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顏 奕,湖南大學新聞傳與影視藝術學院碩士生
何春耕,湖南大學新聞傳與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博士

動畫電影《哪吒腦海》劇照

動畫電影《功夫熊貓》劇照
不同的國家都擁有自身的文化起源、民族特性和價值觀念,這些元素反映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也影響著動畫以及動畫人物的設計。動畫是一種運動的影像和夸張的變形藝術,中美兩國的動畫都有很長的歷史,通過比較兩國經典動畫人物的形象,將有助于更好地認識兩國動畫人物塑造形式的異同,考察蘊藏于形式背后的文化意蘊與傳統。本文將以《哪吒鬧海》和《功夫熊貓》為例,從形象設計、性格特征、行為方式、人際關系等方面,比較兩部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之處。
在《哪吒鬧海》中,哪吒的形象與行為采用中國傳統的戲劇元素,富有特色和標識性。色彩方面突出代表中國傳統顏色的紅、白、黑色的搭配;人物的動作上,特別是在與敵人打斗的時候,更著力凸顯夸張的京劇造型。色彩與動作的戲劇化處理,為《哪吒鬧海》涂上了一層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而在英雄的誕生這一命題中,我們發現,哪吒從出生到成長,再到完成英雄角色的轉變——不管是出生時的“一個蓮花狀肉球”;還是天生“三頭六臂”的才能;抑或是最終的死而復生,懲奸除惡,都極具傳奇色彩和宿命論調。而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送給他的兩份禮物——火尖槍和風火輪,更是向觀眾揭示了,哪吒就是上天旨意選定的英雄這一鮮明事實。也就是說,不是每個普通人都能做英雄的,英雄往往是由某種神秘力量提前指定的。最終,哪吒通過舍生取義——神仙力量幫助復活——鏟除奸惡這一過程完成英雄的加冕,貫穿哪吒一生的始終是一種充滿中國特色的玄幻的傳奇色彩。
《功夫熊貓》中的阿寶,則是一只憨態可掬的熊貓,其造型極具好萊塢風格——胖胖的身材、令人捧腹的行為舉止等。夸張的表情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更將美國人的國民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功夫熊貓》中,熊貓阿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普通人,除了天賦一般、長相憨厚以外,在他身上更多的是缺點,比如說好吃懶做,身體笨重,反應遲緩等。雖然是因為一次意外而成為神龍大俠(即片中的英雄)的候選人的,但是他確實是通過競爭才有這個機會。也就是說,盡管靠了一點運氣,但是英雄誕生的過程還是體現公平競爭這一社會規則的。最后,阿寶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打敗壞人太郎,取得勝利,完成普通人到英雄的角色轉換,這與美國文化中崇尚個人力量、注重個體奮斗抗爭命運的精神高度契合,同時也是“美國夢”情結的現實寫照。將阿寶設置成一個并不完美的普通人,讓這個角色去除了中國式英雄高高在上的玄幻色彩,而顯得更加平易近人,富有生活氣息。此外,阿寶的成功之路也并沒有脫離實際,而具有現實生活的色彩,他告訴觀眾,英雄也有遭遇挫折、畏縮不前的時候,但只要肯努力,英雄也許就是從最普通人群當中產生的。
總之,不管是從形象特征還是誕生過程來看,中國動畫中的英雄是與凡人不同的“神”,更具有神秘、浪漫、玄幻的傳奇色彩;而在美國動畫中,英雄則是更為鮮活而貼近現實的普通人。不過,兩者的形象塑造都有夸張有虛構,使作品奇特、新鮮、生趣盎然,給觀眾一種崇高的審美享受。
中國人對英雄的身份認同和價值期待在于英雄崇高的道德品質,作為一個英雄,要時刻堅持集體主義的原則,在遵守正統的社會秩序和道德準則的基礎上,還要隨時準備犧牲小我,以確保大眾的利益。這種觀念在《哪吒鬧海》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影片中,哪吒這一英雄人物具有犧牲、改革、抗爭等鮮明的符號特征,本來誓死要與代表邪惡的四海龍王戰斗,以捍衛尊嚴,匡扶正義。但父親沒收了他的武器并責令他向龍王賠禮道歉,甚至要親手殺了哪吒,以平龍王之怒。而龍王更以天下百姓的生命為要挾,逼迫哪吒自我了斷。面對不容挑戰的父命權威,哪吒訴諸于“削肉還母,削骨還父”的極端方式,用自己的生命來遵從仁義忠孝的道德準則;面對龍王的威脅逼迫,哪吒更是毅然選擇殺生成仁,舍生取義,以解救錢塘鎮百姓。不管是對父命的遵從,還是為天下蒼生所做的犧牲,都是集體主義英雄情結的真實再現,也正是這種為遵從集體主義而體現出來的犧牲精神,成就了哪吒的英雄形象。
而在《功夫熊貓》中,阿寶的英雄情結則非常強烈地透露出美國主張的個人主義色彩,“這些色彩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國人的個人價值觀:一是崇尚個人和獨立,追求正義和尊嚴;二是這種追求中又隱含著個人與社會秩序、暴力之間的矛盾。”[1]因此,美國的英雄情結更崇尚個人的自由和獨立,英雄不必一定要遵守長幼有序的道德準則,而追求個性的解放和個人夢想的實現,也不必是無所不能的神,而可以有自己的缺陷和恐懼,為了保障個體的安全,甚至可以不去以身犯險。在《功夫熊貓》中,阿寶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個功夫大俠,去懲惡揚善,而父親卻希望他繼承家業,安分地待在小鎮上經營面館。這種觀念上的矛盾,無形之中造就了父子之間的對抗關系,然而相比《哪吒鬧海》,這種對抗要微弱得多。因為受個人主義的影響,美國文化非常注重個性獨立,長輩與晚輩之間往往能夠平等溝通,父子之間的關系亦可以像朋友,兒子在身體和精神上都擁有充分的自由,他不必完全按照父親的指令生活。于是,在一番糾結掙扎之后,阿寶的父親選擇尊重阿寶的想法,并全力支持他實現夢想。然而在之后的故事中,阿寶突然意識到了自己與敵人的巨大差距,于是在個人主義的旗幟下,他決定回到父親的小店,繼續幫父親經營生意。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贏得最后的勝利,也就沒有必要為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白白犧牲。這是典型的美國個人主義的行為方式——在能力允許的范圍之內拯救普通大眾。幸好阿寶這一“識時務”的舉動只是故事的小插曲,并沒有影響后來他成為真正的英雄,在猶豫退縮之后,他還是承擔起了拯救大眾的責任。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中國動畫中的英雄情結傾向于凸顯集體主義,而弱化個體的性格特征,因此,除去對大是大非的判斷準則,英雄人物鮮有細膩的情感;而美國動畫中的英雄更崇尚個性獨立,他們不僅有血有肉,還有豐富的內心世界。
英雄不是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會的,即使天生聰穎、才能過人如哪吒,他都需要一個太乙真人作為師父來教他本領,更不用說天生愚笨、一無所長的胖熊貓阿寶了。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師父”這一角色符號,在兩部影片中都是傳承英雄本領、精神和價值觀的象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哪吒和阿寶與他們各自師父的關系也表現出了差異。
在《哪吒鬧海》中,哪吒對太乙真人是絕對尊敬的,拜師學藝要三叩九拜,師父說的話是絕對的真理。而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就是個無所不能的神仙,不論哪吒遇到什么困難,他都能幫哪吒撥開云霧,甚至直接為他解決麻煩。最后,即便面對已經骨肉分離的哪吒,太乙真人也只需動動仙指,吹口仙氣,就讓哪吒死而復生,并賦予他更加強大的力量。這是因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就極為崇尚師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師父”這個稱謂即代表“權威”、“專業”,甚至是“高高在上”、“無所不能”。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于老師說的話深信不疑,甚至將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無所不知”的老師身上。所謂長幼有序,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通常都是論資排輩,而不是簡單的靠實力說話。只要我是前輩,即便實力強過我,你也得乖乖地聽我的,不容置疑。
而在《功夫熊貓》中,當阿寶認清自己不是學功夫的料,心灰意冷地準備下山時,他的師父攔住了他。一時間阿寶的委屈、憤怒全部爆發,從而產生了他和師父的以下對話。
阿寶(氣憤地):我留下,是因為我覺得有人能夠改變我,讓我脫胎換骨,這個人就是你,中國最好的功夫大師!
師父:我是可以改變你,我愿意也能夠把你改造成神龍大俠!
阿寶:拜托!太郎現在正在趕來的路上,即便他需要一百年的時間才能到達這里,那么你要怎么把我這塊料變成神龍大俠?嗯?要怎么樣?
師父(沉默片刻,茫然地):我……我不知道。
在以上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兩個特別的地方,一是阿寶對師父說話的態度,二是師父面對阿寶質問時的反應。首先,阿寶對師父說話的態度不像學生對老師,而更像顧客對售貨員。那氣勢就像我花錢買你的東西,你居然賣個假貨給我,還裝無辜說不知道!大有你教不了我就早說,我可以不跟著你混或者是干脆不混這行的意思。其次,師父面對阿寶質問時的反應也出乎中國人的意料。面對徒弟氣勢洶洶的埋怨和質問,他并沒有拿出一個師父該有的從容和穩重,也沒有像其他師父一樣睿智地給徒弟指點迷津,而是茫然地甚至有點委屈地說了一句“我不知道”。影片對這一片段的處理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在美國漫長的西進歲月中,西部英雄往往是一個無名小卒,他們獨來獨往,萬事不求人。而人與人之間的強弱勝負往往是靠真槍實彈的槍戰來決定,因此只要有精準的槍法、不凡的身手,即便是最普通的人都能夠立刻打敗對方,成為美國文化意義上的“英雄”。《功夫熊貓》對師徒關系的設定,消解了師道的權威,而更崇尚個人的真實實力。這就是為什么,美國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往往要經歷一個學習——質疑——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與老師更多時候是互動、平等的關系,而并非像中國一樣,是傳授、遵從的關系。
不同國家由于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國民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它們對動畫片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詮釋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厚重的歷史給中國帶來了豐富的國家含義和極具特色的文化。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下,中國形成了以“仁”、“愛”、“禮”、“義”、“信”為核心的精神價值體系。而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不同人種、民族、文化背景的人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國文化廣闊的包容性和柔韌性,以及明顯的多樣性和兼容性。因此,同樣作為英雄人物,哪吒是愛人,阿寶是愛己;哪吒追求集體主義精神,而阿寶遵循個人英雄主義;哪吒是內斂的、情緒化的;阿寶是直接的、理智的。
[1]史國娟.中美動畫電影視域中的英雄情結[J].電影藝術,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