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東 趙芃
摘 要:體育專業的體操必修課的課程教學大綱在不同學校間是有一定差異的,通過比較我國各高校具體實施情況,分析研究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以及評價方式是否合理,力爭找出問題的所在及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發現,在我國高校體育專業體操必修課程大綱的課程目標中,所有的高等院校對“三基系列”、“健心系列”和“從師系列”的教學相當重視,但“健身系列”就稍微受到了輕視。在不同院校之間課程學時數著存在較大差異。論課教學的主要內容為緒論、術語和基本體操。女子實踐內容的重點為技巧、單杠和跳馬。男子為技巧、單杠、雙杠、跳馬。現行的體操評定模式還是以技術加技能為主,缺少對學生的描述性評價。
關鍵詞:體育院校 體操必修課 教學大綱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181-02
直到今天,體操這項運動項目還是我國重點開展的運動,在奧運會中,一直是我國的傳統優勢項目,每屆都取得優異的成績,體操在師范院校體育專業和高等體育院校的課程設置中也是一門主干課程。體操必修課程對于學生體操專業知識的形成,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一線教學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學大綱是一重要文件,是根據教學計劃中課程所處的地位、任務以及作用和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制而成的,保證了教學計劃和教育思想的正常實施,在學校培養人才問題上起到了指導作用。體操教學大綱在體育院系培養學生的方向是為今后的學校教育提供所需的師資人才,適應我國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需求。現如今,體育專業體操課程的一些指導性文件改革更新不夠迅速,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及指導綱要等,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內容不全面及設置結構不合理都是教學體系設置中遺留的問題,導致體操必修課程教學還處于傳統的競技類教學的訓練模式、片面注重動作技能的完善和動作技術的高規格、忽視在校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和健身功能開發等。
所以研究現有的體操必修課教學大綱內容是必要的,分析研究評價方式、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的合理性,試圖找出原因,并盡其所能尋求解決方法,在以后為適應社會發展對其提出的客觀要求而做的改革提供參考性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以我國高等體育院校的體育專業所開設的體操必修課課程教學大綱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廣州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和首都體育學院5所高等院校。
1.2 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體育刊物、教育學、體操專業期刊、體操教材等著作是主要的查閱內容,以相關的體操文獻資料和中國期刊網CNKI數字圖書館的教學大綱為參考,做一系列的總結和分析,對研究對象的相關問題進行搜集和整理。為了使該文在理論和實證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重點閱讀和分析了相關文獻資料,分類整理與綜合。
1.2.2 專家訪談法
為了獲得權威性的觀點,該文采訪了一部分高校體操和教育學專家,征求他們對體操必修課程教學大綱評價的意見,然后做歸納性總結。
1.2.3 邏輯分析法
歸納相關的數據內容,對該文研究對象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和分析。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7.0、EXCLE等統計軟件,對調查數據從數理角度進行分析和制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操必修課程教學大綱的比較分析
2.1.1 體操必修課程教學目標比較分析
體操必修課程是體育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設這門必修課程是為了讓學生具備基本體操技術、理論等。教學目標作為一種指導性思想,保證教學活動全面,它作為總體要求具有概括性,是教學領域為了保證教學目的順利實現而提出的,是傳授者者和被傳授者的行動綱領,也是對被傳授者的最終期望。
結合該文研究對象的大綱課程目標,教學目標劃分為四個系列:(1)三基系列。體操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為讓學生能夠完全了解和掌握,應全方位提升學生體操意識,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體操運動理論知識和體操運動的訓練方法和現代體操運動的發展趨勢。(2)從師系列。需滿足以下內容:糾正錯誤動作、給出正確示范與講解;具備從事義務教育訓練和教學工作的能力、能組織和進行教學訓練工作、制定教學文件;并具備在各級學校有效開展豐富多彩的體操活動的實際教學能力;具有體操競賽編排能力與裁判能力。(3)健身系列。強身健體的練習應結合體操運動的特征,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姿勢和協調性、韻律感和提高學生體能。(4)健心系列。以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等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成為適應現代社會主義發展建設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四有”的新型體育專門人才。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體操運動,熱愛體育事業,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信念,以及愛崗敬業的精神。
大綱中還顯示,“三基系列”、“健心系列”和“從師系列”的教學還是比較受我國各體育院校重視的,但“健身系列”就稍微受到了輕視,在調查到的5所體育院校中只有首體將身體姿態和體操氣質的培養明確列入了教學目標,其它學校的體操教學目標均沒有在這一點上進行說明。這說明我們現有的體操必修課還是以培養學生的體操技能、教學技能以及意志品質為主,而對體操最本質的健身功能卻沒有提供相應的重視。
2.1.2 體操必修課程大綱中教學進度比較分析
在所調查的5所院校體操必修課程教學時數的具體分布與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西安體院有144學時,學時最高,最低學時與它相差了80學時,從中可以知道目前的體操必修課程教學時數還是存在很大的高低差距的。開課學時數按降序排列為:西安體院(144)>北體大(128)=沈陽體院(128)>首都體院(96)>廣州體院(64)。從理論課學時看,北體大和西安體院最多,都有14學時。但北體大總學時數較西安體院少,因而理論課占課時數的百分比最大。沈陽體院和廣周體院的理論課時數分別為12和8學時。最少的為首都體院,上下學期均只有2學時的理論課程。
2.1.3 體操必修課程大綱中教學內容比較分析
教學內容的選擇和使用與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存在很大關聯的,內容基本的理論基點由目標標示,而內容的合理組合和運用為實現目標給予了保證和促使作用。從該文研究對象的教學大綱來看,體操必修課程的教學內容總體可分為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
(1)理論教學內容
進行教學內容的選編時既要將選擇的內容關于維持課程內容體系的完整性是否有利考慮在內,還要考慮所選內容少而精,又能較全面地反映課程內容,以最少投入收獲最大最好的效益。
從高等院校體育專業體操必修課程大綱理論教學內容的分布情況中可以看出,體操緒論在5所院校的體操教學內容中都有涉及。其次是體操術語和基本體操,這兩項有4所院校涉及。說明目前體操理論課教學的主要內容為緒論、術語和基本體操,這三項是學習體操運動的基礎。頻數為3的教學內容有:保護與幫助和體操動作的教學。這兩項對于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但是有些學校并不將其放在理論教學內容中,而是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穿插講解,這樣的效果比單純的理論講解要好。隊列對形、體操比賽的組織與裁判法、體操動作技術分析、教案編寫和團體操,這幾項內容在理論教學中涉及較少,主要是受理論課時數的限制。特別是教案編寫和團體操兩項,只有北體大一所學校有所涉及,這與其理論課時較多是分不開的。
(2)實踐教學內容
在該文研究對象的大綱中,安排以學生技術水平提高為主的教學內容時,分為男、女兩部分,這是由體操項目技術本身的特征決定的。教學內容都選擇了跳馬、技巧與單杠作為女子教學內容。雙杠有4個學校選擇,平衡木有3個學校選擇,而高低杠和廣播操只有一個學校選擇。說明技巧、單杠和跳馬這三個項目是目前體操必修課程中女子教學內容的重點,而高低杠和廣播操則屬于根據學校情況靈活開設的項目。
男子教學內容比較統一,5所院校的男子教學內容均包括技巧、單杠、雙杠、跳馬這四項內容。廣體在這四項內容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廣播體操的學習,表現了其對中小學一線教學和大眾健身需求的重視。
2.2 體操必修課程大綱中成績評定與考核比較分析
2.2.1 成績評定
經調查分析,所有體育院校對該課程考核的評價尺度全部都是分數,一百分為滿分,多數都劃分成四大塊內容,即理論、技術、技能和平時四塊成績。技能包括自編徒手操,體操動作的保護與幫助,教學能力等,其中將北體的領操能力歸入教學技能一類。由于首體不同學期的不同部分都存在比例差異,因此以每學期的平均值做統計。
總體來說,技術加技能還是當前主要的體操評定模式,缺少對學生的描述性評價,用量化的分數來評價情況各不相同的學生,這樣出來的評價結果,是比較片面欠缺合理性的。
2.2.2 考核內容和形式
終結性評價是5所體育院校體操必修課程的主要考核評價,規定動作與教學時主要的考核內容,考核形式大多數采用筆試、作業和閉卷,兼顧學習態度、課堂表現、出勤這些平時表現。
2.3 教學大綱對比分析引發的思考
2.3.1 培養目標
確定體操必修課程的培養目標還應顧及學校的實踐情況,社會對體操人才的需求,和國家對體操課程的指導方針。它與學校及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要想建立最適合自己院校的培養目標,應將體操人才在不同地區的需求作為出發點,結合院系自身的實際條件,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
2.3.2 課程內容
目前,國內外課程理論研究成果顯示,課程內容設置是根據特定的課程目標與課程價值觀,從當代社會生活經驗、學習者的經驗或學科知識中選擇教學內容的過程。基本上,課程內容設置是課程目標與課程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及反映,課程目標的基本來源是學習者的需要、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和學科的發展,因此學科知識、社會需求、學生需要是體操必修課程內容設置的基本價值取向。完善體操必專修課程內容體系要以上面二種課程內容設置的價值取向為基礎,對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并認真體會,合理促進三方面內容的結合。
2.3.3 成績評定和考核
對于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考核是其中之一,從一定程度來講,考核內容和比例的確定是教學的導向。考核形式和內容的選擇,應緊扣培養目標,考核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要采用多種形式,為評價學生更加客觀全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采用互評及自評的形式。
3 結語
在調查到的5所高校中,開課學期數由高到低的排序為:西安體院(三學期)>北體大、首都體院、沈陽體院(二學期)>廣州體院(一學期)。
在我國高校體育專業體操必修課程大綱的課程目標中,所有的高等院校對“三基系列”、“健心系列”和“從師系列”的教學相當重視,但“健身系列”就稍微受到了輕視。這說明我們現有的體操必修課還是以培養學生的體操技能、教學技能以及意志品質為主,而對體操最本質的健身功能卻沒有提供相應的重視。
開課學時數由高到低的排序為:西安體院(144)>北體大(128)=沈陽體院(128)>首都體院(96)>廣州體院(64)。從理論課學時看,北體大和西安體院最多,首都體院最少。
體操必修課程的教學內容總體可分為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論課教學的主要內容為緒論、術語和基本體操。女子實踐內容的重點為技巧、單杠和跳馬。男子為技巧、單杠、雙杠、跳馬。
體操必修課程成績評定基本分為理論、技術、技能和平時四塊成績。現行的體操評定模式還是以技術加技能為主,缺少對學生的描述性評價。考核主要存在與培養目標銜接不緊密,實用性不強評價的形式單一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賀慧.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普修課程教學大綱發展與變化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14.
[2] 張永虎.我國體育院校體操普修教學內容的供需狀況[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23(4):328-332.
[3] 陳旭暉,體育院系體操教學大綱適應性需求調查及建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5):91-94.
[4] 孫麗瓊,我國部分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體操專修課程教學大綱比較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8.
[5] 賴善業,林麗芳.福建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體操課程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3): 106-107.
[6] 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67.
[7] 高婉娜,王贊.體操普修教學大綱術科內容設置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26(5):94-95.
[8] 李樹林,徐桂貞,韓宏飛.論體操的內容與分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3):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