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啟明
【摘 要】本文以《中級財務會計》復習課為題,從習題課和試卷講評課兩方面闡述反饋與矯正在會計復習課中的運用,旨在提高中職會計復習課的教學質量,使中職學生能牢固地、系統地、完整地掌握基礎知識和理論,同時培養和提高中職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試能力。
【關鍵詞】中職會計 反饋與矯正 復習教學
復習是會計課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復習不僅對中職學生牢固地、系統地、完整地掌握基礎知識和理論,同時對培養和提高中職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試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復習的方法通常采取:試、練、考、評、輔等,保證復習達到目標的有效途徑是:反饋與矯正。通過反饋可掌握學生知識缺漏、知識結構、思維過程、思維方法及學習方法,教師根據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調控,確定復習目標、復習內容、復習方法,即“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復習過程可通過不斷的反饋與矯正克服教與學間的偏差,克服“負積壘效應”,使教學過程 “學生某時刻的學習誤差能夠在以后的學習誤差混合之前得到矯正”。實踐證明復習課以“反饋與矯正”為主導教學,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下面結合《中級財務會計》的復習談談“反饋與矯正”的應用。
一、習題課的“反饋與矯正”
課前教師先布置診斷性和針對性練習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自我評價, 并在每組發一張“練習錯答反饋調查表”登記錯答情況,教師統計各組調查結果,統計出每題錯答百分率和找出知識存在缺漏、錯答的原因及類型,教師根據錯答原因及類型,按知識點順序歸納講評與診斷性練習相結合的辦法,如:通過練習訓練反饋調查發現學生對無形資產轉讓和所有權轉讓的財務處理混淆不清,對此,教師在講評練習不要急于糾正,而應分析比較兩種轉讓形式的區別與聯系,讓學生明白所有權轉讓是指無形資產的產權轉讓,對方可以使用,并有再次出售的處置權,而使用權的轉讓,對方僅有使用權,沒有處置權,因此賬務處理上也有不同,所有權轉讓,它既要反映無形資產轉讓時收入的增加,也要反映無形資產凈值的結轉(或減少),使用權的轉讓僅反映無形資產出讓使用權所獲取的收入,不反映無形資產凈值的結轉(或減少)。分錄編制分別為:
然后讓學生做診斷性練習:
1. (1)無形資產所有權轉讓應貸記其他業務收入;
(2)無形資產使用權轉讓應借記其他業務支出,貸記無形資產。
2. (1)無形資產使用權轉讓應貸記其他業務收入;
(2)無形資產所有權轉讓應借記其他業務支出,貸記無形資產。
要求判斷兩組題目哪個正確?哪個錯誤?
復習課知識面寬、內容多,教師備課量大,習題量大,教師花在解習題的精力多,備課往往不夠充分,若教師課前有進行調查反饋,可使教師從題海中解脫出來,更有精力分析、評價普遍存在的問題,又可避免學生已掌握的問題重復講解,浪費復習時間。同時又可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找出差距、因材施教,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對學生而言,教師矯正的是他們的缺陷,教學目的明確,教學針對性強,知識條理清楚,思維啟發得當,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程度大大提高。
二、試卷講評的“反饋與矯正”
學生通過專題訓練或綜合訓練后必須及時進行測試反饋,測試答案及時公布,最好不要過夜,考完學生思維興奮,急于想知道答案積極性高,效果好。講評試卷前必須統計分析“三性”:題性、考情、學情,講評要及時,要有針對性,即針對學生錯答的原因、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答錯的原因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知識遺忘失分,考前,可采取根據課本逐章知識為提出相應思考題讓學生回憶知識,如第一章可歸納以下幾個問題:(1)會計對象是什么?會計要素的關系如何?(2)會計假設有哪些?會計的準則有哪些?通過各章提出問題可避免知識遺忘,使知識系統化,加深記憶,把書本變薄,又可避免考前走過場,讀書效果差。第二類是過失丟分:講評時應著重審題培養,可采取對比、提問等方式明確題意,找出隱含條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審題習慣,如隨貨出售單獨計價的包裝物借記其他業務支出和隨貨出售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借記銷售費用,前后兩者僅一字之差,可賬務處理時所記賬戶不同。第三類是知識缺漏失分:主要是發散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差,為講評的重點,如果是靈活運用知識不夠,這類型采用變形題組訓練等方法,如:
題型一:年末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為2500000元,按5%計提壞賬準備金,“壞賬準備”金額為貸方余額15000元。
壞賬準備金應提數=2500000×5%-15000=-2500(元)
借:壞賬準備 2500
貸:管理費用 2500
題型二:年末應收賬款期末金額為2500000元,按5%計提壞賬準備金,“壞賬準備”金額為借方余額15000元。
壞賬準備金應提數=2500000×5%+15000=27500元
借:管理費用 27500
貸:壞賬準備 27500
通過以上一題多變訓練,使學生全面掌握壞賬損失備抵法的壞賬準備的計提和賬務處理,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第四類是解題方法及解題目技巧失分,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平時注意專題訓練,如:因企業急需資金將于9月30日到期的6個月不帶息商業承兌匯票100000元于7月15日貼現,月貼現率為0.5%,要求計算貼現額,并進行賬務處理。
1. 貼現天數計算:可采用“算頭不算尾”的辦法即7月份大為31天,從7月15日到7月31日相差17天,8月大31天,9月份29天,共計76天。可采用“算尾不算頭”的辦法即7月份大為31天,從7月15日到7月31日相差16天,8月大31天,9月份30天,共計77天。
2. 計算貼現利息:
貼現利息=票面金額×日貼現率×貼現天數=100000× 0.5%÷30×77=1283.33元
貼現金額=票面金額-貼現利息=100000-1283.33= 98716.67元
賬務處理:
借: 銀行存款 98716.67
財務費用 1283.33
貸: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通過這類專題訓練,可使學生不斷創新,激發學生多角度解決問題,獲得解題技巧方法,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應變能力得到發展。
總而言之,復習重在補缺補漏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反饋與矯正正是提高復習質量的有效途徑,反饋使教師明確教學目的,不致偏離學生需求,矯正使教學達到目標,滿足學生需求,使教與學同步,師生雙方信息交流暢通,實現教學最優化,并通過矯正進行延伸遷移。以上為本人在中職會計復習課中的一點體會,還有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新企業會計準則講解與實務. 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7.
[2]郁建石,仲秀芳. 淺談課堂教學中反饋與矯正的原則和藝術.
[3]中級財務會計. 中職教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