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芳
湖南省邵陽縣中醫醫院 湖南 邵陽 422100
探討影響中藥煎煮的常見質量因素探討
趙淑芳
湖南省邵陽縣中醫醫院 湖南 邵陽 422100
中藥煎煮是中醫臨床中復方湯劑制作的主要方法,在中醫治療的過程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筆者對于中藥煎煮中的相關經驗進行了整理,對于目前影響中藥煎煮的常見質量因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總結了一系列提高中藥煎煮質量的意見。中藥煎煮的過程中,要嚴格的保證中藥煎煮的時間、火候、加水量、下藥順序的合理,保證煎煮過程中,藥材的有效成分得到良好的溶出與保留,保證復方湯劑的臨床治療效果。下文就中藥煎煮的常見質量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與列舉,在中醫臨床用藥中具有良好的推廣意義。
中藥;煎煮;質量因素
中藥的煎煮是一項重要的加工工序,并且其煎煮質量與藥物的療效息息相關,并且經過了大量臨床實踐的證實。中藥煎煮的過程,是對于藥物其中活性成分化學反應的一個過程。在實際中藥煎煮的過程中,很多因素都會對于中藥的煎煮質量造成影響[1]。例如,中藥煎煮的時間、火候、加水量、下藥順序等等。關于中藥煎煮的報道與研究很多,并且對中藥煎煮的列舉也屢見不鮮。例如,在中藥的煎煮過程中,如果加入的水量不足,就會造成藥物的藥效難以完全的發揮,但是如果加水量過多,就會使得藥物的成分被破壞,對煎煮火候的掌握也十分重要。下文對于一些影響中藥煎煮的常見質量因素進行了分析。
對于中藥的煎煮來說,其中一個影響煎煮質量的重要因素就是煎煮器皿的選擇。在進行中藥煎煮的過程中,要保證器皿選擇的合理性,盡量選擇具有良好耐火性的砂鍋。砂鍋是一種穩定的煎煮器皿,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其熱力較為緩和,并且導熱相對均勻[2],本身材質較為穩定不會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與防蒸發性,是自古以來較為常見的煎煮器皿。另外,玻璃與不銹鋼的材質也是很好的選擇,其具有良好的抗酸堿能力,可以在大量制備的時候進行采用。在煎煮器皿的選擇上,要避免采用鐵、銅等不具備穩定的化學特性的材質。
一般來說,在進行中藥煎煮之前,不推薦對藥材進行清洗。在煎煮之前,對于中藥進行清洗,會造成中藥中的成分溶于水,造成藥材的藥效降低。對于粉末狀的藥材以及需要研磨的藥材使用上,如果采用水洗的方式,會減少藥物的分量。一些藥材在炮制的過程中,會夾住膽汁、蜂蜜以及酒等成分,具有此類成分的藥材如果經過水洗,就會造成輔料的丟失。
很多中藥的飲片都是植物干品,具有一定的厚度與體積,如果要進行煎煮,則需要一定時間的冷水浸泡。冷水浸泡可以促進藥物變軟,促進植物細胞的膨脹,保持藥物表明濕潤。通過浸泡,可以讓植物組織內部的有效成分更好的溶出,并且避免藥物在加熱的過程中,蛋白質的流失,保護藥物的有效成分。冷水浸泡是一般藥物進行煎煮之前的主要工序,并且要根據藥物的具體特性,來選擇合理的浸泡時間。在大多數情況下,藥材主要以花、草、莖為主的浸泡時間為半小時,種子、根、果實為主的浸泡1小時左右[3]。另外,浸泡時間的合理選擇,也是避免藥品發霉的重要前提。
煎藥過程中的加水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直接決定了藥材煎煮的最終效果。如果加水量過少,藥物煎煮就不會煮透,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完全的浸出,如果加水量過多,就會造成藥材的藥液過多,導致病人服用不便。因此,在煎煮過程中的加水量選擇上,要按照藥液需求量、飲片吸水量以及蒸發量等共同計算來進行決定。對于一些質地相對堅硬,并且需要長時間煎煮的藥材,可以增加用水量,對于一些容易揮發的藥材則要減少用水量,保證藥物煎煮過程順利的完成。
第一,煎煮火候的良好控制。煎煮過程中的火候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對于用火的緩急、大小的有效控制,直接決定了煎煮效果。一般來說,煎煮過程中分為大火與小火,大火又被稱作武火,小火被稱為文火。在煎煮時,沸騰之前采用大火煮沸,在采用大小火交替的方式進行交叉的煎煮[4]。第二,煎煮時間的合理選擇。在煎煮時,要根據實際藥材的特點,選擇火候大小與煎煮的時間,以便最大程度的保留藥材中的有效成分,保證藥液中最大限度的融入了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在煎煮的過程中,要合理采用文火與武火交叉的煎煮方式,保證藥汁的厚重,保證藥汁具有良好與持久的藥力。第三,煎煮次數的合理控制。煎煮藥材的過程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會溶解在藥液當中,從藥材內部溶解在水液中。如果藥材內部藥液的濃度與外部的藥液濃度相同,有效成分就不會繼續溶出。只有通過重新加水煎煮,才能保證有效成分的繼續溶出。因此,如果煎煮次數過少,就不能完全的對于藥材的有效成分進行提取,造成藥材的損失。與此同時,如果煎煮的次數過多,藥物的有效成分就會被破壞,煎煮過后的臨床效果大幅度降低。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一般來說一副中藥第一次煎煮過程的煎出率為30%左右,第二次為40%左右,兩次合并可以提高到70%左右,而第三次與第四次僅僅為20%[5]。第四,榨渣取汁的操作。榨渣取汁是中藥煎煮的最終工序,對于煎煮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已經完成煎煮的中藥,要趁早濾除,避免有效成分的沉淀,之后對于藥渣進行取汁操作。藥物在進行加水煎煮之后,都會吸附一定的藥液,如果藥渣沒有經過壓榨取汁,就很有可能造成有效成分的浪費。針對于一些煎煮時間較少的藥材,更要保證榨渣取汁的進行。經過實踐證明,榨渣取汁操作可以使得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增加15%左右。
一直以來,中醫臨床用藥的過程中,中藥復方湯劑是主要的臨床用藥選擇。中藥煎煮是一項復雜的操作,并且其煎煮質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復方湯劑的有效成分析出水平不一,臨床差異較大。因此,對于影響中藥煎煮的常見質量因素進行分析與探討,可以有效的提高臨床療效,并且對于我國中藥現代化發展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
[1]曾曉鋒,陳蓓蕾.加強醫院中藥房科學管理的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4):108-109.
[2]劉志紅.最佳湯劑煎煮與服用方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36):123-124.
[3]邵深深,林希,林祥,等.中藥湯劑療效影響因素淺析[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12):1069-1070.
[4]李艷敏,范穎.藥物的合煎與分煎對方劑治療作用的影響[J].現代中醫藥,2013(5):269-270.
[5]束雅春,秦昆明,陳亞軍,等.不同煎煮方式對銀翹散湯劑抗炎解熱作用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5):152-153.
R917
B
1009-6019(2014)08-03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