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淵
甘肅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甘肅 蘭州 730022
自然辨證法與心血管疾病的聯系
白海淵脫軍運錢童玉范玉芳王志祿
甘肅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甘肅 蘭州 730022
自然辯證法使用哲學的原理來解釋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揭示了自然界的辯證規律,只有辯證唯物主義才能給自然科學指出一條通向客觀真理的道路。自然界、社會、思維都充滿了矛盾,矛盾的對立和統一決定了世界萬物的運動、變化、發展。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解決了生和死的關系,通過質量互變規律,以充分的闡述人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等,如心血管疾病當中的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病情起因、發展、并發癥等均符合自然辯證法的發展、變化、運動、質量互變規律等。
自然科學; 辯證法; 心血管疾病
自然界是辯證發展著的物質世界,因而認識自然界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唯物辯證法[1]。為了使自然科學家接受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恩格斯指出:一,批判庸俗唯物主義和機械論的形而上學的觀點;二,批判自然科學家中的經驗主義傾向;三,批判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自然科學揭示了自然界的辯證規律,所以自然科學家只有掌握了唯物主義辯證法,才能從形而上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只有辯證唯物主義才能給自然科學家指出一條通向客觀真理的道路。自然界、社會、思維都充滿著矛盾,即對立統一。而矛盾的對立面,互相依存,互相斗爭,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絕對的,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矛盾的對立和統一決定了世界萬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等。
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解決了生和死的關系,通過質量互變規律、運動變化發展規律,充分的闡述了人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永不停息的新陳代謝,而人類的新陳代謝是由不停跳動的“心臟”來維持,若心臟停跳了,那么人類的生命也就結束了。故我們應用自然辯證法當中的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質量互變規律給予闡述心血管疾病[2,3]的方式與發展。
1.冠心病: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冠心病直接的根本的原因,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其次是不穩定粥樣斑塊的破裂而堵塞了冠脈血管。首先,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緩慢發展的疾病,從最初的脂質條紋形成,發展到晚期斑塊病灶的形成,人一生在35~55歲之間,是形成與發展動脈粥樣的高峰時期,是一種慢性炎癥反應。發生與發展全過程是:①,血液中的炎性細胞在粘附因子和趨化因子的作用下,粘附于內皮,并向內皮下遷移聚集;②,血管壁細胞和炎癥細胞分泌促炎因子,促進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以及膠原的呈遞,使斑塊發展;③,斑塊中的炎性細胞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細胞外基質,削弱纖維帽,使斑塊破裂,通過高表達組織因子促進血栓形成。患者輕者發生勞力型心絞痛,重者發展為急性心梗(AMI),甚至發生心源性猝死(SCD),若硬化面積更廣者,可侵犯腦動脈及腎動脈看,形成腦梗塞及腎梗塞等。經CAG或IVUS可明確臨床診斷。在治療上積極給予抗血小板聚集及活化、調脂、穩定斑塊等治療。在生活方式上給予低鹽低脂飲食,減肥,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等。
2.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主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及心源性猝死(SCD)。均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的心臟病,UAP及NSTEMI在治療上以抗血小板治療為主,不給予溶栓,必要時給予PCI術治療。STEMI患者據冠狀動脈造影(CAG)及血管內超聲可在門球時間90min內急診給予PCI治療,或靜脈溶栓3~24h內行補救性給予PCI治療,同時積極給予雙聯抗血小板及調脂治療。而心源性猝死(SCD)患者應迅速給予心肺復蘇(CPR),CPR后給予相應積極的處理,以免再次發生SCD。
3.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在這里重點討論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發病原因不明,都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父母雙方均患高血壓,那么子女發病率可達46%。環境因素有長期處在噪聲中,心情壓抑,高鈉鹽飲食,肥胖,爭強好勝,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均可引起高血壓。神經內分泌機制主要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激活、交感神經系統(SNS)的激活、細胞膜離子轉運異常、鈉水潴留、胰島素抵抗(IR)等。而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庫欣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腎炎及腎動脈硬化等。從病理鏡下觀,高血壓患者全身細小動脈發生玻璃樣變性,引起粥樣硬化性狹窄并閉塞,眼底動脈成銅絲樣或銀絲樣改變,視力下降。心臟引起心肌纖維化,心室肥厚(早期呈向心性,晚期呈離心性),引起心衰,腦梗塞,甚至腦出血。腎動脈硬化引起腎實質萎縮(顆粒性固縮腎),硬化的腎動脈激活了RAAS系統,反而又促使血壓的更加升高,引起頑固性高血壓,甚至形成大動脈瘤而危及生命。在診斷上,正常血壓白天<140/90mmHg,夜間睡眠狀態下<125/75mmHg,24小時平均血壓<130/80mmHg。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接受藥物干預,血壓雖然<140/90mmHg,但仍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的治療目的不是為了單純降低血壓,而是最大限度的保護靶器官的損害,提高生活質量。治療的原則是以最小的有效劑量來獲得最大的降壓效果而使不良反應降到最低。最新診斷的高血壓患者不是急于用藥物干預,而是給予積極的生活方式改善3~5個月,如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減肥、適量運動鍛煉、提高睡眠質量、保持樂觀的心態等,若3~5個月后血壓還未降到正常,那么就接受降壓藥物的干預。目前,國際上常用的降壓藥物有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ACEI、ARB、β受體阻滯劑五大類。利尿劑如安體舒通是通過減少血容量來降壓,鈣通道阻滯劑如非洛地平是通過阻止細胞膜外的鈣離子進入膜內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來降壓。ACEI和ARB如卡托普利與科素亞都是通過抑制RAAS系統來降壓,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是通過阻止交感神經興奮所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及抑制中樞與外周的RAAS系統來降低血壓。血壓在2級及以上者可聯合用藥,已達到最佳的降壓效果甚至有互補作用,不良反應卻不增加。若兩種降壓藥不佳時,第三聯則必須是利尿劑,同時待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在維持治療時給予75~100mg的阿司匹林或75mg的波立維給予抗血小板治療,延長患者壽命,避免腦梗及心梗的發生等。
綜上所述:應用自然辯證法原理科學的概述了冠心病是由血脂異常到粥樣斑塊的形成,充分體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再由冠心病到急性心梗及心律失常,既是一個哲學的發展過程,又是一個運動變化過程。高血壓從病因到并發癥,也符合哲學的質量互變規律,由量到質的過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結果,當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引起質的改變,符合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在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著。而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也是如此,組織病理中的“變性”是橫跨正常與異常組織器官的橋梁,即同一器官細胞中出現不同的細胞成分,或同一器官組織中數量的異常增多也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轉變過程。總之,我們要以滿腔熱血的心態努力學好醫學科學知識,要做到在業務水平上精益求精,在服務理念上體貼入微,在工作態度上和藹可親,在工作精神上舍己為人,我們要積極為人類的健康、和諧與發展而努力奮斗。
[1]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主編,自然辯證法簡釋,于1962年出版發行.
[2]葛均波,徐永健主編,內科學,-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ISBN 978-7-117-17314-8.
[3]葛均波教授主編,現代心臟病學,于201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R331.3+6
B
1009-6019(2014)08-03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