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艷
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防控護生職業傷害的探討
楊再艷
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了解護士職業安全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護生常見職業傷害及原因,說明學校職業安全教育勢在必行,提出職業安全教育要在醫學基礎課中融入、在基礎護理學中貫穿、在臨床護理課程中有針對性的開展、在實習前強化及在臨床實習中鞏固,護生通過學校職業安全教育,可預防和控制護生職業性傷害的發生。
護生;職業傷害;職業安全教育
SARS流行期間,醫務人員發生多起醫院感染,實質上就是一次最典型的職業暴露。艾秀琴[1]報道在各級醫院職業損傷調查中護士的損傷率達74.1%,是醫務人員中損傷率最高的。因此,探討在學校教育中多學科開展職業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強護生自我防護意識,提高護生自我防護能力,保證護生職業安全。
護理安全包括病人安全和護士安全兩個方面[2],在以往的教育中更多考慮的是病人,強調護生要為保證護理質量和病人的安全而做最大努力,事實上,病人安全和護士安全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互為作用的關系,只有護士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才能更好服務于病人,保證病人的安全。
隨著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6年《醫院感染管理辦法》,2008年國務院頒布的《護士條例》等法的頒布,政府及有關行政部門對護士的職業安全逐漸重視,對護士安全的認識不斷提高、防護措施也在不斷加強。
2.1 針刺傷:針刺傷是造成護士職業傷害的主要危險因素。目前已證實有 20 多種血源性傳染病可經針刺傷傳播,其中最常見的、危害最大的是 HBV、HCV、HIV。 0.004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IV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感染幾率為0.3%,HCV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感染幾率為1.8%[3]。梁曉芬[4]等調查顯示,護生針刺傷發生率為88%,護生發生針刺傷后,會出現焦慮、擔心、恐懼、害怕等負性心理反應[5]。當發現污染源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時,護生極易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對后期實習喪失信心,有些護生因擔心影響就業而隱瞞不報,產生嚴重的思想負擔。王愛霞報道77.88%的護生發生過針刺傷,針刺傷后 93.82%的護生不知道規范處理方法,僅 6.17%護生行規范處理;不知道標準預防的護生占 83.65%。我院09屆實習護生針刺傷發生率為82.0%,而且有75%的人是被污染的針頭所刺傷。發生針刺傷的原因有心理素質不穩定;防護意識薄弱;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缺乏;護生為減輕工作量,自行簡化操作,違反操作原則,未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如徒手折斷安瓿,回套護針帽,注射時不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醫務人員接觸的血液量比未戴手套時可能減少50%以上。
2.2 化學性傷害:
2.2.1 化學消毒劑:在臨床實習中,實習護生每天要接觸化學消毒劑(甲醛、過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劑等),如果人體長期接觸這些消毒制劑,對機體皮膚粘膜、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等均會造成一定毒副作用,發生皮炎、哮喘、脫發等慢性疾病,甚至出現各類癌癥,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2.2.2 細胞毒性藥物:腫瘤化療藥物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人體正常組織也有殺傷或抑制作用。在配制化療藥物、排氣、換液、拔針等操作中,藥物通過呼吸道吸入或接觸皮膚后被直接吸收入體內,引起白細胞下降、頭暈、月經不調等,還可引起妊娠婦女自然流產、致畸、致癌等。實習護生只在腫瘤科實習時接觸化療藥物,接觸時間相對較短,但因其危害較大,接觸時也要加強防護。
2.2.3 水銀:體溫計、血壓計是常用的護理用品,水銀是醫院常見而容易忽視的毒性物品,在臨床實習中應妥善處理,防止對人體產生神經毒性和腎毒性。
護生是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職業安全教育是減少護生職業暴露的主要措施。陳煉紅調查發現88.2%的學校未開設護理職業安全課程,11.8%的學校以專題講座形式不全面、不系統地介紹“護理職業安全”知識。22.2%的教師不了解護理職業安全知識,93.6%的學生在醫院實習期間發生過銳器損傷。因此,及早并強化學校職業安全教育勢在必行。
4.1 有效開展教師培訓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路者,對教師開展職業安全培訓,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教師職業安全知識認知度培養和技能培訓,增強教師職業安全意識,提高教師職業安全教學能力。
4.2 在醫學基礎課中滲入職業安全教育 醫學基礎課為醫學類專業共同設置的基礎類課程,有助于學生形成職業安全的正確認知和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如通過“病原微生物”課的學習,既可學到學科知識,又可了解臨床工作的感染風險,培養保護病人和自身雙重保護意識,在講授“細菌的傳播途徑”時,強調感染對象包括病人、家屬,也包括護士自身,指出洗手、戴口罩等的重要性。在藥理學學習中老師在介紹消毒劑時應講解其毒性反應和防護方法,總之,醫學基礎課的教學中的多個環節可滲入職業安全教育,教師可用心挖掘。
4.3 在臨床護理課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安全教育
內科、外科及婦產科護理學臨床護理課程是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其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護理人才培養的規格和品質,一直以來深受護理學界的關注。在臨床護理各課程中有針對性的開展職業防護教育,分階段逐步滲透職業防護知識、使之循序漸進地全面掌握防護知識,提高防護意識。
4.3.1 外科護理:外科護理的工作特點,經常接觸病人開放性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容易發生職業性傷害,在教學中要增強護生自我防護意識,做好安全防護,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如手術室護理中手術配合過程中護生的防護。
4.3.2 婦產科:產房特殊的工作環境及工作性質決定了助產士會不可避免地接觸到產婦的體液和血液,成為血源性職業暴露的易感人群。此外,產房的多種噪音,接生時的強迫側身體位,長時間站立等職業暴露因素不僅給助產士帶來精神上的壓力,還會造成軀體的慢性損傷,甚至發生疾病。在教學中增強護生自我防護意識,做好安全防護,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如分娩期護理,練習分娩過程中護生的防護。
4.3.3 內科:化療藥物在抗癌的同時,還具有致癌、致畸及臟器損害等毒副作用,長期接觸化療藥物,勢必會造成對護理人員身體的傷害。在教學中增強護生自我防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護技能,如放療、化療病人護理中護生的防護。
在護理工作中,護士經常面臨生物性、物理性、化學性、心理社會性、運動功能性、暴力攻擊性職業傷害,嚴重損害護士的身心健康。讓護生了解護理職業的特殊性,了解職業安全的重要性,增強護生的自我安全意識,規范護理技術操作,熟練掌握職業安全技術,可降低護生職業傷害的發生。
[1]艾秀芹.醫務人員的職業損傷與安全[J].天津護理.2004,12(1):58-59
[2]左月然.護理安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99-155
[3]戴青梅,王立英,劉素云,等.醫務人員職業性損傷的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32-534
[4]梁曉芬,楊桂勇,陳向坤,等. 在臨床實習帶教中加強職業暴露防護教育[J].中國傷殘醫學,2010,18(6):183.
[5]王海燕,胡艷,趙君健。實習護生針刺傷及傷后心理反應調查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6,5(3):237-238
R471
B
1009-6019(2014)08-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