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宗東,陳代陸,徐永清,呂 樺,王 彥
頸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并引起相應的臨床癥候群稱為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1]。頸椎病可誘發頸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頸項、上肢活動受限,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眼脹、下肢無力、行走踩棉花感等一系列癥狀[1],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由于目前臨床尚無特效性治療手段,所以,人們在不斷地探索治療本病的新途徑。本門診部設計發明了針對該病的治療器械——頸椎曲度牽引器[滇(昆)食藥監械(準)字2013第1260010號]。自2012年以來,我們采用頸該牽引器治療頸椎病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病例資料 本研究病例均為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門診部收治的門診患者,共130例,均符合頸椎病診斷標準。年齡18~80歲,平均43.1歲;病程最短3 d,最長30年。其中男74例,女56例;治療前采用過其他方法保守治療的70例。分型及臨床表現:神經根型72例,患者頸肩痛,向前臂放射,手呈神經部分性麻木,頸部強直,活動受限,神經根牽拉試驗(+),壓頭試驗(+);椎動脈型26例,患者頭痛、惡心、四肢麻木,癥狀與轉頭有關;交感神經型8例,患者有神經根壓迫及交感神經癥狀;頸型10例,患者頸項酸、痛、脹,僵直、沉重無力、活動受限;混合型12例,X線顯示頸椎骨質明顯增生、曲度變直或反弓,癥狀多,有以上2~3型的癥狀表現。排除脊髓型頸椎病和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例。按照患者首次就診的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A組65例使用頸椎曲度牽引器治療,B組(對照組)65例使用頜枕帶牽引治療。兩組年齡、性別、構成比、病程等情況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患者入組前已向其履行了充分的知情告知義務,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得到本單位醫學臨床實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治療方法 A組:向LXZH-001型頸椎曲度牽引器(昆明龍翔竹海科技有限公司)內加入50~70 ℃的熱水,塞上橡膠塞,墊枕巾,避免燙傷。患者仰臥于床上或沙發上,置于頸后第7頸椎棘突上方枕于頸部,保持頭部后仰枕部懸空,以頭枕部距離床面高度2~5 cm為準,同時囑患者自己輕輕運動頭頸部,前后、左右各48次,運動之后靜臥10~40 min,1~2次/d,20~60 min/次,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治療時間逐漸延長。14 d為1個療程。如治療中出現明顯不適或癥狀加重,改用其他方法治療。B組:采用頜枕帶牽引,患者坐位,頭前屈15°,持續牽引,牽引重量2~6 kg,1~2次/d,1 h/次,14 d為1個療程。
1.3療效評定標準 由一位不參與本研究的醫師,分別于治療后14 d、1個月、6個月評價治療結果。采用改良Macnab療效評定標準[2],分為優、良、可、差。優:即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良:有輕微癥狀,活動輕微受限;可:癥狀減輕,活動受限,影響正常工作和學習;差:癥狀前后無差異,甚至加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癥狀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其中A組治療后3個時間點的療效均明顯優于B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不同時間療效比較(例,n=65)
我們從2010年開始研發頸椎曲度牽引器,LXZH-001型是由一節完整的天然竹子經車床車制而成,外觀呈圓柱形,其內可以裝熱水,具備曲度牽引、恢復頸椎的曲度、熱療、鍛煉頸部肌肉的作用。
年輕人的頸椎病,其主要病理變化為頸部外傷及肌肉韌帶的積累性勞損致功能失調,降低了對頸椎的支撐和保護性作用,影響骨關節間的穩定,導致頸椎結構改變及不穩,隨之產生頸椎生理曲度的異常和一系列臨床癥狀。年齡15~30歲的青少年頸椎病患者X線片證實,青年頸椎病患者頸曲變異高達99%[3]。而中老年人的頸椎病的病理變化主要是椎間盤退行性改變與頸椎的曲度異常。可見曲度改變在頸椎病的發生、發展中是一個重要改變。
頸椎曲度變化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頸椎退變的過程,它是頸椎受力異常的表現,又是頸椎最終整體失衡的先兆。健康人適當頸部活動,避免單一體位勞損,特別是前屈位工作,是防止或延緩頸椎曲度退變的一個有效途徑[4]。
頸椎病常因慢性勞損或遭受風寒、外傷等引起。長時間低頭工作及操作電腦,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低頭玩手機,喜歡高枕,劇烈的旋轉頸部或頭部等,都是頸椎病的危險因素。只有消除上述因素,才能緩解頸椎病臨床癥狀[5]。治療狀態下,患者平臥,將曲度牽引器置于頸后,利用頭顱自身的重量,對頸椎、頸部產生曲度牽引和恢復頸椎生理曲度的作用(圖1),可改善或消除上述的危險因素。


圖1 頸椎病患者使用頸椎曲度牽引器前后的MRI片
由于頸椎間盤退變突出后,其周圍組織內存在炎癥反應,炎癥反應參與了頸椎病[6]。牽引器內部的熱水可以起到熱療作用,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增強代謝,具有緩解炎癥、消腫、解痙的作用[7]。規律地運動鍛煉頸部肌肉等軟組織和按摩,可增強項部肌肉的力量,防止或延緩頸椎曲度退變。而且這些作用可在曲度牽引器上同時進行。
而頜枕帶牽引,牽引力作用的方向是直拉或是斜拉,不可以糾正頸椎病患者已經改變了的頸椎曲度,牽引的力度、劑量要靠調整牽引物的重量控制。力量大時多存在“壓迫下頜骨”、“頸肌易發麻緊張”等缺陷。此外,頜枕帶牽引也不具備熱療作用。同時由于治療的周期長、反復治療費用增加、時間耗費增多,導致許多需要作頜枕帶牽引治療的頸椎患者難以堅持,患者的依從性較差。
由此可見,頸椎曲度牽引器的治療特點在于:(1)安全:牽引的方向符合頸椎的生理曲度,牽引的力度、治療的時間患者完全可以自己控制;(2)高效率:集綜合物理治療于一體,多管齊下;(3)經濟:價格低廉;(4)簡便:易操作,閑暇時間可以自我治療;(5)防治結合:無頸椎病的易患人群可以用來鍛煉頸項部肌肉,保持頸椎的生理曲度。本研究結果也表明,頸椎曲度牽引器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頜枕帶牽引。自我主動的運動能發揮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該牽引器的不足之處在于,開始使用時,由于曲度牽引器質地較硬,開始使用時患者頸部有不適感覺,使用幾次后即可適應;由于頸部過伸位時椎管會相對狹窄,因此,不適合于較重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使用。
綜上所述,頸椎曲度牽引器治療頸椎病效果好,患者依從性好,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伯勛.現代頸肩腰腿痛診斷與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348,354-362.
[2] 喬建民,孫月釗,李偉.椎間孔鏡技術與開窗手術在LDH中療效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1):90-91.
[3] 李新忠,苑慶齡.青年頸椎病發病及其診治[J].中醫正骨,1996,8(6):15-16.
[4] 曾科學,蓋娟娟.頸椎生理曲度異常的影像學檢查意義[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7(20):2175-2176.
[5] 汲傳波,孟慶剛.手法加中藥熱敷治療頸椎病96例分析[J].人民軍醫,2013,56(5):574-575.
[6] 馮友全,王希寧.退變突出的頸椎間盤周圍炎癥反應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5,15:570-574.
[7] 武斌,陸向東,李建華,等.溫水坐浴聯合中西藥治療Ⅲ型前列腺炎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5(15):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