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均麗
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兒科 四川 簡陽 641400
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分析
馮均麗汪桂香
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兒科 四川 簡陽 641400
目的:分析小兒肺炎護理中采用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兒科2012年1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肺炎患兒1859例,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對比兩組患兒胸片改善情況、體溫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結果經過護理,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97.19%)相較于對照組(83.45%)明顯較高,住院時間大大縮短,體溫短時間內均得以恢復正常,兩組護理效果差異顯著(P<0.05)。結論給予肺炎患兒針對性護理有利于患兒病情有效改善,促使體溫盡快恢復正常,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針對性護理;小兒肺炎;效果
小兒肺炎常見多發,冬春季為疾病高發時節,起病迅速、病情危重、并發癥多,可累及多個器官,其高患病率與高死亡率的特點,對小兒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量研究表明,給予肺炎患兒針對性護理可有效促進患兒病情康復,改善預后。為進一步分析針對性護理應用于小兒肺炎中的臨床療效,我院對2012年12月--2014年2月間兒科收治的肺炎患兒59例實施針對性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2012年1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肺炎患兒1859例,分為兩組。觀察組928例,男性患兒416例,平均年齡為(3.29±1.47)歲,平均病程為(3.07±1.44)d;女性患兒512例,平均年齡為(3.64±1.28)歲,平均病程為(2.46±1.29)d。對照組931例,男性患兒517例,平均年齡為(3.09±1.23)歲,平均病程為(2.46±1.73)d;女性患兒414例,平均年齡為(2.94±1.67)歲,平均病程為(2.71±1.83)d。經過常規檢查與臨床診斷,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方面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給予必要的飲食指導,保持病房衛生潔凈。觀察組接受針對性護理,方法如下。
1.2.1 體溫護理 由于患兒體溫中樞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于溫度變化相對敏感,因而護理中應注意這一點,病室經常通風并保持空氣新鮮,必要時調節病房空調溫度至22-24,給予患兒常規的皮膚、肛溫護理,避免發生硬腫癥。對于體溫過高的患兒采用酒精擦拭皮膚。若患兒的體溫持續過高,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溫,如冰袋、冰帽等。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降溫藥,同時做好記錄。患兒退熱后及時擦干身體,并更換清潔干燥,寬松,易脫,易穿,不妨礙肢體活動的柔軟棉質衣服。
1.2.2 躁動護理 由于不適應環境或者缺氧等因素,患兒會出現躁動不安,嚴重者可發生驚厥,此種情況會加重CO2潴留與低氧血癥,導致心力衰竭。護理人員應為患兒創造舒適安靜的睡眠環境,各種操作集中進行并動作輕柔。以減少對患兒的刺激,盡量使患兒安靜,以減少機體的耗氧量。高熱抽搐者發作者,應就地搶救,針刺人中,保持安靜,不能搖晃,同時護理人員及時防止患兒舌咬傷及四肢骨折。遵醫囑給予患兒鎮靜止驚藥,用藥期間嚴格觀察患兒呼吸與神志意識變化情況。并做好記錄。患兒抽搐緩解后繼續做好防跌倒,防墜床的措施及懸掛警示標志,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1.2.3 呼吸道護理 小兒肺炎的護理工作中,呼吸道護理為重中之重。定時改變患兒體位,分泌物多時每2~4h幫助患兒翻身拍背1次,避免發生肺不張或者肺萎,協助患兒排痰,無力咳痰者,必要時予以吸痰護理,遵醫囑在吸痰前使用止喘藥與化痰劑,吸痰壓力控制為100mmHg,吸痰時間低于15s,同時觀察患兒吸痰中、后有無發紺表現,如有異常應立即給予氧療,并適當增大氧流量,一般為10~15%。及時檢測患兒的呼吸功能,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機體內外的氣體進行交換,而且有利于排除下呼吸道產生的分泌物,緩解癥狀的同時改善患兒缺氧狀況。選擇頭高位,若患兒呼吸困難則選擇半臥位,及時更換體位,使肺部淤血盡量減輕,促進炎癥吸收[1]。
1.2.4 并發癥護理 高熱容易造成大便干結,出現腹脹,患兒因為感覺不適哭鬧則會加重腹脹,增加耗氧量。此時應注意腹脹的處理,以免對患兒呼吸產生影響,可采用松節油或者其他中藥進行熱敷,若患兒存在低鉀血癥則適當給予氯化鉀的補充,以有效消除腹脹,盡量緩解患兒的呼吸困難癥狀。
1.2.5 飲食護理 對于呼吸困難,存在嚴重缺氧并且伴有心衰的患兒應少食多餐或暫時禁食,指導患兒盡量攝取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且清淡溫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攝取油炸食品及易產氣的食物以免造成腹脹,妨礙呼吸。保證營養及水分的充足。輔喂時應耐心,每次喂食必須將頭部抬高或抱起以免嗆入氣管發生窒息。進食有困難者可遵醫囑靜脈補充營養,鼓勵患兒多飲水以利痰液的排出,并助黏膜病變的修復劑纖毛的運動,同時防止患兒熱退后發生虛脫。并嚴格記錄出入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體溫正常時間、住院時間與胸片改善效果。痊愈:胸片中陰影恢復正常;好轉:陰影出現縮小但并未徹底恢復;無效:胸片中陰影無任何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兩組患兒病情均有所好轉。觀察組胸片改善情況:痊愈861例,好轉41例,無效26例,總有效率為97.19%;對照組痊愈715例,好轉62例,無效154例,總有效率為83.45%。觀察組患兒恢復正常體溫的時間為(2.26±0.29)d,對照組患兒恢復正常體溫的時間為(3.98±0.91)d;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為(5.44±2.73)d,對照組患兒住院時間為(8.41±3.31)d。兩組患兒胸片改善情況、恢復正常體溫的時間與住院時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肺炎較為常見,一旦發病,若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可直接威脅小兒生存健康,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大量研究表明,給予小兒肺炎針對性護理對于患兒康復意義重大。本研究中實施的針對性護理是以患兒的實際情況作為臨床依據,結合患兒家屬具體需求與臨床要求而制定的護理方案,使護理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得到全面提高。本研究中,實施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總有效率(97.19%)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83.45%),且患兒恢復正常體溫的時間與住院時間大大縮短,本結果也李招蘭研究結論基本一致[2]。由此表明,針對性護理應用于小兒肺炎護理中效果明顯,安全有效,值得臨床中廣泛應用。
[1]張榮梅.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2,02(03):256-257.
[2]李招蘭.小兒肺炎并心衰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外醫療,2012,31(16):143-144.
R473.72
B
1009-6019(2014)08-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