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輝
【摘 要】指導中學生學會自己評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學生自評互評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評改論文的能力,要講究方法與策略,作文交予學生互評,老師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要著重加強對學生掌握正確評改的尺度、方法和技巧的指導,逐步培養學生評改能力。
【關鍵詞】“四要四不要” “三步評改法” 客觀講評
中學生作文互評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有良好的效果。有位大師曾經說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魯迅先生在談寫作時,特別強調改調色這一點,可見修改作文在整個作文過程中的重要。教會學生怎樣評價作文,如何修改作文,并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去實踐,讓其在實踐中寫作的“真知”來,而不應該替代學生,讓學生成為局外人。 中學生作文互評是展開開放式的互動教學的方式之一,展開過程中也面臨較大的難題,針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做了詳細的案例研究,提出教學法研究成果的主要觀點。
一、沖破青春期心理障礙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大多數學生性格比較保守、內向性格不外露,學生群體中同學感情較深,講義氣,不能很好的客觀評價對方。因此,在要求學生評改作文之前,要強調互評的意義,使學生樂意評改,要讓學生認識到,學會自己評改作文,對進一步的提升文章優差鑒別能力、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終身受益。互評中還要消除“作文互評,是老師推卸修改負擔”的片面認識與逆反心理,要消除“批改不好引起同學不滿”的畏懼心理,為互評作文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積極樂觀的面對開放式的互動教學。
二、嚴格遵循評改的方法與要求
提出評改要求和評改方法是順利展開互評的前提條件。學生評改作文的主要形式是互評、自評及小組互評的方式,要求評改時做到“四要四不要”。即要肯定長處為主,不要諷刺挖苦;要緊扣作文實際,寫出旁注和總評,評語寫得準確適當,有針對性,不要泛泛而談,空發議論;不理解的地方要與作者或老師討論,不要主觀臆斷;要根據作文要求評分,署上評改者的姓名,以表示責任,不要害怕批評。
在具體的評改方法上,我提出“三步評改法”,供學生參考運用。第一步,通讀全文,總覽全篇,把握文章的主旨,評改其立意;第二步,分段閱讀,前后貫通,評改文章的結構;第三部,細讀語句,反復推敲,評改語言的表達。這三步要根據每次作文的要求,各有輕重。這樣就使學生們在評改時能按一定的步驟進行,避免盲目雜亂。同時,教給學生統一使用常用的修改符號,方便大家的評改,還方便于大家互相理解評改的內容。
三、指導老師客觀示范與講評
老師出示范例,學生有樣板。在學生評改作文之前,一般由老師先評改一篇,印發給大家,或張貼在學習園地,供學生觀摩學習,提出評改理由,規范評改手法,讓學生從老師評改中學習體會如何客觀評改。例如,文章內容方面,主要看主題(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恰當;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是否符合文體要求;在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層次是否清楚,詳略是否得當;語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順;在形式方面還有標點是否正確。每次評改前要講清楚重點及具體要求,使學生心理有度,思想開放。評改時老師巡查、指導,及時發現、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疑問。
檢查評定結果,做好講評。學生評改好的作文收上來后,老師逐一講評,指出評改不當之處,調整不合理評分,同時給評改者打分。講評時要客觀評價,鼓勵寫得好的,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宣講評改好范文,表示鼓勵,激發其他學生的責任感,促進他們能力的提高。教學過程中曾有案例,某同學平時的寫作能力不高,但在評改他人敘事散文時,針對該文存在的“只是敘事,少用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等寫作手法”,做出評語“文章枯燥無味,缺乏可讀性的問題”。該同學被我當作優秀的典型來講評,既促進大家進一步領會敘事散文的寫法,也鼓舞了評改者,激發了她在寫作上的興趣。
作文互評是中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為學生自己的寫作提供借鑒,共同進步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寬容、消除溝通障礙、促進思想溝通的方法。學生作文互評作文不僅僅講究評改的方法,不是單純訓練學生的評改技能,而應該拓寬學生評改作文的內容,這樣就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達到最終的教書育人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互評中快樂學習,享受共同協作帶來進步的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