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驗表明,玉米不同品種在12葉期噴施密高都具有降株高、增產作用。參試的11個品種株高降低幅度在30~61.4厘米,增產幅度在5.8%~15.3%。
關鍵詞:玉米;品種;促控劑;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4-30-1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云山農場旱田科技園區,土質為白漿土,地勢平坦,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秋翻秋耙秋起壟。土壤pH值為5.44,有機質5.6%,堿解氮275.6毫克/公斤,有效磷21.1毫克/公斤,有效鉀165.1毫克/公斤,前茬大豆。
1.2 供試材料
藥劑:密高。
玉米品種:見試驗處理。
1.3 試驗處理
處理1:哲單37
處理2:綠單2
處理3:38P05
處理4:德美亞1號
處理5:德美亞3號
處理6:龍輻玉7
處理7:龍育4
處理8:龍育10
1.4 試驗設計與方法
每處理面積101.4平方米(6行區、行距65厘米、26米行長),每個噴密高處理都有相同面積的噴清水對照,機械壟上施肥開溝,人工等距點播,畝施肥純量20公斤,N∶P∶K為2∶1∶0.7,畝保苗5000株,玉米播后苗前采用乙·嗪·D丁酯封閉除草,10葉期噴密高,畝用量200克,畝用水量15公斤,生育期間機械中耕三次。
2 試驗結果分析
2.1 氣象分析
2013年的氣象條件總體對玉米的正常生長有一定影響。首先由于上年秋澇及今年春澇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播期,導致玉米播期推遲15天以上。雖然年積溫較歷年高328.9℃,但由于播種期較晚,造成前期積溫的浪費。其次是4~10月份降水696.9毫米,較歷年多151.6毫米,但降水分部不均,由于7月份降水較歷年同期多180.9毫米,造成土壤水分長期處于飽和狀態,致使根系生長受阻,直接影響地上植株的生長,使幼穗分化、穗粒數受到影響,最終影響到產量的提高。
2.2 產量結果分析
從生育期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由于播種期偏晚,絕大多數品種都是霜后成熟,因此生育期與正常年份有所差別。從成熟前田間觀察看,所有噴密高的品種,植株的綠葉數要多于對照1~2片。從收獲前調查看,所有處理均未發生倒伏現象,并且從株高上看,所有噴施密高的品種較對照株高都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在16~72厘米,其中德美亞3號降低最多為72厘米,其次是德美亞1號降低60厘米,降低最小的是綠單2號為16 厘米。在從其他性狀上看,噴施促控劑對穗長影響不大,穗粒數、百粒重、產量因品種特性而各不相同。表現增產作用的有4個品種,依次為38P05>哲單37>龍育4號>龍輔玉7號,增產幅度2.2%~11.1%。其余的4個品種較對照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其中減產最多的是龍育10號>德美亞1號>綠單2號>德美亞3號,減產幅度為4.4%~7.1%。詳見表1。
2.3 經濟效益分析
從表2上看,相同品種噴施密高的與對照相比,增效的有38P05、哲單37、龍育4號、龍輔玉7號,公頃增效42~1218元。
3 結論
從2013年的試驗結果看,玉米不同品種噴密高,都能起到矮化防倒作用,表現為4個品種增產,增幅為2.2%~11.1%,4個品種減產,幅度為4.4%~7.1%,這與2011和2012年的試驗結果有些差異,前二年所試的所有品種表現為增產10%左右,然而2013年有的品種表現減產,這是否與播期和氣候條件有關,還有待于進一步試驗。
表1 產量性狀調查表
表2 經濟效益分析表
備注:以上數據均是相同品種與相同品種對照相比得出的數據。玉米1.5元/公斤,密高12元/畝。
作者簡介:周云龍,云山農場第五管理區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
摘要:試驗表明,玉米不同品種在12葉期噴施密高都具有降株高、增產作用。參試的11個品種株高降低幅度在30~61.4厘米,增產幅度在5.8%~15.3%。
關鍵詞:玉米;品種;促控劑;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4-30-1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云山農場旱田科技園區,土質為白漿土,地勢平坦,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秋翻秋耙秋起壟。土壤pH值為5.44,有機質5.6%,堿解氮275.6毫克/公斤,有效磷21.1毫克/公斤,有效鉀165.1毫克/公斤,前茬大豆。
1.2 供試材料
藥劑:密高。
玉米品種:見試驗處理。
1.3 試驗處理
處理1:哲單37
處理2:綠單2
處理3:38P05
處理4:德美亞1號
處理5:德美亞3號
處理6:龍輻玉7
處理7:龍育4
處理8:龍育10
1.4 試驗設計與方法
每處理面積101.4平方米(6行區、行距65厘米、26米行長),每個噴密高處理都有相同面積的噴清水對照,機械壟上施肥開溝,人工等距點播,畝施肥純量20公斤,N∶P∶K為2∶1∶0.7,畝保苗5000株,玉米播后苗前采用乙·嗪·D丁酯封閉除草,10葉期噴密高,畝用量200克,畝用水量15公斤,生育期間機械中耕三次。
2 試驗結果分析
2.1 氣象分析
2013年的氣象條件總體對玉米的正常生長有一定影響。首先由于上年秋澇及今年春澇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播期,導致玉米播期推遲15天以上。雖然年積溫較歷年高328.9℃,但由于播種期較晚,造成前期積溫的浪費。其次是4~10月份降水696.9毫米,較歷年多151.6毫米,但降水分部不均,由于7月份降水較歷年同期多180.9毫米,造成土壤水分長期處于飽和狀態,致使根系生長受阻,直接影響地上植株的生長,使幼穗分化、穗粒數受到影響,最終影響到產量的提高。
2.2 產量結果分析
從生育期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由于播種期偏晚,絕大多數品種都是霜后成熟,因此生育期與正常年份有所差別。從成熟前田間觀察看,所有噴密高的品種,植株的綠葉數要多于對照1~2片。從收獲前調查看,所有處理均未發生倒伏現象,并且從株高上看,所有噴施密高的品種較對照株高都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在16~72厘米,其中德美亞3號降低最多為72厘米,其次是德美亞1號降低60厘米,降低最小的是綠單2號為16 厘米。在從其他性狀上看,噴施促控劑對穗長影響不大,穗粒數、百粒重、產量因品種特性而各不相同。表現增產作用的有4個品種,依次為38P05>哲單37>龍育4號>龍輔玉7號,增產幅度2.2%~11.1%。其余的4個品種較對照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其中減產最多的是龍育10號>德美亞1號>綠單2號>德美亞3號,減產幅度為4.4%~7.1%。詳見表1。
2.3 經濟效益分析
從表2上看,相同品種噴施密高的與對照相比,增效的有38P05、哲單37、龍育4號、龍輔玉7號,公頃增效42~1218元。
3 結論
從2013年的試驗結果看,玉米不同品種噴密高,都能起到矮化防倒作用,表現為4個品種增產,增幅為2.2%~11.1%,4個品種減產,幅度為4.4%~7.1%,這與2011和2012年的試驗結果有些差異,前二年所試的所有品種表現為增產10%左右,然而2013年有的品種表現減產,這是否與播期和氣候條件有關,還有待于進一步試驗。
表1 產量性狀調查表
表2 經濟效益分析表
備注:以上數據均是相同品種與相同品種對照相比得出的數據。玉米1.5元/公斤,密高12元/畝。
作者簡介:周云龍,云山農場第五管理區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
摘要:試驗表明,玉米不同品種在12葉期噴施密高都具有降株高、增產作用。參試的11個品種株高降低幅度在30~61.4厘米,增產幅度在5.8%~15.3%。
關鍵詞:玉米;品種;促控劑;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4-30-1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云山農場旱田科技園區,土質為白漿土,地勢平坦,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秋翻秋耙秋起壟。土壤pH值為5.44,有機質5.6%,堿解氮275.6毫克/公斤,有效磷21.1毫克/公斤,有效鉀165.1毫克/公斤,前茬大豆。
1.2 供試材料
藥劑:密高。
玉米品種:見試驗處理。
1.3 試驗處理
處理1:哲單37
處理2:綠單2
處理3:38P05
處理4:德美亞1號
處理5:德美亞3號
處理6:龍輻玉7
處理7:龍育4
處理8:龍育10
1.4 試驗設計與方法
每處理面積101.4平方米(6行區、行距65厘米、26米行長),每個噴密高處理都有相同面積的噴清水對照,機械壟上施肥開溝,人工等距點播,畝施肥純量20公斤,N∶P∶K為2∶1∶0.7,畝保苗5000株,玉米播后苗前采用乙·嗪·D丁酯封閉除草,10葉期噴密高,畝用量200克,畝用水量15公斤,生育期間機械中耕三次。
2 試驗結果分析
2.1 氣象分析
2013年的氣象條件總體對玉米的正常生長有一定影響。首先由于上年秋澇及今年春澇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播期,導致玉米播期推遲15天以上。雖然年積溫較歷年高328.9℃,但由于播種期較晚,造成前期積溫的浪費。其次是4~10月份降水696.9毫米,較歷年多151.6毫米,但降水分部不均,由于7月份降水較歷年同期多180.9毫米,造成土壤水分長期處于飽和狀態,致使根系生長受阻,直接影響地上植株的生長,使幼穗分化、穗粒數受到影響,最終影響到產量的提高。
2.2 產量結果分析
從生育期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由于播種期偏晚,絕大多數品種都是霜后成熟,因此生育期與正常年份有所差別。從成熟前田間觀察看,所有噴密高的品種,植株的綠葉數要多于對照1~2片。從收獲前調查看,所有處理均未發生倒伏現象,并且從株高上看,所有噴施密高的品種較對照株高都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在16~72厘米,其中德美亞3號降低最多為72厘米,其次是德美亞1號降低60厘米,降低最小的是綠單2號為16 厘米。在從其他性狀上看,噴施促控劑對穗長影響不大,穗粒數、百粒重、產量因品種特性而各不相同。表現增產作用的有4個品種,依次為38P05>哲單37>龍育4號>龍輔玉7號,增產幅度2.2%~11.1%。其余的4個品種較對照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其中減產最多的是龍育10號>德美亞1號>綠單2號>德美亞3號,減產幅度為4.4%~7.1%。詳見表1。
2.3 經濟效益分析
從表2上看,相同品種噴施密高的與對照相比,增效的有38P05、哲單37、龍育4號、龍輔玉7號,公頃增效42~1218元。
3 結論
從2013年的試驗結果看,玉米不同品種噴密高,都能起到矮化防倒作用,表現為4個品種增產,增幅為2.2%~11.1%,4個品種減產,幅度為4.4%~7.1%,這與2011和2012年的試驗結果有些差異,前二年所試的所有品種表現為增產10%左右,然而2013年有的品種表現減產,這是否與播期和氣候條件有關,還有待于進一步試驗。
表1 產量性狀調查表
表2 經濟效益分析表
備注:以上數據均是相同品種與相同品種對照相比得出的數據。玉米1.5元/公斤,密高12元/畝。
作者簡介:周云龍,云山農場第五管理區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