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旺
桂北高寒山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現(xiàn)有水田面積12.6萬畝,由于山高水寒、溫光等資源欠缺,大多數(shù)水田種植水稻一季有余、兩季不足,全縣單季稻年種植面積在10.6萬畝,占全縣水田面積的84.13%。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稻田復種指數(shù),近年來,當?shù)剞r(nóng)技部門大力示范推廣超級稻+再生稻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目前全縣超級稻+再生稻生產(chǎn)模式應用面積約2萬畝,占全縣超級稻示范推廣面積的21.05%。該縣超級稻+再生稻的頭季稻在5月10日左右結束移栽工作,至6月中下旬普遍進入拔節(jié)期,做好此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確保頭季稻獲得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和再生稻蓄留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現(xiàn)根據(jù)田間生育進程調(diào)查結果,結合當前生產(chǎn)實際,提出以下栽培管理技術措施,以供參考。
一、巧施穗粒肥
穗粒肥可分為促花肥、保花肥和粒肥。
1. 促花肥
于拔節(jié)前后(約拋栽后36~40天),倒4葉期(即撥開主蘗看到穗毛茸茸時)施用,每畝施尿素3~4千克、氯化鉀4~5千克。促花肥要根據(jù)水稻的長勢和長相施用,如水稻生長較健壯,葉片挺直,陽光充足,可適當多施;如水稻生長較旺,葉片過長,陰雨天氣,可少施或不施。
2. 保花肥
在抽穗前10~20天(即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期)施用,以防止穎花敗育,確保粒多。從形態(tài)上看,在倒2葉露尖時(即移拋栽后70~80天)施用。一般每畝施尿素3~4千克、氯化鉀4~5千克。
對于兩系品種,因有兩段灌漿現(xiàn)象,后期需肥量大,一定要兩次施用穗肥。
3. 粒肥
齊穗后若脫肥或目標產(chǎn)量較高的田塊,應在齊穗后進行葉面追肥,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克+尿素200克對水75千克進行葉面噴施。
二、科學管水
推薦采用水氣平衡栽培管水方法,即在水稻整個大田生長期間,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藥施肥時采用間歇淺水灌溉外,一般以無水層或濕潤灌溉為主。
1. “露曬田”控蘗
當禾苗莖蘗數(shù)達到夠苗數(shù)的70%~90%(即每畝莖蘗數(shù)達15萬~16萬)時開始曬田,以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根系生長和壯稈健株。曬田時,一看分蘗情況,實行“苗夠曬田”。二看禾苗長勢,如生長旺盛、葉色濃綠、有徒長現(xiàn)象,宜早曬、重曬;如生長慢、葉色較淡可遲曬、輕曬。三看土壤情況,土質(zhì)爛、泥腳深的田,應早曬、重曬;低洼田、冷浸田,即使禾苗長勢不旺,發(fā)苗不夠也應早排水,輕度曬田;保水不良的稻田(曬田后會加重滲漏)以及寒冷地方,宜采用“深水淹蘗”的辦法抑制后期分蘗,以水深10厘米左右為宜,時間一般不超過10天。
“輕曬田”為全部排干溝中水,曬至田面露白根,然后復水濕潤灌溉,反復露曬2~3次。“重曬田”以田邊開大裂、田間開小裂為度。
2. 深水孕穗、揚花
采用水氣平衡栽培的田塊,曬田后復水,保持廂面濕潤即可。在穗分化及抽穗、揚花期,要保持廂面濕潤、溝中有水、水不上廂面。采用常規(guī)栽培的,在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間,一定要保持田間有3厘米左右的水層。
3. 濕潤灌漿
水稻抽穗揚花以后,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水分管理方法,即陳水干后灌新水。采用水氣平衡栽培的,保持溝中有水、水不上廂面,廂面濕潤即可。采用常規(guī)栽培的,以保持田土沉實、泥不陷腳為宜。
4. 活熟到老
收獲前須保持廂面濕潤,嚴防田泥發(fā)白。頭季稻收割后,要立即復淺水。保持淺水長苗,防止再生稻田干旱。
三、綜合病蟲害防治
1. 農(nóng)業(yè)防治
一是要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并做好定期輪換,以保持品種抗性,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二是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輪作換茬、種養(yǎng)結合(如稻鴨、稻魚、稻蟹等)、健身栽培等農(nóng)藝措施,以減少有害生物的發(fā)生。
2.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燈、振頻式殺蟲燈、色光板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同翅目害蟲。
3. 生物防治
一是通過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化學農(nóng)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nóng)藥的敏感時期,創(chuàng)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huán)境等措施,保護天敵;二是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發(fā)生;三是使用性誘劑誘殺成蟲。
4. 化學防治
根據(jù)水稻生長各時期病蟲害的危害特點,及時噴藥預防。
一是在移栽后35~40天用甲維鹽、阿維菌素、乙酰甲胺磷、氟鈴脲、棉鈴蟲多角體病毒等選其一加除蟲脲(殺蟲卵)防治稻縱卷葉螟;用三唑磷、辛硫磷、毒死蜱、殺蟲雙、殺蟲單選其一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用噻嗪酮、吡蟲啉、吡蚜酮、異丙威、烯啶蟲胺等選其一防治稻飛虱、稻薊馬;用三環(huán)唑(以防為主)、稻瘟靈(以治為主)、異稻瘟凈、多菌靈等選其一防治葉瘟;用井岡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選其一防治紋枯病。
二是重點抓好關鍵時期——破口期的病蟲害防治。破口期是水稻病蟲害防治最關鍵時期,各種防治農(nóng)藥都須使用。在大肚期(破口前3天),即移栽后55~65天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薊馬、穗頸瘟、稻曲病和紋枯病等,防治方法如前所述。
三是在齊穗期用三環(huán)唑(以防為主)、稻瘟靈(以治為主)、異稻瘟凈、多菌靈等選其一防治穗頸瘟、谷粒瘟;稻曲病和紋枯病防治方法如前所述;用速滅威或敵敵畏以毒土法撒施防治稻飛虱。
四是在灌漿期(即在上次防治后7~10天)視田間病蟲情況防治紋枯病,用速滅威或敵敵畏以毒土法撒施防治稻飛虱。
化防技巧:稻飛虱主要寄生于接近水面的稻樁上,防治時一定要把噴頭放到禾苗莖稈部位,噴在水面以上的禾稈上。不同成分的農(nóng)藥須交替使用,酸、堿性農(nóng)藥應分開噴霧。噴霧要細、用水要足。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54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