老年患者手術中應用的現狀與新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1(08):301-302.
[5]沙憲民;劉文艷.老年患者臨床麻醉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04):153-155.
R697+.3
B
1009-6019(2014)08-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