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可妍
長春工程學院
近年來,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日益推進,引發了社會各方面的變革。高等教育作為現代社會的引導者,它的改革將會帶動整個社會的變化,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也是近年來人們的熱議話題。經過多年的探索,目前國內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以定崗定薪定編為主要方向,在全國范圍內展開。雖然改革的目的十分明確,思路也很清晰,相對于以往已經有了很大突破,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對改革的路徑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分析。
在改革之前,高校沿襲了建國初期所制定的人事制度,高等教育工作者是國家工作人員。這樣使得該校成為了類似于事業單位的部門,在各方面受到行政干預,無法發揮該校的自主意識。隨著改革的深化,淡化行政色彩,成為改革的一大主題。雖然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受到傳統模式影響,高校的獨立氛圍還不是很明顯,高校教師的獨立性還未被完全激發,嚴重影響該校對于新型人才的培養,所以在這一方面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應該進行大膽突破。
在傳統認識管理制度下,教師這一行業就是所謂的“鐵飯碗”,導致許多教師積極進取意識淡薄,缺乏競爭,無法凸顯活力。但是現在的高校教育不僅僅是傳播知識還承擔著引領科技進步的重要職責,老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必須承擔起相對的責任。為了激發教師進取心,打破傳統的教師終身制,施行競爭機制,以此來激發教師之間的競爭,對于提高教師素質,增強教師實力都十分有效。
以前高校不但承擔著教育職責,還有很多社會職責。主要是后勤和社會保障這兩個方面。但是高校的真正意義是在于培養優秀的學生,促進教育事業的進步,眾多的社會職責,使得學校需要將很多精力用在這方面的管理,會影響辦學質量。所以,高校舍棄一些附帶功能,將所有精力用于教育,還原高校本色十分有必要。
在新的高校改革中,高校的行政色彩日益淡化,高校回歸本色。但是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經過多年的探索,高校在人事制度的改革還應該改變以往的管理方式,進行從身份管理到崗位管理的轉變。實現高校人事制度的崗位化調控,完成教職工合同化管理,這一方面的改革只要是從三個方面推進。
雖然有很多人才使用方式,但是根據中國的情況,還是應該確保教師職業的穩定性。高校的教師編制問題一直影響著高校改革,而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保證高校教師職業的穩定性,需要政府進行適當的調控,提供相應的財政支持。
在進行崗位設置的時候,應該考慮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設置崗位考評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標準,不能一味的以論文發表量和科研成果作為考評依據。這樣會使一些老師盲目的去=完成考評依據,而不去追求教學質量的提升。
對于教師薪酬制度的設立必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崗位的合理配置和構建合理的薪酬制度。應該保證崗位和薪酬既相互匹配又有適當的差距,增強教師之間的良性競爭。
改革的主體思想是淡化行政色彩,改革的立足點是轉變管理方式,改革的前提是轉變高校的管理效益觀,將高校從注重形式平等轉變為注重機會平等,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高校應該采用公開透明化的招聘,施行競爭上崗,優勝劣汰的方式篩選人才,杜絕暗箱操作。高校的人才影響著整個高校的辦學質量,只有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才能教育出優秀的人才。
高校應該效仿很多優秀的單位,施行績效工資。長期以來,我國的高校都是施行等級工資,只有到了相應的年齡資格才能有相應的等級,這樣嚴重影響年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施行績效工資,可以提升年輕教師的積極性也可以提升老教師的積極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流水線式”生產學生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的高校更多是走向人性化模式。這對于教師隊伍來說也是一項挑戰,應為首先要轉變教師的觀念,提升教師的素質,教師才能根據教學理念的需要培養人性化的人才。所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應當致力于教師專業化、興趣化的發展,從而改變教師觀念,形成百家爭鳴的教育格局。
就目前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形勢而言,改革的局勢還是十分嚴峻的。傳統的教學模式還不能完全被打破,人們的觀念轉變也需要時間,所以對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魄力,必須長期堅持,不能使改革半途而廢。為了社會的進步,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這個不僅僅是高校的使命,也是全社會,全體人民共同的使命。
[2]吳琴,吳大中.高校教學管理問題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2).
[5]楊春蜻1,楊東峰2,梁明偉2,邸立明1,徐陽1.基于量化管理模式的高校班集體建設管理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35).
[1]李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