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啟強 羅陽 羅幫龍
藥品不良反應(ADR)指合格的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1],是影響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則是設置藥物警戒線(Pharmacovigilance)和確保患者用藥安全的重要環節[3],同時也是加強合理用藥管理,提高醫師醫療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對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發生的不良反應報告及時進行歸納分析總結,提出參考意見給臨床醫生,幫助和促使他們合理用藥是確保患者用藥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4]。2012年度,本院共上報了185例有效ADR報告,本文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以了解本院ADR發生分布的特點,及時提出意見為促進本院臨床醫師在使用藥物時合理、安全提供參考。
按照國家ADR監測中心制定的標準對本院上報的185例有效ADR報告進行制表分類分析,同時對結果提出總結意見。
2.1ADR報告中患者的年齡分布 在185例ADR報告中,患者年齡最小的3個月,最大的94歲。其中以61~80歲年齡段所占比例最大,達到21.9%。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群體是10歲以下年齡段的也達到了14.1%,具體見表1。
2.2引起ADR的給藥途徑分布 185例ADR中,靜脈給藥途徑致ADR發生所占比重最大(87%),所有發生ADR的給藥途徑的具體情況見表2。

表1 發生ADR患者的年齡分布(歲)

表2 引起ADR的給藥途徑分布

表3 引起ADR的藥品種類分布

續表3
2.3引起ADR的藥品種類分布 185例報告中引起ADR的藥品種類按照發生率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抗微生物藥(43.3%)、中成藥制劑(11.4%)、血液系統藥(9.2%)、消化系統藥(8.1%)、循環系統藥(5.4%)。具體情況見表3。
2.4引起ADR的抗微生物藥物分布 在引起ADR的抗微生物藥物中,頭孢菌素類最為高發,占到近半數達33.8%;其次就是喹諾酮類,達17.5%;排在第三位的是青霉素類,占12.5%。而在頭孢菌素類中,頭孢硫脒和頭孢唑肟引起的ADR最多(6例)、其次頭孢噻肟(5例)。值得一提是,這組數據直接與本院2012抗菌藥物使用量排名相吻合,具體情況見表4。

表4 引起ADR的抗微生物藥物分布
2.5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分布 185例報告中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以皮膚及其附件最為多見(43.3%),其次是消化系統(25.4%),其他是神經系統等。具體見表5。

表5 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分布
ADR是與藥品本身質量無關的在治療過程中使人產生種種不愉快生理反應的負效應,對上報的數據分析總結就可以成為預測某種藥物在將來使用時對人體的損害情況以及提示如何預防或用于采取特殊治療方式、改變劑量或給藥方式,甚至及時停止使用用藥物的重要手段[5]。
3.1ADR發生與年齡的關系 由表1可以看出,61~81歲是ADR高發年齡段,這與60歲以上老年人群的生理特征以及藥代動力學特點有關,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較低,敏感性更強,容易發生ADR。同時注意到0~10歲年齡段ADR的發生率也不低,此年齡段的患者身體各方面機能尚未發育完整,代謝能力還較低是引發ADR的重要原因。
3.2ADR發生與給藥途徑的關系 給藥途徑方面,靜脈給藥途徑占絕大多數(87.0%),其他途徑均較少。分析可能和上報病例以住院患者為主(我國住院患者靜脈途徑給藥是主要治療方式)有關系,另外,靜脈給藥時藥物直接進入血管,起效迅速,血藥濃度達峰時間很短,具侵入性,對機體的刺激性大有關,還可能與藥物及溶媒的pH值、滲透壓、甚至微粒、內毒素以及其他外部原因,如藥液配制放置的時間、配制及輸注時光照強度、滴注速度快慢以及護士操作熟練程度和病區溫度等多種因素有關[6]。因此,臨床醫師在選擇用藥方面應盡量遵循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則;盡量減少聯合用藥,根據各種影響因素認真的研究給藥途徑和方案,護士在進行靜脈操作時也應嚴格依照規程,提高業務技能,了解ADR的知識,這樣也可減少ADR發生的幾率。
3.3加強抗微生物的臨床應用管理 從表3、表4兩表可以看到,引起ADR的藥物中,抗微生物藥物比例占到43.3%。這其中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青霉素類分別以33.8%、17.5%、12.5%的比例占據前三的位置。究其原因,抗微生物藥在各個科室使用最廣最多,本院尤其以上述三類藥使用最為多見,但喹諾酮類占第二位不太合理這與本院醫生的用藥習慣密切相關,因此應該重點監控抗菌藥物的使用,切實遵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來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嚴格控制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使用。嚴格遵照藥品說明書使用,按照適應證和規定劑量用藥、注意藥物配伍禁忌、規范預防用藥等,督促臨床醫師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減少本院抗微生物藥物ADR的發生。
3.4慎重使用中藥注射劑 中成藥制劑引起ADR的病例也較為常見(11.4%),這個數字值得高度關注,因為中成藥使用比例在本院藥品使用比例較小,與化學藥品制劑相比比例較低,但發生率卻如此高,值得注意,中成藥制劑特別是注射劑導致ADR,與其本身制作工藝、原料質量控制、以及活性成份復雜、藥理學,藥代動力學復雜,在開發研制過程中這方面數據不易獲得等不少問題關系密切[7],所以臨床在使用中成藥制劑尤其是注射劑型的時候一定要慎重,用前藥仔細研究論證,盡量避免兩種以上的注射制劑聯合應用,護士操作時一定要與西藥制劑和其他制劑分開使用并且有一定的時間間隔。
3.5ADR涉及器官和系統 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方面,以皮膚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統最為多見,主要原因有兩點:①皮膚的反應因皮膚生理特點最直觀,最容易發覺描述;②消化系統的反應比較容易描述,患者也較為難受,也最易描述。具體數據參見表格,其他系統以神經系統次之,這是因為頭痛頭暈這類神經系統反應也比較容易表達的,其他一些系統如呼吸因為描述不易,也易被其他病癥癥狀掩蓋,所以比例相對低,這提示在做ADR的統計分析中一定要仔細,把正確的把ADR和疾病反應區分開來。
綜上所述,引起ADR的因素很多,減少ADR的發生的方法也很多,其中醫師熟悉掌握藥品的特性,實施個體化藥物治療,合理準確用藥,用藥少而精可大大減少ADR的發生。建議臨床醫生使用藥品前嚴格掌握用藥指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熟悉掌握藥品各項特性和認真研究藥代動力學數據,結合患者生理病理特點,合理選擇藥品和給藥途徑以及用量同時重視ADR的監測與報告,正確的確認ADR和及時分析總結養成良好的合理用藥習慣,盡力減少或避免ADR的發生,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
[1] 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中國藥事,2004,18(4):203.
[2] 劉華強,王少華,孫福生.我院2006-2007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藥房,2008,19(26):2058.
[3] Vessal G,Mardani Z,Mollai M.Knowledge,attitudes,and perceptions of pharmacists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ing in Iran.Pharm World Sci,2009,31(2):183.
[4] 王立軍,周學琴.我院40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藥房,2007,18(2):137.
[5]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編譯.WHO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
[6] 凌春燕,張晉萍,葛衛紅.我院242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藥房,2005,16(9):697.
[7] 何文碩,景麗華.中藥的不良反應應予以足夠重視.首都醫藥,2001,8(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