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育曉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現能量營養不良是普遍的并發癥;對血液透析患者(MHD)的治療,營養狀況非常重要,營養不良和預后差相關[1,2]。營養狀況評估和臨床指導在營養管理過程中很重要;同時,透析效果計劃(DOQI)指南建議定期對透析患者營養評估。評估營養狀況的方法和指標很多,常規測定血白蛋白水平,目前血前白蛋白和轉鐵蛋白的檢測也較多運用于臨床。殘余腎功能對透析患者β2-MG還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β2-MG的升高提示了殘余腎功能的進一步降低,血清β2-MG的濃度是正常人的50~100倍。
維持性血透患者多數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癥狀態,炎癥也是評價營養狀況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代表性。CRP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臨床上常用來檢測機體的炎癥情況。TF是在肝臟合成,在臨床上也作為評價機體營養狀況的一項指標,國家腎臟基金會透析效果計劃(NKF-DOQI)實踐指導方針中前白蛋白是臨床營養評價有效性指標之一[3]。本研究通過患者CRP是否正常,將患者分為兩組,分析β2-MG、TF及PA隨CRP的變化,初步探討炎癥對尿毒癥患者營養狀況及殘余腎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血液凈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病情穩定,無嚴重的心、腦、肝及造血系統嚴重原發性疾病以及合并有腫瘤、甲亢、嚴重感染等消耗性疾病者,能配合研究者,共入選7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齡35~82歲(59.12±12.65);其中高血壓冠心病性腎病30例(占42.8%),糖尿病性腎病30例(42.8%),痛風性腎病4例(5.7%)原因不明性腎病6例(8.6%);原發病病程(19.53±14.68)年,腎衰竭病程(3.47±1.29)年。按照CRP是否完全正常將患者分為兩組,CRP完全正常組46名,CRP高于正常組24名。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原發病等情況均無可比性。
1.2檢測指標及方法 CRP、β2-MG、TF及PA均采用免疫比濁法。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數及組間數據做χ2檢驗及t檢驗,以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CRP四次測試有高于正常值組中,對比CRP高時與正常時β2-MG、TF及PA的關系,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β2-MG、TF及PA的關系比較
注:兩組間比較,P<0.05
2.2CRP四次測試均為正常值組中,對比第一次與第四次β2-MG、TF及PA的關系比較,兩次測試未發現明顯變化,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兩次β2-MG、TF及PA的關系比較
注:兩組間比較,P>0.05
對70名患者跟蹤自2009-09-08~2010-7-2期間四次測試結果分析,CRP四次均保持正常時,β2-MG、TF及PA三項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若有CRP增高,β2-MG、TF及PA三項指標與CRP正常時有顯著性差異,并且CRP最高時,β2-MG達到最高,TF及PA達到最低。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著營養不良,引起營養不良的原因非常復雜,目前認為除了蛋白質攝入不足、尿毒癥毒素蓄積、透析過程的影響及腎臟正常代謝功能的喪失以外,炎癥反應也是一重要影響因素。研究還發現[4],慢性炎癥在維持性血透以及終末期腎病患者中是較為普遍存在的,很多作者觀察到維持性血透以及終末期腎病患者血促炎細胞因子升高;炎癥會增高發病率和死亡率,Bonanni A等[5]的研究發現,維持性透析治療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在各種死亡原因當中,嚴重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在本實驗中,跟蹤70名患者四次檢測結果,發現了24例有CRP增高的情況,并且CRP高于正常時與PA、TF呈負相關性,CRP保持正常時,隨病程進展無顯著性改變,由此可推論慢性炎癥是導致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并且試驗中還發現β2-MG與CRP的正相關性,可能與炎癥引起β2-MG合成增多,以及對殘余腎功能的損害有關,導致β2-MG在體內的蓄積,進一步可引發透析性淀粉樣變。目前有研究認為炎癥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和心血管疾病進展的一個中心環節,促炎癥介質IL-1β、TNF-a和IL-6等起著核心作用,提出了營養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征的概念。大量的研究報道提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TNF-a和IL-6表達異常增高參與了營養不良、動脈粥樣硬化、免疫功能低下等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TNF-a和IL-6可誘導肝臟急性期蛋白合成和釋放,減少PA、ALB合成,增加氨基酸的清除,引起或加重低白蛋白血癥、營養不良;還可引起β2-MG合成增多。在一項多中心研究中發現,慢性血透患者IL-1、 IL-6表達與血CRP水平正相關,降低IL-1、 IL-6的表達,可降低CRP的水平,改善慢性血透患者慢性炎癥狀態,降低血透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其嚴重程度,延緩其發展。此次試驗結論與以上理論是基本一致的。定期檢測這些指標,可為臨床盡早發現及采取相應措施提供資料,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狀況。
[1] Pifer TB, Mccullough KP, Port FK, et al. Mortality risk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changes in nutritional indicators: DOPPS. Kidney Int,2002,62(6):2238-45.
[2] Mehrotra R, Kopple JD.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maintenance dialysis patients: why aren’t we doing better? Annu Rev Nutr,2001,21(11):343-79.
[3] Kopple JD.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ntion in chronic rencol failure.Am J Kidney Dis,2001,37(1):S66-S70.
[4] 侯國存,孫秀麗,李靜,等.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和事件相關電位評價血液透析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中國血液凈化,2012,2l(6):179-181.
[5] Bonanni,MaIlnucci I,Verzola D,et al.Protein-energy Wasting and morality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1,8(5):163l-1654.
[6] QuareUo F,Forneris G,Borca M,et al.Do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have advantages over arteriovenous fistulas or Grafts.J Nephrol,2006,19:26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