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關于HIV職業暴露問題和預防艾滋病的傳播與職業防護
張俊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群活動范圍的日益擴大,艾滋病流行形勢的日益嚴重,由于醫護人員的工作性質,與艾滋病人的接觸增加。職業暴露危險性日益增加。因此,根據自己在醫院工作的經驗和所學醫學知識,淺談基層醫護工作人員在工作崗位上的些許防范措施。
艾滋病;職業暴露;職業防護
艾滋病的概念,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英文名稱(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感染后導致免疫缺陷綜合癥,即并發一系列免疫缺陷癥狀,感染初期隨著CD4T淋巴細胞減少和免疫力下降,2~4周后出現低熱、咽炎、淋巴結腫大皮疹等臨床表現,數周后會好轉,隨時間推移,感染者免疫力繼續下降,病情會繼續快速加重臨床出現如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嚴重者會導致死亡。據2003年,衛生部的調查分析結果表明,中國現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84萬,其中艾滋病病人8萬例。我國HIV感染者已從高危人群擴展到社會各階層,感染最多的依次是云南、新疆、廣西和廣東。大多數HIV攜帶者不知道他們已經感染了HIV,很少有艾滋病急性感染者被發現[1]。
艾滋病的傳染源和三個傳播途徑,傳染源是HIV病毒無癥狀攜帶者和艾滋病患者。①性接觸傳播,包括性生活混亂、肛交、同性戀和性工作者為高發人群。②血液傳播,如輸入被HIV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被污染手術器械等、常接受輸血和用血液制品者為高發人群。③母嬰傳播,即垂直傳播途徑,有HIV病毒感染的母體經胎盤、產道、或母乳的等方式傳播給新生兒。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截止2000年底,美國醫務人員中已經有57人因職業暴露被確診為感染了HIV[2]。在中國,雖然目前尚無針刺造成HIV感染的官方報道,但根據實際工作經驗,醫護人員具備感染的危險性在日益增加,這點特別值得注意!
醫療單位中的一些重點科室,如檢驗科,急診手術室,皮膚科,性病門診等,以及各個臨床科室扎針護士等,這些直接或間接接觸病患及病患血液、體液、分泌物的工作人員。
醫護人員感染原因:自我防護意識淡薄,交叉感染防護意識不足,具體工作中的操作行為不夠規范等。而其中主要以醫護過程中針刺和檢驗過程中針刺以及醫療廢棄物污染為重中之重。據美國CDC跟蹤調查1201例醫護人員發現,HIV職業暴露過程中8%為利器割傷,7%為開放性傷口感染[3]。因此,上述一些臨床科室的醫護人員是HIV職業暴露感染的高危人群,應加強這些重點容易感染科室的相關知識培訓力度、增強他們的自我安全和職業暴露防護意識。熟練掌握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方法,以及感染后的心理輔導與解壓。
安全防護措施及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方法。①在臨床對病人的實際操作中,尤其是對AIDS的病患操作過程中,一定記得帶一次性橡膠手套,當操作人員皮膚黏膜有些許損傷后,更是要加帶一層橡膠手套。尤其是接觸病患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傷口、刀口等。②帶口罩和護目鏡,尤其是在處理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容易飛濺的物品時。③護理人員在給病患扎拔輸液針頭時,等一系列侵襲性操作時,要特別小心,防止被針頭和手術刀片等銳利物品刺傷或割傷。④產科醫護人員,在病人住院初期,就要提前做到問診明確和快速的實驗室檢測,當要處理胎盤、羊水等和新生兒時,產科醫護人員,首先接生者要有一個完整的自我保護措施,按正確的操作規程處理病患及醫療廢棄物,如病患血液、分泌物,一次性醫療器械統一消毒、焚燒處理。⑤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檢驗一線工作人員,這些直接或間接接觸病患血液、體液、分泌物的人員,在檢驗過程中要做到一人一針一巾紙,特別是這些污染物品的飛濺和針刺傷。
監控工作被認為是預防醫院感染的基礎,在一項控制醫院感染的方案中至少要把25%努力放在醫院感染檢測上[4-5]。
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方法,職業暴露后的原則包括第一時間緊急救治、向上級和醫院感控部門及時準確的報告、為感染者保密、后期的定期復檢和做好職業暴露人員的心理輔導工作。①當皮膚損傷后,要第一時間用大量清水或消毒劑如75%乙醇、0.2%的過氧乙酸等沖洗傷口,并適當用力擠壓傷口(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最后包扎傷口。②眼睛等皮膚黏膜賤入,要用大量清水沖洗,避免手揉擦眼睛,連續數分鐘沖洗。③醫用防護手套及衣物污染,要及時退去被污染的手套以及被污染的衣物,讓受污染面向內包裹及時處理按醫療垃圾處理辦法,集中處理。如果,被針刺傷后HIV感染的概率為0.33%,僅粘膜或皮膚暴露于感染的血液而無局部損傷的情況下,感染危險性大約為1/1000或更低[6]。
面對當前我國特殊的醫療環境,醫護人員工作量大壓力大等特點,望各級領導和人員,要保證醫護人員的及時充分休息,做好心理疏導,及增加工作人員配置,和定期的各種職業暴露培訓及演練,在有條件的地區和醫院,要定期考核和培訓職業暴露后處理技能。職業暴露后,被暴露人員會心理非常緊張,心理壓力陡然加大,除了及時有效的科學嚴格程序處理事故,更建議配備專門的心理輔導人員和機構,對被暴露醫護人員進行,有計劃的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輔導工作。以減輕暴露人員和其身邊工作生活人員的心理壓力。
建議衛生主管部門在醫療人員職業防護指導原則中,給與醫療機構規范合理的指導性用藥,以用來應對職業暴露后各級醫療機構的及時合理預防性用藥,以達到降低感染概率。
[1]周霖.愛滋病與藥物治療[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3(2):88-92.
[2]計國平,何玲秀,劉永生,等.基層婦產科工作人員實施普遍性預防原則和職業暴露的調查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質,2003,9(4):235-238.
[3]Krasinski K,Borkowsky W,Holzman Rs.Progmosis of human immunodefiency 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Infect Dis,1989,(8):216-220.
[4]葉曉春,葉愛群.綜合醫院感染監測與控制[J].中華醫藥感染學雜志,2002,12(5):349-350.
[5]顧克菊,郭明華,賈淑梅,等.醫院感染控制系統管理[J].中華醫藥感染學雜志,2003,13(8):763-765.
[6]管理在線[N].醫師報,2007.
R183.7
B
1009-6019(2014)08-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