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華
赤峰市第二醫院內分泌 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淺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李秀華
赤峰市第二醫院內分泌 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通過對糖尿病病人制定健康教育的目標、全方位評估病人、選擇教育內容、運用靈活的教育方式,對糖尿病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在短期內系統學習糖尿病病知識,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 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但會伴隨患者一生,如果不能適當控制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并且還引發許多種并發癥,嚴重危機病人生命。我國每年由糖尿病的并發癥導致疾病和死亡病人呈逐年上升趨勢,給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普及人們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認識疾病的危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機選擇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290例,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158例,女134例,年齡最大87歲,最小5歲。患者初發糖尿病68例,一年以上87例。有19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并發癥。
2.1 制定教育目標:通過接受教育,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包括飲食、運動、護理、藥物治療的有關知識及糖尿病的控制標準,掌握自我監測糖尿病的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減慢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2.2 物資保障:病區內成立健康教育小組,由1名專業醫師、1名主管護師、6名護士組成,小組成員均經過系統知識培訓。設立健康教育課堂,購買電視、VCD、投影儀等設備,自制健康教育光盤等宣傳資料。
2. 選擇教育方式:采取集體授課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
2.3.1 集體教育方式:1講座:自制課件以幻燈、投影形式系統講解糖尿病知識。2在宣教室用板報、圖片、宣傳冊等方式宣傳有關糖尿病知識。3集體討論:病人之間介紹經驗與體會。
2.3.2 個別教育方式:1責任護士為每個患者制定具體的飲食計劃和運動方式,詳細講解并執行。2發放宣傳手冊,每人一份。3責任護士每天評估病人病情,給予具體指導。4出院前根據病人測試情況評價病人對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個別指導。
2.4 制定教育內容
2.4.1 糖尿病的知識
1.1 診斷標準:糖尿病診斷標準,(1)糖尿病癥狀+隨機血糖≥11.1mmol/L(2)空腹血糖血漿≥7.0mmol/L(3)葡萄糖負荷后兩小時血糖≥11.1mmol/L(4)糖化血紅蛋白≥7%。1.2 危險因素: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分為可改變因素和不可改變因素兩類。可改變的危險因素:超重或肥胖、食鹽攝入過多、長期超量飲酒、吸煙、缺乏體力活動和長期精神緊張。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遺傳因素、種族、年齡、性別等。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1 糖尿病的治療原則為:早期、長期、綜合性的治療及治療方法個體化的原則。綜合治療包括兩個含義: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和自我監測五個方面,以及降糖降壓調脂和改變生活不良習慣四項措施。治療目標是通過糾正病人不良方式和代謝紊亂,防止急性并發癥的發生和減低慢性并發癥的風險,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和保持良好的心態。2.2降糖藥物的應用,降糖藥物的種類:口服藥物和胰島素,向患者說明各類降糖藥藥物的作用、服藥時間,教會患者自己注射胰島素。如磺胺類藥物應在餐前30分雙胍類應在餐后服用,注射用胰島素的患者應做到時間、劑量、劑型準確并注意注射部位,并向患者說明低血糖的表現及處理措施,自我監測血糖,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含糖豐富的食物及能證明自己患有糖尿病的卡片,以便在緊急狀態下采取有效地處理措施。
3.1 飲食的治療教育:糖尿病于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行為有密切關系。講解飲食治療的意義和目的,指導患者有意識的控制不良行為,包括減輕體重,合理飲食,減少鈉鹽的攝入,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g,減少脂肪的攝入。使患者主動配合飲食治療并樂于長期堅持。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總熱量包括主食、零食、副食,糖尿病患者必須防止熱量攝入過多,每天主食應控制在四到八兩,應該少食多餐,應做到每日不少于三餐。保證各種營養比例適宜,嚴格控制油脂攝入,每日油量不超過25克,少食油炸食品,含膽固醇過高及含糖食物,盡量使用綠葉蔬菜,粗糧、這些食物含纖維素較多、有利不升血糖,且保持大便通暢。同時還要限制鹽的攝入。含淀粉過高的食物及稀至粘稠的食物盡量少食用。糖尿病患者還要限酒、禁煙。
3.2 運動治療教育: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體型、體力、生活習慣等為病人制定運動計劃,內容包括:運動的方式、強度、頻率、時機。保持適當的運動,包括有氧運動、伸展及增加肌力的練習三類。運動強度需因人而異。長期堅持三餐后一小時運動,每次運動>20-30分鐘,不超過一小時,運動強度:心率不超過170次每分。并注意運動中和運動后的變化,避免單獨運動,隨時攜帶易吸收的糖類食品,避免受傷,運動后注意檢查雙足,查看是否有損傷。運動可促進體重減輕并維持適當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催進葡萄糖進出肌肉組織,增加肌肉和組織利用葡萄糖,使血糖下降;促使肌肉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極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從而減少膽固醇降低血壓,有利于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并發癥的發生;改善血液循環和肌肉張力,防止骨質疏松;還可以減輕患者的壓力和緊張性。
3.3 糖尿病的護理 指導3.3.1進行心理護理,多于患者溝通,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形態,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對糖尿病太重視和不重視的兩種極端態度。3.3.2對并發末梢神經病變,疼痛劇烈者,做好心理護理和看護,嚴防患者有過激行為。3.3.3糖尿病足預防方法;思想重視、防患未然、指導患者進行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的鍛煉。 (1)每日用溫水和柔和的香皂水洗足,涂抹潤膚霜。(2)每日檢查雙足,按摩足及雙下肢,穿鞋時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3)足部日常檢查內容,各種損傷、擦傷、水皰、皮膚干燥、皸裂、雞眼和老繭、皮膚溫度、顏色、指甲異常、腫脹、潰瘍、感染、霉菌感染。(4)禁止赤足行走,禁用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禁止自行處理足部患處,需由專業人員處理。(5)糖尿病人修剪趾甲的原則,沿趾甲緣平平的修剪趾甲,搓圓兩邊角。(6)剪指甲時應需注意,確保能看得清楚,直著修剪,避免邊上剪得過深,減去尖銳的部分,不要讓趾甲長的過長,不要到公共的浴室修腳。
3.4 血糖的自我監測及控制要求: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的患者應每天監測4-7次,知道病情平穩血糖得到控制。當病情穩定或達到控制目標時,每周監測一到兩天。如使用胰島素治療者在治療開始階段,每日至少測血糖五次,達到目標治療之后每日監測血糖2-4次,使用口服藥和生活方式干預的患者每日監測血糖2-4次。血糖監測時間:餐前血糖監測、餐后兩小時血糖監測,睡前血糖監測、夜間血糖監測、出現低血糖癥時及時監測血糖、劇烈運功前監測血糖。
3.5 討論 健康教育可以促進患者及其家人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系統了解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心血管和腦血管并發癥目前是糖尿病重要死因,重癥感染也不少見,腎臟、視網膜、神經系統病變嚴重影響勞動力。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減少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我們在全面評估病人身體、心理、家庭、社會和文化基礎上,制定包括病人家屬在內的糖尿病教育計劃,將其作為整體護理的一個重要部分,予以實施,防止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同時又增進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R473.5
B
1009-6019(2014)08-0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