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舉綱
吉林市中心醫院普外二科 吉林 吉林 132000
對比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老年膽結石療效分析
王舉綱
吉林市中心醫院普外二科 吉林 吉林 132000
目的:對老年膽結石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治療,并分析兩種方法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80例老年膽結石患者,將所有患者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0例,對兩組患者分別行腹腔鏡手術及開腹手術,并對比其治療效果。結果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在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和使用止痛藥上都明顯低于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的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膽結石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發生率小和住院時間短等特點,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腹腔鏡;開腹手術;老年膽結石
膽結石是發生在膽囊內的結石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又稱為“膽石癥”,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它可引發劇烈的腹部疼痛、黃疸或發燒等癥狀,并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會逐漸增高。膽道系統的作用是貯存、運輸、濃縮和排泄膽汁,當膽道系統被解剖或膽汁發生異常時便會導致膽結石的產生。治療膽結石的方法有很多,大多以手術為主,其中采用腹腔鏡手術對其治療的效果比較優良[1]。本文就將探討采用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老年膽結石的臨床療效,并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資料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80例老年膽結石患者,男30例,女50例;平均年齡83.06±7.74歲。經檢查,80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壓病癥的有39例、冠心病的有32例、高血脂的有28例、糖尿病的有19例、腦梗塞的有8例,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0例,對兩組患者分別行腹腔鏡手術及開腹手術,并對比其治療效果。
1.2 方法
對對照組40例患者采取開腹手術,手術前先通過B超檢查確定好膽囊需切除的位置,對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硬脊膜外神經阻滯麻醉),然后在準確的膽囊位置進行切口進刀,取橫切。進刀后用紗布將膽囊左側及左側以下部位把其他臟器隔離,用窄低尾拉鉤將膽囊管、肝總管及肝臟下緣部位構成的三角區(calot三角)顯露出來,將膽囊動脈游離開并切斷后結扎,然后將膽囊管分離,再用電刀延膽囊底部向膽囊頸部方向將膽囊床分離出來,之后將膽囊管距離膽總管大約5毫米處將其切斷并結扎,最后沖洗手術區域,觀察是否有出血狀況,然后縫合刀口。
對觀察組40例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首先將患者取仰臥位,然后通過氣管插管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然后用氣腹針對患者進行穿刺置入二氧化碳氣體促使腹部形成腹壓(12-14mmhg為宜),在患者胸壁上打3個長約0.5-1厘米的孔,置入腹腔鏡及手術設備,醫生透過電視影像將腹腔鏡探測到的炎性反應、粘連程度及膽囊三角區進行準確掌握。然后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采取逆行還是順行切刀,并對患者膽囊采取部分切除還是全部切除。然后將膽囊的動脈與膽囊管用鈦夾分別切斷,再用電凝鉤把膽囊游離開,然后進行止血、并沖洗及觀察手術部位的出血狀況,最后縫合切口。
護理人員并做好患者在術中及術后各項指標或內容的記錄,包括患者手術切口的長度、手術中的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止痛藥的使用和并發癥等項目。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以P<0.05表示兩者差異的統計學意義。
經腹腔鏡手術的40例觀察組患者,平均切口長度為3.41±0.72cm,術中出血量為27.89±9.01ml,手術時間為39.55±10.35min,排氣時間為13.35±3.25h,住院時間為3.5±1.5d,且發生并發癥的患者有1例,占2.5%;術后使用止痛藥的患者有3例,占7.5%。
經開腹手術的40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切口長度為4.95±1.23cm,術中出血量為57.01±12.10ml,手術時間為97.95±11.95min,排氣時間為33.52±6.02h,住院時間為5.5±1.6d,且發生并發癥的患者有8例,占20%;術后使用止痛藥的患者有15例,占37.5%。
兩組患者通過效果對比發現,觀察組的患者在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和使用止痛藥上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及方式的不斷改變,膽結石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呈升高的趨勢[2]。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會越高。它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若救治不及時或治療不對癥會造成胰腺炎或黃疸等并發癥的發生[3]。對老年膽結石患者進行治療會面臨很多問題,因老年患者具有其獨特的性質。首先老年患者面臨的問題是年齡比較大;其次是老年人體質較差;第三是大多數患者具有一種或兩種以上疾病,且病程比較長。因此,在手術中的難度系數比較大,且易導致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在對待治療老年患者的膽結石病癥時,應選取創傷性小、恢復快且并發癥發病率低的手術方法。經本文探討研究發現,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膽結石的效果比較優良,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率(2.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20%)。而腹腔鏡手術是指利用腹腔鏡(帶有攝像頭的器械)及其相關器械進行的手術。其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創口美觀且住院時間短等特點。本文經分析證明,也證實了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比采用開腹術治療的患者的切口長度短、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且住院時間短及恢復快等療效。
因此,在老年膽結石患者的治療中,應選取腹腔鏡手術對其進行治療的方法。它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和減少并發癥等特點,在臨床治療上可以取得優良的療效,值得臨床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1]豐梟,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結石60例臨床分析[J].遵義醫學院學報.2011.34.3:285.
[2]潘留勇.膽結石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7:39-40.
[3]魏國全.腹腔鏡治療老年膽結石220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4:28-29.
[4]彭光軍.探討老年膽結石患者外科治療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4(03):138-139.
R575.6
B
1009-6019(2014)08-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