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千年來,蒙古人一直生活在草原上,在郁郁蔥蔥的草原上放牧牲畜。但這個人口剛過300萬、長期以來畜牧業和農業為主要經濟特色的國家,正成為全球礦業世界的一顆超級新星。據估算,蒙古擁有多達價值1萬億美元的未開采的貴金屬和礦石,平均到每個人身上高達33萬美元。
經濟發展帶來了財富,也帶來了災難,荒漠化造成畜群的死亡,縮小了放牧的面積,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
蒙古國是一個傳統的畜牧業國家,但260萬人口中只有35萬人還在從事畜牧業生產。受惠于80種不同礦產的儲存,包括儲量巨大的煤、銅、黃金和鈾,以及持續勘探的石油,這個人口稀少的國家,正在經歷令人眼花繚亂的改變。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面臨著像蒙古一樣的機會,他會變成尼日利亞或者智利?委內瑞拉或者澳大利亞?
氣候變化的產物致使降水減少風力加強,從而導致肥沃的表層土被侵蝕和戈壁沙漠的擴大。一只口渴的山羊從戈壁沙漠中的一臺洗衣機飲水。除了放牧,這里的家庭成員還在附近的礦場工作,為購買像這種以太陽能為動力的洗衣機等家庭便利設施掙取額外的收入。一個富有的牧民,意味著為他的蒙古包配備一個衛星天線和一個太陽能面板,并擁有一輛摩托車。
非法礦工正在蒙古草原上淘金,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之中。在持續不斷的極其嚴寒的冬季殺死了許多牲畜之后,邊緣化的牧民們不得不尋找新的職業,包括開采金礦。采礦盡管相當的危險,但是對于小學都沒有畢業,放棄了草原生活的牧民來說是個很具吸引力的活。
蒙古國的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最具有吸引力。蒙古國煤炭資源豐富,其煉焦煤資源質量比國內資源質量好。其焦煤資源集中在南部戈壁地區。盡管如此,蒙古對待外商投資的態度常常變化莫測,其原因在于蒙古既希望保有礦產資源的控制權,又希望獲得國外技術、資金上的支持。
在環首都烏蘭巴托市蒙古包區,散落著流離失所的游牧民族的房子。2009-2010年的寒冬導致的600萬牲畜死亡,使一貧如洗的窮人聚集在首都附近安營扎寨。這座首都的人口在過去兩年中增加了一倍,城市規模以一種無計劃的方式向外擴展著,蒙古包營地居住著烏蘭巴托市70%的人口,他們不能享有衛生服務,缺乏自來水,保持著高失業率,酗酒和犯罪率。
一名僧人走過烏蘭巴托市的一所被荒廢的蘇聯醫院。在蘇聯倒臺后,佛教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得以再度復興。在2006年,一項聯合蒙古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發現22%的蒙古人對酒精有依賴性——蒙古人的酗酒率是歐洲的三倍不止。
某歐洲大公司在蒙古負責人感慨稱:“蒙古是名副其實的機會之地。在這里一切都可以實現。比如這里還沒有金融設施,所以你可以參與其中。每一天我看到新的建筑拔地而起,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國家沒有公路,人們卻在購買跑車。社會落差越來越大?!?/p>
在蘇聯時期,現代醫藥被引入蒙古,從而降低了嬰兒的死亡率,延長了蒙古人民的壽命。這些因素導致了20世紀早期以來蒙古人口的激增。超過四分之一的蒙古人口未滿14歲,這使得蒙古成為了亞洲最年輕的國家之一。變革之下,越來越多的蒙古年輕一代不再學習這些生活必須的游牧傳統技能和工藝,蒙古騎士已經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