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夢
【摘 要】音素教學是對韓漢語語音教學的重要環節,直接決定學生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漢語語音系統,形成良好的漢語發音習慣。如何提高音素教學的效果,改善韓國學習者的“韓腔怪調”和“啞巴漢語”的狀況,一直是對韓漢語教學研究的課題。筆者根據在韓國高校一年的授課情況,從音素教學的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兩方面,梳理、總結和推廣對韓漢語語音教學的實踐經驗,以期對韓漢語教學提供新的視角和經驗。
【關鍵詞】韓國 漢語教學 音素教學
Abstract: Phonem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onetic teaching for Korean learner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t is crucial in establishing a proper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among learners, which is fundamental in good pronunciation habits. Researchers in the past have investigated into related topics such as how to enhance better results in phonic teaching, ways to tackle with the “Mute Chinese Language” phenomenon etc.. Based on her one-year teaching experience in Korea and dep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order and methodology in phoneme teaching, the author analyses and summarises her personal experience in Chinese phoneme teaching to Korean learners. It is hoped that the study would provide insights and reference to the field of teaching-Chinese-to-Korean-learners.
Keywords: Korea;Chinese teaching; Phonemeteaching
目前韓國的漢語學習者與日俱增,韓國社會對漢語學習者語音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不僅聽力、閱讀、寫作水平達標,漢語發音更要準確流利,杜絕“韓腔怪調”的現象。這就為對韓漢語語音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音教學往往被分為“入門階段”和“高級階段”。“入門階段”針對零起點學生,一般都安排有兩周左右的集中的語音教學。“高級階段”則指在集中學習語音的階段之后的語音學習。[1]目前韓國高校中文系和孔子學院語音教學模式基本相同,普遍做法是“入門階段”單獨安排音素教學,集中精力進行聲、韻、調的單項訓練,學好單音節和單詞的本音、本調,同時配合簡單的常用詞匯和語法教學。本文是基于筆者在韓國一年的任教經驗,對于音素教學的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音素教學順序
漢語的語音系統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構成。在逐個講解之前,可先對比韓語(如圖一、圖二)整體性地介紹給學生,使之有一個系統的感性認識。圖示一:
漢語發音??:韻母??(36?)+聲母??( 21?)+聲調??(4?)
圖示二:
關于韻母的教學,筆者贊成趙金銘先生不必過于細致的講解每一個發音的觀點,認為只需教六個單韻母,四個開口呼的復韻母和四個開口呼的鼻韻母,其余的都可靠拼讀解決。單韻母的教學,可參考朱勘宇先生的研究:兩個相鄰教授的韻母在舌位高度、舌位前后和唇形圓展中只有一個特征不同時,學生對新韻母的陌生感會降低,從而減輕認知負擔,提高學習效果。[2]目前普遍的教學順序a→o→e→i→u→ü中,a→o,e→i,i→u都要經歷兩個發音特征的改變。因此,為了加大相鄰教授的韻母的相似度和關聯度,我們可以改變單韻母的教學順序為:a→e→o→u→ü→i,這樣一來,相鄰教授的韻母在發音特點上的區別點只有一個。圖示三舌位圖和圖示四唇形圖展示的教學順序可供教師和學生參考。
圖示三: 圖示四:
(?--e –?)(?---ü---?????????)
接下來是復韻母的教學。首先明確開口呼復合韻母的教學順序。目前普遍采用的順序是依據“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編排的:ai→ei→ao→ou→an→en→ang→eng→ong。根據心理學中的線性排列的“向前靠”效應(人們對開口部分相同的組合之記憶比對尾部相同的組合之記憶效果更好),我們把開頭字母相同的韻母排列到一塊兒,更整齊更有條理地編排為:ai→ao→an→ang→ei→en→eng→ou→ong,使學習者記憶起來更為方便。齊齒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復合韻母內部也遵循這樣的教學順序。
最后將單元音韻母和復元音韻母的教學順序制成圖示五(箭頭方向表示教學順序)如下:
圖示五:
聲母的教學順序可以根據普通話聲韻配合總表制定,由于聲母和韻母的配合有一定的選擇性,所以聲母的出現在教學中常由韻母決定,即在教授某組韻母時教授能與之組成音節的聲母。建議的聲母教學順序為:??b、p、m、f ????d、t、l、n ???g、k、h ???j、q、x ???? zh、ch、sh、r ???? z、c、s。單獨練習聲母的效果不佳,應與韻母搭配組合練習,并且穿插常用詞匯和短句。以圖示六為例,先進行聲母發音練習,后與韻母組合搭配練習,再從聲韻組合中挑出常用詞匯和語法點進行學習。endprint
圖示六:
不管是韻母還是聲母,在教學過程中都應結合韓國學生母語負遷移和常見偏誤,有針對性地加強個別音素的練習。而聲調的教學應配合韻母和聲母的教學,首先理論圖示化加以講解,用定調法單獨練習。隨后應與聲母、韻母組合搭配練習。
(二)音素教學方法
語音教學中常用的展示和操練語音的方法有:板書法、示范法、手勢法、帶音法、吹紙法、模仿法、四聲唱練法等。但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需要根據學生特點不斷創新改進。以下幾種是筆者在韓國任教過程中使用過的、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學方法。
① 語音理論圖示法
對于多數韓國學生來說,語音學習就是“口耳之學”,即通過口來實踐、模仿,通過耳來辨識。但是只依靠模仿發音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學生對母語中沒有的音不敏感,或者不能看到教師的舌位只能模仿教師的嘴型。因此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語音理論知識。教師要由只教發音轉為發音、理論并教。但是對于零起點的學生來說,較難理解理論知識,這時教師可盡量將語音理論圖示化。
如教給學生四個聲調時帶出第五個聲調“輕聲”,可以用圖示七解釋“輕聲”怎樣發音:
圖示七:
又如分辨“z”和“zh”,區分“zh”、“ch”、“sh”的舌位前后,了解發“ü”,時的舌頭形狀和氣流方向,可以用圖示八來解釋說明。
圖示八:
② 定調練習法
定調練習法是幫助學生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練習聲調的一種方法。以“ma”為例,通我們單獨教給學生:一聲“mā”, 二聲“má”,三聲“mǎ”,四聲“mà”。現在我們可以將四個聲調連起來說一遍再找到要發的聲調,比如 “mā má mǎ mà — má”,“mā má mǎ mà — mǎ”。這就是“定調練習”,學生通過重復和找調這個過程熟悉并且牢記四個聲調的發音。在發錯聲調時,教師一提醒,便可自己可以找回正確的聲調。再結合詞可以延伸出稍微復雜的練習,比如:
tīnɡ dú xiě kàn
dōu 聽 讀 寫 看
都 都聽 都讀 都寫 都看
hái
還 還聽 還讀 還寫 還看
yě
也 也聽 也讀 也寫 也看
yòu
又 又聽 又讀 又寫 又看
④ 以獎促學法
堅持聽寫固音是比較有成效的一種語音訓練方法。每節課上課前聽寫十個拼音或字詞(有聽讀音寫拼音、聽讀音寫拼音和漢字、聽讀音寫聲調幾種方式),可訓練學生的聽辨能力,區分易混淆發音。自己動手書寫也可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漢字。但是聽寫這一過程卻是學生普遍比較頭疼的。這時可以設計一個有趣的獎勵機制,如對聽寫全對或者錯兩個以內的學生,在其聽寫紙上蓋一個小印章(防止學生隨手扔掉聽寫紙),學生集齊五個印章就獲得抽獎的權力。抽獎箱里放有多種類型的兌換券,比如中國圖書券、中國食品券等。這種獎勵機制讓學生由“討厭聽寫”變成“期待聽寫”,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對聽寫的抵觸心理。
關于音素教學的具體操作前人已總結過不少經驗,這里筆者想強調兩點:一是教學過程中,聲母和韻母的教學順序需特別注意;二是要因材施教,根據韓國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教學方法。本文所討論的音素教學的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是在韓國高校的漢語課堂上使用過且被證明是有效、受學生歡迎的,望能夠對從事對韓漢語教學的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程棠.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3).
[2]陳雪竹.針對以漢語教學為目的的國外學習者的語音教學[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3(增刊).
[3]柴俊星.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有效途徑的選擇[J]. 語言文字應用,2005(3).
[4]趙金銘.語音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8.
[5]朱勘宇.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韻母教學順序[C].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2008.endprint
圖示六:
不管是韻母還是聲母,在教學過程中都應結合韓國學生母語負遷移和常見偏誤,有針對性地加強個別音素的練習。而聲調的教學應配合韻母和聲母的教學,首先理論圖示化加以講解,用定調法單獨練習。隨后應與聲母、韻母組合搭配練習。
(二)音素教學方法
語音教學中常用的展示和操練語音的方法有:板書法、示范法、手勢法、帶音法、吹紙法、模仿法、四聲唱練法等。但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需要根據學生特點不斷創新改進。以下幾種是筆者在韓國任教過程中使用過的、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學方法。
① 語音理論圖示法
對于多數韓國學生來說,語音學習就是“口耳之學”,即通過口來實踐、模仿,通過耳來辨識。但是只依靠模仿發音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學生對母語中沒有的音不敏感,或者不能看到教師的舌位只能模仿教師的嘴型。因此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語音理論知識。教師要由只教發音轉為發音、理論并教。但是對于零起點的學生來說,較難理解理論知識,這時教師可盡量將語音理論圖示化。
如教給學生四個聲調時帶出第五個聲調“輕聲”,可以用圖示七解釋“輕聲”怎樣發音:
圖示七:
又如分辨“z”和“zh”,區分“zh”、“ch”、“sh”的舌位前后,了解發“ü”,時的舌頭形狀和氣流方向,可以用圖示八來解釋說明。
圖示八:
② 定調練習法
定調練習法是幫助學生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練習聲調的一種方法。以“ma”為例,通我們單獨教給學生:一聲“mā”, 二聲“má”,三聲“mǎ”,四聲“mà”。現在我們可以將四個聲調連起來說一遍再找到要發的聲調,比如 “mā má mǎ mà — má”,“mā má mǎ mà — mǎ”。這就是“定調練習”,學生通過重復和找調這個過程熟悉并且牢記四個聲調的發音。在發錯聲調時,教師一提醒,便可自己可以找回正確的聲調。再結合詞可以延伸出稍微復雜的練習,比如:
tīnɡ dú xiě kàn
dōu 聽 讀 寫 看
都 都聽 都讀 都寫 都看
hái
還 還聽 還讀 還寫 還看
yě
也 也聽 也讀 也寫 也看
yòu
又 又聽 又讀 又寫 又看
④ 以獎促學法
堅持聽寫固音是比較有成效的一種語音訓練方法。每節課上課前聽寫十個拼音或字詞(有聽讀音寫拼音、聽讀音寫拼音和漢字、聽讀音寫聲調幾種方式),可訓練學生的聽辨能力,區分易混淆發音。自己動手書寫也可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漢字。但是聽寫這一過程卻是學生普遍比較頭疼的。這時可以設計一個有趣的獎勵機制,如對聽寫全對或者錯兩個以內的學生,在其聽寫紙上蓋一個小印章(防止學生隨手扔掉聽寫紙),學生集齊五個印章就獲得抽獎的權力。抽獎箱里放有多種類型的兌換券,比如中國圖書券、中國食品券等。這種獎勵機制讓學生由“討厭聽寫”變成“期待聽寫”,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對聽寫的抵觸心理。
關于音素教學的具體操作前人已總結過不少經驗,這里筆者想強調兩點:一是教學過程中,聲母和韻母的教學順序需特別注意;二是要因材施教,根據韓國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教學方法。本文所討論的音素教學的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是在韓國高校的漢語課堂上使用過且被證明是有效、受學生歡迎的,望能夠對從事對韓漢語教學的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程棠.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3).
[2]陳雪竹.針對以漢語教學為目的的國外學習者的語音教學[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3(增刊).
[3]柴俊星.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有效途徑的選擇[J]. 語言文字應用,2005(3).
[4]趙金銘.語音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8.
[5]朱勘宇.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韻母教學順序[C].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2008.endprint
圖示六:
不管是韻母還是聲母,在教學過程中都應結合韓國學生母語負遷移和常見偏誤,有針對性地加強個別音素的練習。而聲調的教學應配合韻母和聲母的教學,首先理論圖示化加以講解,用定調法單獨練習。隨后應與聲母、韻母組合搭配練習。
(二)音素教學方法
語音教學中常用的展示和操練語音的方法有:板書法、示范法、手勢法、帶音法、吹紙法、模仿法、四聲唱練法等。但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需要根據學生特點不斷創新改進。以下幾種是筆者在韓國任教過程中使用過的、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學方法。
① 語音理論圖示法
對于多數韓國學生來說,語音學習就是“口耳之學”,即通過口來實踐、模仿,通過耳來辨識。但是只依靠模仿發音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學生對母語中沒有的音不敏感,或者不能看到教師的舌位只能模仿教師的嘴型。因此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語音理論知識。教師要由只教發音轉為發音、理論并教。但是對于零起點的學生來說,較難理解理論知識,這時教師可盡量將語音理論圖示化。
如教給學生四個聲調時帶出第五個聲調“輕聲”,可以用圖示七解釋“輕聲”怎樣發音:
圖示七:
又如分辨“z”和“zh”,區分“zh”、“ch”、“sh”的舌位前后,了解發“ü”,時的舌頭形狀和氣流方向,可以用圖示八來解釋說明。
圖示八:
② 定調練習法
定調練習法是幫助學生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練習聲調的一種方法。以“ma”為例,通我們單獨教給學生:一聲“mā”, 二聲“má”,三聲“mǎ”,四聲“mà”。現在我們可以將四個聲調連起來說一遍再找到要發的聲調,比如 “mā má mǎ mà — má”,“mā má mǎ mà — mǎ”。這就是“定調練習”,學生通過重復和找調這個過程熟悉并且牢記四個聲調的發音。在發錯聲調時,教師一提醒,便可自己可以找回正確的聲調。再結合詞可以延伸出稍微復雜的練習,比如:
tīnɡ dú xiě kàn
dōu 聽 讀 寫 看
都 都聽 都讀 都寫 都看
hái
還 還聽 還讀 還寫 還看
yě
也 也聽 也讀 也寫 也看
yòu
又 又聽 又讀 又寫 又看
④ 以獎促學法
堅持聽寫固音是比較有成效的一種語音訓練方法。每節課上課前聽寫十個拼音或字詞(有聽讀音寫拼音、聽讀音寫拼音和漢字、聽讀音寫聲調幾種方式),可訓練學生的聽辨能力,區分易混淆發音。自己動手書寫也可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漢字。但是聽寫這一過程卻是學生普遍比較頭疼的。這時可以設計一個有趣的獎勵機制,如對聽寫全對或者錯兩個以內的學生,在其聽寫紙上蓋一個小印章(防止學生隨手扔掉聽寫紙),學生集齊五個印章就獲得抽獎的權力。抽獎箱里放有多種類型的兌換券,比如中國圖書券、中國食品券等。這種獎勵機制讓學生由“討厭聽寫”變成“期待聽寫”,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對聽寫的抵觸心理。
關于音素教學的具體操作前人已總結過不少經驗,這里筆者想強調兩點:一是教學過程中,聲母和韻母的教學順序需特別注意;二是要因材施教,根據韓國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教學方法。本文所討論的音素教學的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是在韓國高校的漢語課堂上使用過且被證明是有效、受學生歡迎的,望能夠對從事對韓漢語教學的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程棠.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3).
[2]陳雪竹.針對以漢語教學為目的的國外學習者的語音教學[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3(增刊).
[3]柴俊星.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有效途徑的選擇[J]. 語言文字應用,2005(3).
[4]趙金銘.語音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8.
[5]朱勘宇.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韻母教學順序[C].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