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青

股票的波動永遠存在,如希望在股票投資中實現穩定獲利,那就要在永恒的波動中尋找到規律性的東西,即在高度隨機的價格波動中找尋非隨機部分,形成實現正期望收益的方法,也就是低買高賣的總獲利超過高買低賣的總虧損,就算成功了。
一般來說,短期股價波動具有極強的隨機性,其影響因素常在投資者預期之外,而預測中期的股價準確性相對會高一些,因其與企業的基本面高度相關,而企業基本面變化相對緩慢和有序。為了實現穩定獲利,投資人將時間范圍放在中周期內成功的概率更高。
大道至簡,我們將中周期的股價走勢分為兩類形態,一類呈現清晰的趨勢性,上升或下降的走勢;另一類則屬于無明顯趨勢性,呈區間震蕩走勢。這兩類形態對應兩種不同的交易模式,一種屬于趨勢型交易,一種屬于無趨勢型交易。
第一類,趨勢型投資的基本面驅動力主要來自于周期性因素,周期指的是宏觀經濟周期、技術周期、或者產品周期等,周期力量驅動相關公司的盈利單向波動持續較長時間,股價在中周期中表現出趨勢性上升或者下跌,市值大幅度地膨脹或收縮。行業上看,跟宏觀經濟緊密相關的傳統周期性行業如此,不管是在經濟快速成長階段還是在經濟的下滑階段,股價呈現出中期趨勢性的上漲和下跌。對那些穿越經濟周期的成長性行業,也屬于典型的趨勢性投資,只不過這些行業股票歷經上漲或者下跌的時間更長,市值變化的幅度更大。
從策略上說,趨勢型交易是典型的“追漲殺跌”,指導思想在于“高價買入并以更高價賣出”“股價下跌會跌得更低”。投資機會來自市場出現方向性變化時,買入那些在上升行情中的“領頭羊”,最佳進入點是突破某個關鍵轉折點并創最高時,同時交易量迅速放大是買方需求快速增加的信號,投資者更要敢于在股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繼續加倉,賣出規則反之亦然。參與趨勢型投資,投資者需保持耐心等待,這種耐心既體現在當市場上下震蕩無方向時,不盲目進場交易,也體現在持有獲利股票,避免過早地賣出。從交易心理上,趨勢型投資在股價上漲時要對更多獲利貪婪,而在出現下挫時對虧損心存恐懼。
第二類是無趨勢型交易,其對應基本面為行業格局穩定,公司也無重大舉措或變化,中長期收入及盈利增長緩慢或者預期較慢,雖然股價處于區間震蕩形態,呈一定幅度的波動性,但因公司價值的變化遠比股價的表現要慢得多,其市值中樞較為平穩。
這種交易跟第一類交易有截然不同的策略,屬于典型的“低買高賣”,指導思想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種類型的投資需要的是常識以及逆向思維,當偏離價格中樞跌得越多,越是買入良機,而當其偏離價格中樞漲得越多,越是賣出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消費者普遍喜歡打折商品,因為對于一個使用價值較為穩定的商品而言,打折意味著消費者用更低的成本得到同等效用。股票市場中,違背常識的現象常常發生,很多投資者喜歡買貴的不喜歡便宜的。因公司股價下跌而賣,因公司股價上漲而買,是因為預計還會繼續跌或繼續漲。這確實違背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種現象伴隨著市場的出現與生俱來,且基本都遵循貴的時候交易量比便宜時多數倍的基本規律。作為理性的專業投資者,當遇到這種現象時,需要發揮常識的力量和逆大眾行為的勇氣。
細心的讀者,看著上面兩個交易策略,心中難免不存疑惑,因為二者看似很矛盾。筆者是基本面投資者,交易策略本是由基本面研究而衍生出,故而在筆者看來二者能夠統一起來。每個策略有自己的適用前提,上述交易策略最難的地方是對趨勢性機會的定性判斷,趨勢性機會的價格中樞在變,因為影響公司價值的關鍵變量在發生變化,而非趨勢性機會的價格中樞相對穩定。最后,不得不提的很重要的一點,如果發現自己的基本面判斷出錯,那么及時承擔損失退出交易為上策,虧損是在不確定的市場中無法避免的,但要有嚴格的交易紀律控制虧損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