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欣
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營口供電公司
前言:與其他學科一樣,會計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之上的。由于會計是在一個具有不確定因素的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運行的,要使會計能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提供會計信息使用者制定決策所需要的信息,就必須對會計所處的空間、時間等環境作出合理的假設。
會計假設的研究史中曾出現過很多關于基本假設的概念,迄今為止,得到普遍承認的主要有以下四項。
會計主體假設是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假設和會計原則的基礎,如果沒有對會計核算空間范圍的正確劃分,會計工作就無法進行,會計核算也無從談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會計主體的形式可能不斷地發生變化,如虛擬企業、網絡站點都可能成為新的會計主體形式,但會計主體的本質內涵沒有發生改變。
由于在持續經營的情況下和破產清算的情況下,會計處理是不同的,因此如果采取正常的會計程序就要明確是在持續經營情況下核算??陀^上,企業存在因為市場的激烈競爭被淘汰的風險,可能因為解散、資不抵債、自然災害等破產倒閉。
企業持續經營的前提下,不可能等到經營終結再來結算所占有的資源情況和經營成果,因而有必要在利益相關者需要信息的時候予以系統地提供。會計分期假設使得企業持續經營的經濟活動被人為劃分,將其歸屬于各個不同的會計期間,根據劃分的會計期間結算盈虧,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分期的目的就是把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劃分為較短的會計期間,然后及時向有關方面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信息,滿足相關方面的需求。
通過貨幣計量,使得企業可以用統一的計量尺度記錄并且比較生產經營活動的狀況。因為貨幣作為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是可以衡量一般商品價值的共同尺度。因此,貨幣能夠用以計量一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也便于綜合收入、費用和利潤,更能全面直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知識經濟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
知識經濟的特征:①“知識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直接依賴于知識或有效信息的積累和運用”;②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③“信息和信息技術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④知識經濟的核心在于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后,企業面臨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之間通過網絡進行貿易和信息交換的情況越來越多;企業管理者也逐漸依賴內部網絡來進行信息的溝通和管理;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越發復雜。傳統的會計假設面臨著沖擊。
2.2.1對會計主體假設的沖擊
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多個企業通過網絡組成聯合體,即“網絡公司”,共同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這類公司分合迅速,協作方式多樣,它的興起,模糊了會計主體的界限,人們對會計主體的把握逐漸變得困難。
另外,企業兼并的現象不斷出現,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延伸和擴展了企業的空間范圍。由此產生的合并財務報表體現的就是一個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主體的財務狀況,也是對原有會計主體理論的進一步拓展。
2.2.2對持續經營假設的沖擊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得市場競爭越發激烈,企業經營風險加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臨破產、清算的威脅;加上國際上企業之間并購現象的不時上演,企業被兼并的風險逐漸攀升,使得企業持續經營假設的靜態觀念受到挑戰。
而且,新興的“網絡公司”是一種臨時性的聯合體,一旦完成某項交易,便有可能解散,也是對相對穩定的持續經營假設的進一步沖擊。
2.2.3對會計分期假設的沖擊
“會計分期假設的目的在于及時提供會計信息,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钡畔⑻峁┑某杀竞蜁嬓畔⑹褂谜咝枨蟮膹碗s性影響著會計分期時間段落的劃分。
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信息更多地以電子形式存在于網絡上,信息提供的成本降低,也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夠更加及時地取得會計信息,作出決策。
2.2.4對貨幣計量假設的沖擊
“知識經濟時代,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國際資本的流動速度加快,資本市場更為活躍,匯率變動也更為頻繁,企業的貨幣風險加劇,幣值不變假設受到沖擊?!逼浯?,隨著經濟環境的愈加復雜,簡單的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提供的會計信息逐漸無法達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為企業的創新能力、市場占有率以及客戶滿意度等指標在決策時所占的比重也不斷增加,但這些指標卻無法在財務報表上用貨幣表示。
我們知道,會計對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作為會計的前提——會計假設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它必須與經濟環境相適應,并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知識經濟環境對會計假設產生了沖擊,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作出反映,承認這一改變,積極著手對會計假設的進一步探索。期待著可以滿足新經濟環境的、發展的會計假設的出現!
[1]羅勇,論會計目錄與會計假設的關系:兼論財務會計概念結構,廣西會計[J],1999,8:25-26
[2]劉玉勛等,會計假設研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J],1997,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