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西安醫學院基礎醫學部 陜西 西安 710021
地方醫學院校基礎醫學課雙語教師培養的思考
劉潔米亞靜景曉紅
西安醫學院基礎醫學部 陜西 西安 710021
為適應國際化復合型醫學人才的需要,雙語教學已成為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必然趨勢,而雙語教師的匱乏和能力不足成為制約雙語教學工作的瓶頸。針對這一情況,文章提出從青年專業教師中選拔雙語教師,通過自學、校本培訓、與兄弟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及出國研修的方式全面培養基礎醫學課雙語教師,使其具備專業素養。
地方院校 醫學雙語教學 雙語教師 教師培養
醫學教育的總趨勢是培養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在今后臨床、科研、教學、查閱外文資料、撰寫高水平論文、出國進修、國際會議交流等方面能夠熟練地運用專業英語。教育部在2001年《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了雙語教學的重要性。為此,許多醫學院校在基礎醫學課中開展了雙語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展,但也面臨很多問題,其中師資問題尤為突出,是決定雙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特別是地方省屬醫學院校,難以吸引高水平留學歸國醫學人才,同時醫學基礎課雙語教學的專業性強,非一般的英語教師能勝任,因此培養醫學專業基礎課教師,提高其雙語教學水平,是解決雙語教師師資匱乏,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徑。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精通所授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高水平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能夠用英語精準地表述專業知識、解析專業詞匯,用正確流利的英語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現今青年專業教師都具有醫學基礎學科或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一般都通過國家英語六級的考試,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英語基礎,并且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可塑性強,為進一步的培養培訓奠定了基礎。另外,在選拔時充分尊重教師的意愿,選擇自愿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其主觀能動性強,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中去,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能夠主動學習,成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因此,培養的重心應放在青年教師的身上。
雙語教師首先傳遞的是學科知識,其次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用外語進行專業思維和研究的能力,將雙語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因此,雙語教師應具備特殊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
1、精深系統的醫學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
醫學教育是培養未來對生命負責的人,雙語教學是針對專業的教學,因此必須以掌握專業知識為重。教師應系統地掌握基礎醫學課程的專業知識,對所教學科的體系和課程的體系有明晰的思路,能充分把握國內外本專業領域理論與實踐前沿知識,具有較好的科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熟練地、深入淺出地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
2、熟練的語言運用能力
雙語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這就要求實施雙語教學的教師應熟練掌握英語,具備全面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熟悉醫學基礎課的獨特語言結構和表達法,熟練地運用兩種語言進行思維、才能自如地使用英文教材和課程資源,制作教案和課件,組織課堂教學、課內外輔導學生及進行考試。
3、較高的雙語文化駕馭能力
雙語涉及兩種不同的文化、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東西方教育理念及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文化沖突。這就要求雙語教師應擁有豐富而寬厚的雙語文化知識,加深和拓寬自身的文化理解力,從不同的文化視角深入了解醫學專業,融合東西方醫學文化的精華,努力成為雙語教學中文化沖突的平衡者。
4、先進的雙語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
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具備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和課程論等條件性知識。醫學專業的雙語教師,還應擁有先進的雙語教學理念和雙語授課技巧,逐步培養和發展雙語教學設計能力、實施能力和評價能力。此外,還能熟練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
雙語教師是專家型的教師,其專業化過程需要教師自身主動學習和學校提供的外在培訓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基礎醫學課雙語教師專業化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構建,全面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層次及提升教師的素養。
1、自學
雙語教師可以通過自學方式提升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其一,借助網絡自學。現今網絡資源豐富,國際知名大學如哈佛、耶魯等都制作了各學科的公開課。雙語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上網學習醫學基礎課、語言學、英美文化、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課程,既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拓展專業技能,又能提升英語水平和借鑒國外名師的教學風格。另外,一些國內知名大學創辦了醫學基礎課網上精品課程、雙語教學網絡平臺,通過上網學習,借鑒可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其二,通過獲得英語專業的學位課程、學歷課程或資格認證課程提升自己的外語教學水平。自修和通過跨學科、跨專業獲得雙碩士、雙博士是提升專業教師的自身素質和雙語教學能力,促進高校雙語教師自身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2、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基于教學的需要,以教育和教學活動為主,由學校資助制定培訓計劃,自主組織開展的培訓活動,目的是解決本校教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的發展。醫學基礎課教師最薄弱的環節就是語言文化能力的欠缺,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如發音不夠標準,語調不夠自然,不熟悉課堂教學用語與套話等。校本培訓可以借助英語系的專業師資(外籍和國內教師)對基礎醫學課教師進行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培訓和指導。培訓內容側重于聽力、口語專項訓練,在語音、語調的標準化等方面進行強化訓練;此外,強化英語交際能力,重點就課堂用語、管理課堂用語,醫學類相關話題討論等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和培訓;最后,也要加強西方歷史和文化的培訓,培養專業教師的文化素養。外語水平的提高不是通過幾次培訓就可以達成的,因此,要建立培訓的長效機制,既可以使雙語教師多次參加培訓,持續不斷地提升英語水平,也可以使有意雙語教學的新教師通過校本培訓,不斷地加入到雙語教師隊伍。實現雙語教師培養的良性循環。
3、建立兄弟院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重點醫學院校相比較地方院校更能夠吸引留學歸國人才,雙語教師的質量較高,并且開展雙語教學的時間也較長,經驗相對豐富。同一地區,地方院校可以重點院校為依托,聘請醫學基礎課的專家型雙語教師承擔并指導學科雙語教學。本校的雙語教師觀摩教學過程,并定期與專家交流,進行雙語教學專題討論、雙語教學案例分析,雙語教學方法和模式的研討等。通過與專家面對面的觀摩、學習、交流和討論,既能學習到先進的學科理念和知識,又能及時解決自己在雙語教學中的困惑,迅速地提升雙語教師的學科專業水平和雙語教學能力。
4、出國研修
出國研修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英語運用能力,還可為教師的學科領域發展創造更為廣闊的國際交流和合作空間,是最為理想的培訓方式,但機會少,成本高。因此,學校應積極努力探索更為有效的渠道支持與鼓勵雙語教師出國研修,短期和長期均可,充分利用國家公派留學機會和國外相關貸款項目支持,給雙語教師提供政策傾向和經費保障。通過出國訪學,雙語教師開拓視野,了解多元文化,突破思維定式,學習到外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質及改進和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
雙語教學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熱點之一,也是培養國際化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戰略的需要,雙語教師擔負著完成雙語教學、培養雙語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雙語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師資的培養對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和廣泛推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地方醫學院校通過鼓勵教師自學,建立長效的校本培訓機制,加強與重點院校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創造出國訪學的機會有步驟、有計劃地培養醫學基礎課專業雙語教師。雙語教師的培養是一項需要長期、連續推進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和教師個人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
[1]劉輝琦,馬建忠,劉杰,王蘭生. 醫學院校雙語教學師資培養的思考[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1,(2):37-38.
[2]王瑾瑾. 雙語教學的教師素養[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28):76-77.
[3]林云. 高校雙語教學師資現狀調查與思考[J].文史博覽,2013,(5):68-70.
[4]孫麗娟,慕林.高校雙語教師職業發展探討[J].教育探索,2013,(12):111-113.
陜西省科技計劃經費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3JQ3017)西安醫學院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項目編號:XYZL2014-03)西安醫學院細胞生物學校級重點學科資助
景曉紅 1963.4 女 漢 陜西西安 職位: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教研室主任,職稱:教授 研究方向:細胞生物學腫瘤方向
G424.4
B
1009-6019(2014)08-03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