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憲 王青利 彭麗娜 郭少輝
早產兒消化系統不成熟,胃腸動力差,常會出現喂養不耐受的情況,影響早產兒的存活和生存質量。本研究應用四磨湯防治早產兒喂養不耐受,效果顯著,現作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新生兒科2011年8月~2012年1月住院早產低出生體重兒6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4例,男18例,女16例,胎齡30~34周,出生體質量1200~2350(1850±350)g。對照組34例,男15例,女19例,胎齡30~35周,出生體質量1200~2370(1870±350)g。兩組均于生后24 h內入院,無窒息史,其孕周、出生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病例:患兒有明顯的胃腸道解剖學異常,嚴重的圍產期并發癥如顱內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等。
1.2干預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給予保暖保靜,及早開奶,部分吮吸困難的患兒給予腸外營養;24 h內不排便的患兒,可給予溫鹽水灌腸以刺激排便;口服或用胃管喂養,開始0.5~1 ml/(kg·次),1次/2 h,緩慢增加奶量。每次飼奶前回抽胃內容物,如殘奶量大于前次奶量的1/3,則減少奶量或停喂1次,耐受好者每次增加1~2 ml/(kg·次),直至總量達120~140 ml/(kg·d)。治療組在喂奶前口服或鼻飼四磨湯口服液1~2 ml/次,每8 h 1次。
1.3監測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兒胃殘留量、嘔吐次數、大小便次數、腹脹情況、住院時間、恢復至出生體質量時間、達足量喂養時間,不良反應及黃疸等情況。
1.4喂養不耐受的評定標準 ①嘔吐≥3次/d;②腹脹明顯(腹圍增大伴腸型);③奶量不增或減少,持續3 d以上;④胃潴留(殘留奶量>前次喂奶量1/3);⑤呼吸暫停和心動過緩發生率明顯增多[1]。

用藥組和對照組觀察指標比較:見表1。兩組恢復至出生體重時間、達足量喂養時間、住院時間、喂養不耐受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組無心律失常、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早產兒觀察指標比較
近年來,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現象越來越多,科學有效防治早產兒喂養問題已經成為新生兒科醫生的重要課題。早產兒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胃腸動力不足,嚴重影響新生兒腸內營養。早產兒胃腸動力功能低下,主要表現為嘔吐、胃內容物潴留、腸道轉運時間延長等,甚至還會產生其他并發癥,如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呼吸暫停、吸人性肺炎等,使得早產兒死亡率、致殘率升高。因此對早產兒來說,胃腸動力是影響喂養的關鍵因素[2],合理解決早產兒喂養問題是提高早產兒存活率及生存質量的關鍵[3]。相關研究顯示[4]:喂養困難的早產兒一般消化酶分泌少、胃腸動力不足,從而出現喂養不耐受。治療原則是促進早產兒胃腸動力,縮短由靜脈營養向腸內營養過渡的時間。
枳殼、檳榔、木香、烏藥是四磨湯的主要成分,烏藥、木香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能持久、溫和的促進腸蠕動;枳殼具有消積的功效,能促進腸道節律性運動,促進排便;檳榔有擬膽堿的作用,可促進腸道吸收。四藥合用調理脾胃,順氣降逆,可有效促進早產兒胃腸功能。本組研究顯示,兩組患兒經治療后喂養不耐受情況明顯好轉,治療組患兒胃潴留、腹脹、嘔吐等癥狀明顯少于對照組,且恢復至出生體質量時間、達足量喂養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藥四磨湯促進早產兒胃腸動力成熟,且效用溫和,無明顯毒副反應。因此,四磨湯防治早產兒喂養不耐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適合在臨床推廣應用。
[1] 薛辛東,蘆惠.極低體重兒的腸道喂養小兒急救醫學,2002,9(1):51-52.
[2] 蘆惠,薛辛東,張家驤,等.早產兒間斷鼻十二指腸喂養和鼻胃管喂養的對比研究.中華兒科雜志,2002,40(4):208.
[3] 王維瓊.莫慶儀.容嘉妍.早產兒胃腸喂養不耐受的新療法.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6,13(1):57-58.
[4] 黃瑛,邵肖梅,曾紀驊,等.新生兒喂養困難與紅霉素促胃腸動力的研究.中華兒科雜志,2000,38(11):696-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