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昊,田展飛,樊和斌,吳娟娟,嚴福明
丙型肝炎(HC)是一類經血液傳播的疾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國丙型肝炎病毒(HCV)平均感染率約3.2%[1],急性丙型肝炎如不及時治療,多轉化為慢性,慢性化率高達80%左右,約10%慢性患者最終發展為肝細胞癌[2]。目前,丙型肝炎的標準抗病毒治療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PEG-IFNα-2a)聯合利巴韋林(RBV),患者持續病毒學應答率約40%~80%[3],但副反應比較明顯,尤其對于老年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本研究旨在觀察PEG-IFNα-2a、RBV聯合熊去氧膽酸對CHC的療效及安全性。
1.1病例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85例CHC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案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華醫學會制定的《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4]。患者入選標準:病程>6個月,HCV RNA>1000拷貝/ml,血清谷丙轉氨酶(ALT)低于10倍正常值上限,排除合并其他類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惡性腫瘤、酗酒等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n=43)和對照組(n=42)。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42.6±7.2)歲;Child-Pugh評分(4.48±1.32)分;基因Ⅰ型31例,非基因Ⅰ型12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41.9±7.0)歲;Child-Pugh評分(4.43±1.28)分;基因Ⅰ型29例,非基因Ⅰ型13例。兩組在性別、年齡、肝功能、Child-Pugh評分及基因型等方面未見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患者均履行知情告知義務,取得知情同意。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PEG-IFNα-2a注射液(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75)聯合RBV[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2358]治療。PEG-IFNα-2a劑量為180 μg,皮下注射,1次/w;RBV劑量為800~1000 mg/d,口服。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熊去氧膽酸膠囊(Dr.Falk Pharma GmbH,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00502)10 mg/(kg·d)口服治療。兩組均連續治療48 w,治療結束后繼續隨訪24 w。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4、12、24、48 w和治療后12 w和24 w,采用日本HITACHI 7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肝功能變化,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γ-谷氨酰胺轉肽酶(GGT)及總膽紅素(TBIL)等,檢測試劑購自德國羅氏公司;HCV-RNA定量檢測應用美國ABI-9700型 RT-PCR擴增儀,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試劑購自中山大學達安基因有限公司。
1.4判定標準 病毒學應答判定標準[5]:快速病毒學應答(RVR):治療4 w時,HCV RNA定性檢測陰性或定量檢測小于最低檢測限;早期病毒學應答(EVR):治療12 w時,HCV RNA定性檢測陰性或定量檢測小于最低檢測限;持續病毒學應答(SVR):隨訪結束,HCV RNA定性檢測陰性或定量檢測小于最低檢測限。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和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病毒學應答率比較 兩組基因Ⅰ型和非基因Ⅰ型在PVR、EVR和SVR進行組間比較,均未見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表1)。
2.2兩組肝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治療12 w時,觀察組AST及TBIL恢復正常者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24 w至治療結束后24 w,觀察組ALT、AST、TBIL及GGT恢復正常者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主要不良反應為流感樣癥狀、骨髓抑制、抑郁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組間比較未見顯著差異(P>0.05,表3)。

表1 兩組病毒學應答率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后肝功能恢復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丙型肝炎是一種臨床多發病,由于HCV RNA復制酶的低保真性及缺乏校正閱讀功能,基因序列存在高度變異性,表現為存在各種基因型,我國目前感染者以HCV-Ⅰ型為主[6]。本研究中基因Ⅰ型患者比例為70.6%(60/85),與既往調查研究基本一致[7]。HCV感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病毒感染持續及并發癥發生[8]。抗病毒治療應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病毒學因素、宿主因素及藥物因素3個方面。
IFNα可通過對細胞內多種多肽信號轉導的干預、抑制病毒蛋白質的合成、調節機體免疫應答等途徑降解病毒RNA,抑制和清除病毒[9],但其明顯不良反應常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療效。多數患者用藥后易產生流感樣癥狀、疲勞、關節痛、骨髓抑制、甲狀腺功能異常等[10]。PEG-IFNα-2a有效延長了藥物在體內的半衰期和穩定性,增強了藥物在肝臟的抗病毒作用,在CHC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11]。PEG-IFNα-2a聯合RBV是國內外公認的治療CHC的可靠方案,在控制疾病傳播、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方面具有滿意療效。既往臨床研究表明,對IFNα聯合RBV治療復發的CHC患者,采用PEG-IFNα-2a聯合RBV治療仍能取得38%~45%的持續病毒學緩解率[12],但對既往PEG-IFNα-2a聯合RBV經治患者,再次采用該方案治療時復發率相對較高,不推薦該方案繼續抗病毒治療[13]。
血清HCV RNA載量與PEG-IFNα-2a聯合RBV治療應答密切相關[14]。陳志敏等[15]的研究發現,低病毒載量患者(HCV RNA定量≤1×106IU/ml)PEG-IFNα-2a聯合RBV治療持續病毒學應答率明顯高于高病毒載量患者(HCV RNA定量>1×106IU/ml)(77.3% vs 43.8%),低病毒載量患者更易獲得持續病毒學應答。不同年齡段CHC患者病毒應答也存在差異,病毒學應答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下降趨勢。因此,抗病毒治療還應根據患者年齡段針對性用藥[16]。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礎性疾病,對藥物耐受性較差,我們主張治療時給予常規劑量PEG-IFNα-2a聯合RBV 800 mg/d,然后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再調整劑量。熊去氧膽酸是鵝去氧膽酸7β-羥基異構體,能通過調節肝細胞MHC分子的表達抑制其與T淋巴細胞的相互作用,改善機體的免疫損傷。Naz等[17]的研究還發現,熊去氧膽酸能顯著改善CHC患者的肝功能,但對患者HCV RNA水平無明顯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基因Ⅰ型和非基因Ⅰ型患者PVR、EVR和SVR組間比較均未見顯著差異,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同時觀察組肝功能各項指標的恢復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PEG-IFNα-2a聯合RBV的不良反應常是患者藥物減量或終止治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組間比較未見明顯差異,提示PEG-IFNα-2a、RBV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CHC安全可行。總之,PEG-IFNα-2a、RBV聯合熊去氧膽酸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進肝功能的恢復,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董榮喬,周東方,韓冉,等.干擾素α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體-1表達的影響[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3,21(12):899-920.
[2] Nishimata S,Tsutsumi N,Suzuki S,et al.Efficacy of re-treatment by peginterferon alpha-2a and ribavirin in a child with hepatitis C[J].J Infect Chemother,2014,20(7):443-445.
[3] Lemon SM,McKeating JA,Pietschmann T,et al.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ies for hepatitis C[J].Antiviral Res,2010,86(1):79-92.
[4] 中華醫學會.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4,20(4):197-203.
[5] 何智敏,趙艷,張永宏,等.丙型肝炎患者基線T細胞分化狀態與快速病毒學應答的相關性分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9,30(6):775-779.
[6] 王國見,游晶,段興鈞.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進展[J].重慶醫學,2013,42(25):3059-3062.
[7] 劉元元,樸榮利,葉春艷,等.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效果評價[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6(3):563-567.
[8] 楊宗國,陳曉蓉,陳良,等.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老年人慢性丙型肝炎的回顧性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9):967-970.
[9] 王盟,鄭偉陽,張紅宇,等.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與干擾素α-2a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短期療效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4,22(4):255-259.
[10] Sarkisiants NK,Grigorian éG.Predicting sid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with peginterferon alpha-2a with ribaverin[J].Klin Med(Mosk),2013,91(5):46-49.
[11] 張澤敏,于蘭芳,李一鳴,等.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合利巴韋林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評價[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22(7):1005-1009.
[12] Herrine SK,Brown RS Jr,Bernstein DE,et al.Peginterferon alpha-2a combination therapie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 who relapsed after or had a viral breakthrough on therapy with standard interferon alpha-2b plus ribavirin:a pilot study of efficacy and safety[J].Dig Dis Sci,2005,50(4):719-726.
[13] 徐慶年,楊宗國,陸云飛,等.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經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回顧性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19):1797-1802.
[14] Rahman MZ,Perveen S,Mahmuduzzaman M,et al.Peginterferon α-2a and rivab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J].Mymensingh Med J,2014,23(2):335-340.
[15] 陳志敏,陳鏗,應若素,等.聚乙二醇化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CD].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4,8(1):28-31.
[16] 劉光偉,王春芳,趙文霞,等.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不同年齡慢性丙型肝炎的療效[J].廣東醫學,2013,34(10);1602-1604.
[17] Naz H,Aslan V.Treatment of 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a case of chronic hepatitis C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J].J Infect Dev Ctries,2009,3(8):64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