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潔
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由多種致病因素導致腦底部或腦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而使血液滲入蛛網膜下腔的腦血管病[1]。SAH起病急驟,病情進展快,致殘致死率較高[2]。由于SAH導致腦脊液正常循環遭到破壞,使顱內壓增高,可造成深部腦組織破壞,故而在SAH治療中,盡快恢復腦脊液正常循環顯得尤為必要[3]。本研究通過對43例SAH患者采用持續腰大池引流行腦脊液置換術,并加強護理工作,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病例納入標準:①頭顱CT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并有頭痛、嘔吐、尿失禁、瞳孔不等大等癥狀,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相關診斷標準[4];②腰椎穿刺可見血性腦脊液;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排除嚴重意識障礙者;②排除心、肝、腎等嚴重臟器疾病者。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齡16~75歲,平均年齡(52.75±10.35)歲;外傷性SAH 42例,高血壓腦出血入腦室38例,顱內動脈瘤破裂所致SAH 6例。按隨機字母表法分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臥床休息,給予脫水、止血、抗感染等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腰椎穿刺,釋放腦脊液,對腦脊液顏色、性狀等密切觀察,并定期行腦脊液生化檢查,至腦脊液變清,且頭痛緩解后,去枕平臥6 h,并對敷料情況予以密切觀察。觀察組:常規藥物治療后持續腰大池引流,患者取平臥位,于腰椎L3~4段間,局麻下行穿刺術,置入引流管,見腦脊液流出后固定,接引流液,并加強相關護理工作。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頭痛持續時間、血性腦脊液消失時間、治愈情況等。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觀察組頭痛持續時間、血性腦脊液消失時間、治愈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3.1加強病情觀察 針對SAH患者病情為重、病情進展快等特點,應加強對患者的病前觀察,包括患者生命體征、瞳孔、意識狀態等,正確區分頭痛性質,針對顱內低壓性頭痛,則應放平頭部,并抬高引流管,從而控制引流液流速,緩解患者頭痛。與此同時,要加強對引流液顏色、性狀、劑量等變化,并做好相應記錄,合理控制引流液流速,一般可控制在10 ml/h,引流量控制在200~300 ml/d,避免過急或過慢,從而減少腦積水等并發癥的發生[5]。
3.2引流通暢性護理 由于SAH患者多數存在意識不清情況,可能無意識中使引流裝置滑脫,影響治療,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而加強引流通暢性的護理尤為必要。首先,需要妥善固定引流裝置,沿患者機組側向頭部延伸固定,從肩側伸出引流瓶固定于床下18 cm處。其次,當引流阻塞時,應仔細探查原因,并針對致引流不暢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保持引流的通暢性。此外,要嚴格無菌操作,避免相關感染的發生。
3.3拔管護理 由于留置管時間過長,往往導致細菌定植,引發感染。故而,應盡量縮短留置管時間。拔管前,先夾管1 d,若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得到好轉,方可行拔管。拔管后,加強對患者意識狀態、生命體征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并指導患者注意臥床休息。
SAH患者由于起病急驟、病情進展快速,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加強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對患者良好預后均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對43例SAH患者采用持續腰大池引流行腦脊液置換術進行治療,取得良好療效,觀察組頭痛持續時間、血性腦脊液消失時間、治愈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臨床護理人員應充分掌握SAH臨床特點,通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引流護理及拔管護理等措施,減少并發癥及感染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及早康復出院。
[1] 朱瑞,卞威,趙忠澤,等.持續腰大池引流配合超早期顯微手術治療47例顱內動脈瘤破裂臨床分析.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18(1):27-29.
[2] 吳立平,張代龍,鄧景陽.腦室外聯合腰大池引流治療腦室出血并發腦積水.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0,15(7):304-305.
[3] 陳謙學,吳立權,劉仁忠,等.顱內動脈瘤的顯微手術治療.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13 (7) : 388- 390.
[4] Kan P, Walker ML, Drake JM, et al. Predicting slike ventricles in children on the basis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time of shunt insertion. Neuosurg,2007,106(5): 347-349.
[5] 宋奎勤,李新鋼.持續腰大池引流在神經外科的臨床應用(附220例分析).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08, 13(1 ): 63.
[6] 孫瑾,田新華,張俊卿.腦室外引流合并Ommaya儲液囊植入治療自發性腦室內出血20例.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9,14(12):77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