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麟
解放軍杭州療養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絕經后婦女宮頸癌漏診病例分析
林麟
解放軍杭州療養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目的:了解絕經后宮頸癌臨床病理特點,探討絕經后婦女宮頸癌篩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對絕經后婦女進行常規宮頸涂片篩查。結果一絕經后婦女涂片結果陰性病理結果陽性導致漏診。結論絕經后婦女宮頸病變具有特殊性,絕經后宮頸病變篩查是必要的,尋找合理且有效的檢測方法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宮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
宮頸癌;絕經后婦女;漏診
宮頸癌的發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二,每年新發病例約為13萬,占世界總發病率的28%。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絕經后婦女宮頸癌的發病率相應增加[1], 據國內統計資料顯示,宮頸癌的好發年齡高峰為 35~39 歲和 60~64 歲[2]。宮頸癌從癌前病變到浸潤性宮頸癌的進展時間需要10年時間,早期治療及癌前病變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因此,對于宮頸癌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是提高患者生存時間及生活質量的有效保障。
患者,女性,51歲,絕經2年,于2013年10月來我院婦科健康體檢,既往行輸卵管結扎術,否認家族遺傳病史。婦科檢查:陰道暢,陰道壁粘膜充血,陰道內少量血性分泌物,詢問其陰道出血情況,否認既往出血史,訴婦科檢查前剛做完陰道B超,B超未告知異常情況。宮頸、子宮已萎縮,宮頸口見黃豆大小息肉,子宮前位略小于正常,雙附件區無異常。該患者行宮頸巴氏涂片檢查,病理結果未提示異常。幾日后患者于外院行宮頸息肉摘除術,摘除物送病檢提示宮頸浸潤癌,遂入院手術治療。
子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生殖道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婦女身心健康。絕經后婦女由于卵巢功能退化,缺乏雌激素的作用,宮頸萎縮,移行帶往往退縮至宮頸管內,常規的刮片僅能取到宮頸外口細胞,而宮頸癌好發于宮頸鱗柱狀細胞交界處,并多深入宮頸管內,致使絕經后婦女細胞取材不滿意導致漏診。
多年來傳統的涂片方法在臨床的運用中使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改善,但其方法靈敏度較低,易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3],導致部分患者的漏診。如何使絕大多數婦女得到合理有效規范的篩查是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減少宮頸癌的途徑。國內外資料顯示,HPV感染是宮頸病變的重要病因。de Sanjose等[4]研究表明:71%的宮頸癌與HPV感染有關,Mayrand等[5]研究顯示,HPV檢測對CINⅡ及以上病變的靈敏度及特異性分別為94.6%和94.1%,巴氏涂片分別為55.4%和96.8%,兩者聯合使用分別為100%和92.5%。因此防止HPV感染,高效篩查和密切監測HPV感染對象,及時治療及阻止CIN病變升級,是有效預防宮頸癌發生的關鍵。目前,美國癌癥協會等權威機構將對30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婦女進行HPV-DNA檢測已列入宮頸癌篩查項目,即進行細胞學和HPV-DNA聯合檢測[6]。
我國婦女宮頸癌高發年齡在45~60歲,而多數絕經后女性對宮頸癌的認識缺乏,特別是衛生條件較差的偏僻鄉村,婦女思想保守,不重視普查,發現有異常出血又不及時就診,導致絕經后女性宮頸癌預后不良,錯過最佳治療時期。而絕經后婦女宮頸癌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宮頸外觀因鱗柱交界上移而改變不明顯,為避免漏診,行宮頸管內取材尤為重要。 而宮頸細胞學檢查及 HPV檢測取材于宮頸管內,可大大提高陽性病變檢出率,是有效的篩查方法。
宮頸癌的發生及發展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超過90%的宮頸癌能通過兩年一次的篩查來有效預防,但由于宮頸病變早期癥狀不典型,大部分女性對疾病的重視度不夠,在當今的中國,目前估計僅有5%的宮頸癌被預防,而絕經后婦女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其特殊性,對此特殊人群的宮頸病變篩查可以通過HPV-DNA檢測和宮頸管取樣評估對細胞學異常的絕經后婦女進行分流管理,盡可能地選用最佳方案盡早發現病變,以防止漏診的發生。
[1]李麗娜, 鄧偉國,李藝揚,等.圍絕經期子宮內膜癌臨床與病理特征[J].吉林醫學,2004,25(10):51.
[2]韓淑艷, 趙玉梅.HRT 治療 684 例圍絕經期綜合征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03,24 (3): 268.
[3]田淑貞,竇拉加,HPV檢測和TCT在宮頸病變篩查及治療后隨訪中的應用[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9,22(5):455-457.
[4]de Sanjose S, Quint WG,Alemany L,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attribution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worldwide study[J].Lancet Oncol,2010,11(11):1048-1056.
[5]Mayrand MH,Duarte-Franco E,Rodrigues I,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versus Papanicolaou screening tests for cervical cancer[J].NEJM,2007,357(16):1579-1588.
[6]Wright TC Jr , Schiffman M,Solomon D,et al.Interim guidance foe the us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testing as an adjunct to cervical cytology for screening[J].Obstet Gynecol ,2004,103(2):304-309.
R737.33
B
1009-6019(2014)08-0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