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學良,張吉廷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內科急危重癥之一,是由于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或急性閉塞,使心肌組織由于嚴重缺血、壞死,常伴有胸痛、急性循環障礙、心電圖的ST段抬高及血清心肌標志物的升高[1]。 STEMI生后,心肌因缺血、缺氧及代謝產物的堆積而發生壞死,導致心功能不全及惡性心律失常 ,死亡率很高。STEMI的治療目前首選PCI,但針對基層醫院,大多無條件完成急診PCI情況下,仍主要首選溶栓治療作為開通冠脈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在最快時間內恢復閉塞血管的供血,緩解患者的缺血癥狀,避免出現不可逆的損傷。阿替普酶(rt-PA)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改善STEMI癥狀和結局的溶栓治療藥物,可使閉塞的血管再通,改善心肌組織壞死,恢復心肌再灌注,具有溶栓活性高、副作用小的優點。本研究旨在探討比較實施rt-PA溶栓治療和尿激酶溶栓治療對STEMI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其安全性,為臨床的合理治療提供依據。
1.1病例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STEMI住院患者126例,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心電圖及心肌酶學檢測結果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STEMI診斷標準,其中男73例,女53例,年齡49~77(63.8±11.5)歲。將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組為rt-PA組和UK組,每組63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和既往病史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用藥前均向患者及委托人進行知情告知溝通,并均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1.2病例納入標準[2](1)持續的缺血性胸痛時間>3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緩解; (2)心電圖≥2個相鄰導聯ST段在肢體導聯抬高≥0.1 mV,在胸導聯抬高≥0.2 mV者; (3)發病時間<12 h;(4)年齡<75歲;(5)無溶栓禁忌證。
1.3治療方法 兩組溶栓前均給予阿斯匹林0.3 g、氯吡格雷0.3 g嚼服,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等常規治療。UK組:給予尿激酶(商品名洛欣,廣東天普生化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035)2萬U/kg,最大不超過150萬U,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0.5 h內滴完,6 h后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 U,1次/12 h,治療5~7 d。rt-PA組:給予阿替普酶(商品名愛通立,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藥業公司,國藥準字S20020034)溶栓,溶栓前以肝素5000 U靜脈推注,隨后以阿替普酶15 mg靜脈推注,在隨后30 min內繼續靜脈滴注阿替普酶50 mg,之后1 h內滴注阿替普酶35 mg;繼續持續泵入肝素,將APTT控制在60~80 s,并在48 h后改低分子肝素抗凝3~5 d。
1.4觀察指標 胸痛緩減率、溶栓成功率及出血不良應發生率。冠脈開通(溶栓成功)判定標準[3]: (1)溶栓后2 h內胸痛基本緩解或完全消失; (2)溶栓后2 h內心電圖抬高的ST段下降≥50%;(3)CK-MB酶峰提前到14 h內;(4)2 h內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前述4項指標中有≥2項者判定冠脈再通,但第(1)項與第(4)項指標組合不能判定為冠脈再通。

2.1兩組胸痛緩解率比較 溶栓后2 h,rt-PA組胸痛緩解46例,緩解率達73.0%;UK組胸痛緩解32例,緩解率50.8%,rt-PA組較UK組胸痛緩解率顯著提高(P<0.05)。
2.2兩組冠狀動脈再通情況比較 經溶栓治療后,rt-PA組冠狀動脈再通50例,再通率達79.4%;UK組再通34例(54.0%),rt-PA組較UK組再通率顯著提高(P<0.05)。
2.3兩組出血不良反應比較 UK組總出血不良反應發生率30.2%,其中嚴重或致命性出血(腦出血)2例達3.2%;rt-PA組總出血不良反應發生率11.1%,無嚴重或致命性出血發生。rt-PA組的總出血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UK 組(P<0.01,表1)。

表1 兩組出血不良反應的比較[例(%)]
STEMI是由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的不穩定、破裂,從而誘發血小板、紅細胞聚集形成血栓,造成相應冠脈嚴重狹窄或閉塞,冠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相應的心肌組織持續性急性缺血、壞死的心內科急危重病癥。STEMI的治療原則強調盡快開通閉塞血管,恢復心肌血液灌注。當前國內外針對STEMI,均將急診PCI作為首選開通冠脈的手段,但限于我國的經濟不均衡性,很多基層并無條件進行急診PCI或無法及時轉入能進行急診PCI的醫院,溶栓治療則成了目前基層醫院開通閉塞冠脈最容易實施、最有效的方法。
阿替普酶是第二代溶栓藥物,是一種纖溶酶原激活物,其作用機制是激活血栓中的纖溶酶原成為有活性的纖溶酶,降解網狀不溶性纖維蛋白,使血栓溶解[4]。由于阿替普酶能選擇性激活血栓表面的纖溶酶原,而不激活血液循環中的纖溶酶原,對整個凝血系統的作用輕微,故出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且rt-PA不具有抗原性,可多次重復使用。在本研究中,對比分析阿替普酶與尿激酶溶栓治療效果,結果表明阿替普酶具有更好的血管開通效果(79.4% vs 54.0%),且出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11.1% vs 30.2%),未發生嚴重或致命性出血,證實了阿替普酶溶栓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綜上所述,相對尿激酶而言,阿替普酶溶栓治療STEMI有更高的閉塞血管再通率,且出血不良反應少,臨床療效顯著。在無法開展急診PCI的醫院中應該積極進行推廣,以提高臨床救治的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王吉耀.內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01-302.
[2] 趙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診療指南解讀[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8-119.
[3]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88-1489.
[4] 劉紹義,杜保全,楊春龍,等.rPA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3,19(8):1142-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