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后危機時代嵌入多重計量屬性的財務報告拓展研究”
(項目編號:12YJC790141)研究成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制度背景、資本投資與公司價值”
(項目編號:70962005)研究成果;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制度背景、債務融資
與公司投資行為”(項目編號:NCET-08-0919)研究成果
摘要:近年來,穩健性原則的運用存在一定的爭議。本文對穩健性原則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客觀分析,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從七個方面分別闡述會計穩健性的正面效應,表現在降低了會計主體可能存在的成本支出并利于其價值提升,擴展了Watts(2003)從公司契約、股東訴訟、稅收和會計監管四個方面闡述穩健性的存在,同時也分析了穩健性原則存在的缺乏“中立性”等不足。不同國家或地區現實環境異質性決定了會計事項的有效判斷和估計,得出在新興經濟體中穩健性原則是能夠作為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重要原則的結論。
關鍵詞:穩健性 利益相關者 會計信息質量 中立性
一、問題的提出
穩健性原則影響會計實踐至少有500年的歷史(Basu,1997)。隨著經濟的發展,穩健性原則能否作為會計信息質量保證的重要原則,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給出的答案可能并不一致。近年來FASB(2010)和IASB(2010)在其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中剔除了穩健性原則,原因是穩健性缺乏“中立性”。盡管穩健性原則存在一定的不足,然而現有的市場環境是否應該取消穩健性原則,還不能一概而論。穩健性原則已經在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過程中存在很長時間,穩健的會計信息總體讓廣大的利益相關者比較滿意。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環境并不一致,穩健性是否應該全面取消還有待進一步商榷。穩健性原則到底是否還能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事項有效的判斷和估計取決于國家或地區的現實環境,不能一概而論。
二、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利弊分析
“利益相關者”一詞最早源于斯坦福研究所的一份備忘錄,一般是指那些與公司存在直接或間接利益關系并享有合法性利益的組織或個人(李心合,2003)。公司是一系列存在利益往來的組織或個人集結成的“網絡集合”,公司的每個行為都或多或少對各個利益主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信息通過會計賬務處理生成會計報表,各利益相關者通過其了解會計主體的財務信息,會計信息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各利益主體的判斷和決策。然而會計政策的正確選擇又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優劣,所以公司使用的會計政策對于各利益相關者(主要涉及到債權人、股東、稅務部門、監管機構、職工、供應商和客戶等)非常重要。
(一)會計穩健性的正面效應
Watts(2003)從公司契約、股東訴訟、稅收和會計監管四個方面闡釋了會計穩健性。本文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從七個方面闡述會計穩健性的正面效應。
1.公司契約。債務契約在公司契約中具有重要作用。穩健性原則表明在估計資產或利潤時,盡量多估計費用或損失,少估計資產或利潤。對于債權人而言,穩健的會計政策使其更好地了解債務人抵押資產的有效估值,債務人方面的資產計量更穩健可靠了,降低了債務人資產高估帶來的風險。會計穩健性也存在降低債務成本的效用。Ahmed et al.(2002)表明會計穩健性對于緩解債權人和股東之間在股利政策上的沖突具有效用,會計穩健性與更低的債務成本相關聯,減少了公司的債務成本。Wittenberg-Moerman(2008)表明穩健的會計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有助于提高債券二級交易市場的效率。Zhang(2008)表明穩健性對債務人和債權人均有利,存在雙贏,債權人對會計信息穩健的債務人提供更低的貸款利率,債務人的債務成本則更低。Li Xi(2010)實證研究發現在控制了法律制度和證券法規因素后,國家采用更穩健的財務報告體系,具有更低的債務和權益成本。Lara et al.(2011)表明穩健性通過增加壞消息的確認來減少權益資本成本,也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和未來股價的波動性,有條件的穩健性具有正向的經濟效用。Li Jing(2013)表明在不同的企業環境中,會計穩健性需要與否則依賴于重新協議是否發生,以及花費的成本,會計穩健性在債務合約中的效用大小不一致。穩健性還存在公司治理效用。會計穩健性有助于緩解代理沖突(Watts,2003;Ball and Shivakumar,2005等)。自由現金流是扣除凈現值大于零的所有項目所需資金的剩余現金流量(Jensen,1986),兩權分離下管理層存在道德風險,當自由現金流較多時管理層存在將多余現金流投資于凈現值為負的投資項目上形成過度投資,達到建造經營帝國的目的。會計穩健性與董事會治理能力呈同向關系(Ahmed and Duellman,2007),Watts(2003)認為,會計穩健性有助于緩解公司治理中的代理問題,尤其是管理者的投資決策行為。契約論視角,會計穩健性提前確認損失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道德風險(Watts,2003)。由于及時確認損失有助于促使公司及早停止低效率的投資,因此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會對公司的過度投資產生制約作用(楊丹等,2011)。當自由現金流較多時,提前確認損失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現金流,避免管理層存在過度投資等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過度投資等行為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滿足了管理層的利益偏好,可以說會計穩健性緩解了股東和經理層之間的代理沖突以及債權人和經理層之間的代理沖突。
2.股東訴訟方面。Watts(2003)表明股東訴訟產生了不對稱的結果,過高估計公司資產比低估資產帶來了更大的訴訟成本。通過低估資產,會計穩健性降低了公司期望的訴訟成本。訴訟成本的不對稱,是符合法律制度的不斷發展,以限制公司經理和其他各方的機會主義。Kellogg(1984)表明公司和事務所由于高估項目被起訴的可能性遠大于低估項目,即不穩健的事項估計更可能被訴訟。公司如果采用比較激進的會計方式,審計師審計時可能審計風險比較大,審計師必然要求較高的審計費用作為其風險的補償(Pratt and Stice,1994)。激進的會計方式往往帶來更普遍的盈余操縱。劉運國、麥劍青、魏哲妍(2006)表明盈余管理與審計費用正相關。梅波(2013)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企業,其盈余操縱行為的識別更難,審計風險越大,審計師自身成本支出越多,就可能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進行彌補。現實中盈余操縱行為增加了審計師的審計風險,為了把審計風險降到最低,審計師應加大審計核查范圍和強度,投入更多審計人員和延長審計時間,審計風險的增加導致審計成本的增加,審計師成本的增加則會向企業索取更高的審計費用來彌補其審計風險增加帶來的自身成本支出。所以比較穩健的會計信息降低了盈余操縱的機會,從而降低了審計成本或引致的訴訟成本。
3.稅收。Shackelford and Shevlin(2001)表明稅收最小化的策略往往會導致較低的賬面收益,所以為了減少稅收,往往選擇較低的賬面收益。稅務籌劃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當期盡可能少交稅費,會計穩健性降低了凈利潤的估計,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公司稅務成本。
4.會計監管。證監會等監管機構趨向于要求會計報表提供者提供更穩健的會計信息。如果會計主體采用更激進的會計政策,則會加大監管機構的監管成本,尤其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會計主體普遍存在粉飾財務報表的行為,對此監督機構勢必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對其進行審查,而穩健性則降低了虛增利潤或資產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監管機構付出的監督成本。所以穩健的會計信息有利于降低監管成本。
5.職工。職工是企業重要的利益相關者,職工努力工作的程度與公司的績效密切相關。理論上職工工資越高其努力工作的程度越大,穩健的會計利潤有利于員工們了解其最低的保障來源,避免由于會計利潤等虛高引起的虛構業績。另外穩健的會計信息傳遞出更真實的業績表現,避免虛高收益導致的多余員工的引入,保障了在職員工的利益。
6.供應商。公司與供應商之間存在往來款項,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商業信用的存在對于公司很重要,一方面商業信用融資緩解了公司當期的現金流支出,公司的現金流很重要,如果能夠保持較高現金流則會更便于其有效投資,給企業帶來利好消息。另一方面供應商給公司提供的商業信用,不但不支付金融性負債的利息,還可以享受現金折扣,有利于公司價值提升。公司商業信用的存在使得公司價值得以提升,供應商為什么會給予其一定的商業信用呢?會計報表是供應商了解債務人的重要信息,債務人如果經常性使用比較激進的會計政策勢必存在粉飾會計信息的嫌疑。另外虛構的業績往往也不能維持長久,遲早會被發現,因為商業信用的融資相對優勢假說認為,商業信用債權人與公司經常性的業務往來,使得債權人更便于了解公司,從而更具有信息優勢(Petersen and Rajan,1997;Fabbri and Menichini,2010)。穩健的會計政策有利于商業信用債權人對公司會計信息的信任,最大程度地限制虛增資產或利潤,有利于債權人考察債務人的償債能力等,如真實性的流動性資產或總資產的計量。穩健可靠的信息得到供應商信任后,相互間合作才能長久,公司的商業信用融資才會更多。
7.客戶。公司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商品交易上。一般而言,比較激進的會計政策往往導致比較浮華的會計報表,存在表里不一的現象,誤導會計報表使用者,更穩健的會計政策傳遞出更穩重可靠的會計信息。公司內部存在自己的“文化”,往往導致公司各部門的行為是比較一致的,產品質量的保障與會計信息質量保障類似,可以想象經常性粉飾會計信息的公司可能缺乏產品質量的有效保障,所以穩健的會計信息傳遞出更有保障的產品質量。高質量的產品,加強了公司與客戶間的信任,業務往來的增加從而提升了公司價值。
總之,結合利益相關者與公司之間的利益關系,穩健的會計信息存在眾多的優勢:有助于降低債務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緩解股東或債權人與經理層之間的代理沖突;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間,降低了訴訟成本;降低凈利潤的估計,節省了公司稅收支出;穩健的會計信息有助于降低證監會等監管機構對公司的監督成本;有助于降低冗余員工的引入,避免了公司盲目擴張;穩健的會計信息更能獲得供應商信任,能夠避免相互間的會計信息盈余操作而失去合作;穩健的會計信息傳遞出更有保障的產品質量,降低了客戶因為產品質量等對公司失去信任,降低了公司產品銷售量下降的可能。
(二)會計穩健性的負面效應
會計穩健性存在正面效應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負面效應。
1.現實性不足。如《企業會計準則》中發出存貨計價已剔除了后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下其實存貨發出成本是增加的,符合穩健性原則,但是不符合實物流轉的程序,與現實不一致。當面臨壞消息的確認時需要更少的證據,證據的多少以什么為標準,現實中比較難以界定。公司存在或有負債的估計,面臨著訴訟的可能性,被監管機構處罰的力度等的估計,面臨這樣一些證據的獲取時往往存在主觀判斷,不同人的標準不一致。另外在前述優勢中提到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和緩解股東或債權人與經理層之間的代理沖突,到底穩健的會計信息降低了多少資本成本和代理沖突,實務中并不知道,只是在理論中進行了探討。
2.可能導致利益相關者信心不足。確認太多的壞消息可能導致其賬面上盈利能力不足或者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更多的壞消息,可能使報表使用者誤解為公司業績確實比較差,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導致利益相關者信心不足。現實中廣大的投資者等公司利益相關者存在大部分人群是只注重公司當期的業績表現,比較急功近利追逐短期利益,對公司的其他方面關注較少,如果該公司穩健性較強則可能會導致其在同行業中的當期業績表現較差,從而存在導致利益相關者對該公司信心不足的可能。
3.中立性缺失。會計準則提倡客觀真實性,不偏不倚的客觀計量,然而穩健性與之發生了分離,確認好消息比確認壞消息需要更多的證據,偏離了中立性原則。穩健的會計政策和激進的會計政策在現實中均經常使用,比如穩健性較強的歷史成本原則和相關性較強的公允價值計量,在某種程度上均存在中立性缺失,會計信息需要計量,計量需要估計,如何選擇最有效的估計方法成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
三、結語
穩健性原則涉及到會計的確認與計量,對會計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近年來FASB(2010)和IASB(2010)表明穩健性原則缺乏中立性,從而在其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中將其剔除。本文認為,在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其資本市場已經很發達,市場監管較完善,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能夠更好地對復雜會計事項進行判斷和估計,進行賬務處理時能夠實現中立性原則,在這些經濟體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中剔除穩健性原則是可行的。然而在我國等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欠發達,市場監管和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還有待提高的現實背景下,可能難以準確對復雜會計事項進行判斷和估計,中立性原則難以實現。所以在我國或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還是應該注重穩健性原則帶來的穩健會計信息,更加注重穩健性原則帶來的好處,揚長避短。總之,各國間會計準則總體方向是趨同的,這是大勢所趨,但部分國家或地區的市場環境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暫時還不能完全一致,在某些細節處是可以存在差異的,各國間會計準則循序漸進的趨同才符合現實。Z
參考文獻:
1.楊丹,王寧,葉建明.會計穩健性與上市公司投資行為[J].會計研究,2011,(3):27-33.
2.Kellogg,R.L.Accounting activities,security prices,and class action lawsui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4,(6):185-204.
3.Pratt,J.,and J. D.Stice. The effects of client characteristics on auditor litigation risk judgments,required audit evidence,and recommended audit fee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69):639-656.
4.劉運國,麥劍青,魏哲妍.審計費用與盈余管理實證分析[J].審計研究,2006,(2):74-80.
5.梅波.行業周期、產權性質與審計費用負擔[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1):106-115.
6.Shackelford,D.A.,and T. Shevlin.Empirical tax research in accoun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1):321-387.
7.Petersen, M. A. and R.G. Rajan.Trade credit: Theories and evidenc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7,10(3):661-691.
8.Fabbri,D. and A. M. C. Menichini.Trade credit,collateral liquidation,and borrowing constrai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6(3):413-432.
9.Ahmed A S, Billings B K, Morton R M, et al.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4):867-890.
10.Wittenberg-Moerman R.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in debt trading:Evidence from the secondary loan marke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8,46(2):240-260.
11.Li X.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Cost of Capital:International Analysis[C]:AAA,2010.
作者簡介:
梅波,男,重慶三峽學院會計系副教授,南京大學會計學系國際化項目博士研究生,中國會計學會會員。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對微觀主體的效應(財務與會計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