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娜
摘 要:生物學素養是眾多科學素養之一,而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三大能力是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主要內容,生物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主要手段。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求知欲望,作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如何通過生物學實驗課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作為一名一線的生物老師,我們應該怎么做能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在該文中,研究者將談談自己在生物學實驗課中的一點教學經驗和體會,為同行們在就如何培養學生們生物學素養方面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生物學教學 實驗能力 科學素養 生物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185-01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求知欲望,從生物的實驗教學中從細微處著手,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1 在生物實驗課上充分激發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先決條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生物課產生了無窮的興趣之后,就會積極地去參與,去完成。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把科學知識與生活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在富有興趣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真知。例如,我在教學《鐵生銹了》一課時,先讓學生課前收集一些生活當中有哪些東西容易生銹,然后再在課堂上呈現一些生了鐵銹的金屬,讓學生進行觀察這些生了銹的金屬,并適時的設置懸念:為什么這些金屬會出現這種生銹的現象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達到培養科學素養的預期目標。
而生物學素養的培養要求我們老師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規范的操作能力。一個實驗要做的成功,首先要求學生做實驗的方法,步驟和操作要規范,這是保證實驗順利成功進行的保證。這就要求在實驗課上能做到以下幾點。
(1)實驗動作要規范。在實驗課的教學中,老師必須規范的給學生做示范,以便讓學生們能夠模仿。例如在“顯微鏡的使用” 實驗中,老師必須就取鏡和安放、對光、調焦、觀察等一系列的操作進行示范,再讓學生們模仿,練習,以規范他們的實驗操作,達到熟練規范的目的。
(2)提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在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結構”實驗中,老師首先提出問題:這個實驗的關鍵是什么,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是什么,學生們自然就會回答:是有無氣泡,那么,怎樣才能不產生氣泡呢,根據這些問題,學生們自然就會嚴格按照老師示范的步驟去做:正確的取、放蓋玻片,然后還得壓平,以避免產生氣泡,這樣才能清楚的觀察到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2 巧妙創設學習情景是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因素
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是親自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而生物教學就應該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們提供學習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能力。生物實驗課要在一定的情景和環境中進行,可以是實驗室,也可以是在校園內或大自然中,學生們在不同的環境中可能會提出一些老師都無法意料的一些問題,而學生們會在討論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自身的科學素養。因此,我們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精心的創設奇妙的問題情境,有效地引領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借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當然,在生物學的實驗課上還得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有些生物學實驗要嚴格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老師在教學示范時應該告訴學生: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看什么,怎么看。比如解剖和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時:應該先觀察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將花托上的萼片和花瓣摘下,然后觀察內部的雄蕊和雌蕊,最后將雌蕊的子房剖開,觀察子房內胚珠的結構。只有這樣,才能看清花的每一部分。
3 注重實驗操作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具體措施
科學課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減少知識點,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在互相研究中進行學習,讓他們大膽猜想,想其所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研究者特別注重實驗操作這一環節的教學,總是盡可能的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他們在親身經歷實驗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鐵生銹了》這一內容時,不是抽象地、籠統地告訴學生鐵生銹是一種化學反應,鐵銹與鐵不是同一種物質這些知識點,而是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得出結論。
運用比較的方法。在進行“綠葉的光合作用”的實驗時,老師讓學生先觀察綠葉在遮光的時候滴加碘液后的顏色,然后再和綠葉在見光時滴加碘液后的顏色,并比較前后顏色的變化。這時學生們一定會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老師這時才加以解釋,這樣通過比較得方法讓學生明白:綠葉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進行。這樣更有助于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提倡多元化評價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催化劑
教學評價就是為了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老師才可以根據這些情況改進教學、促以實現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這個課程目標。因此評價時不能只關心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次進步都應該是教學評價的內容。在教學中要淡化終結性評價,突出過程性評價,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通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來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那么學生的表達能力怎樣才能得到培養,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做到:一,必須讓學生熟練掌握課本中涉及到得概念和原理,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必須了解,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在表達時就會言之無物,甚至出現知識點的錯誤。二,老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表達交流的機會。每次試驗之后,應多讓學生相互之間談談對實驗的體會,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實驗的發現等,這樣通過學生之間不斷地交流以達到培養他們表達能力的目的。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我不斷地積累總結實踐經驗,有效成功地開設每一個實驗,讓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加到實驗中去,讓他們在實驗中學習,進步,從而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屠萍官,吳慶余.生命科學實驗教學體系構建與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19(2):4-7.
[2] 羅建平,周建芹,姜紹通,等.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3,20(4):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