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波 林德山
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從事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知識是人類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財政監督檢查機構應從事業發展大局出發,不斷提高財政監督人員知識和能力水平。
財政監督檢查的主要任務是檢查財政財務收支和有關經濟活動。從賬戶入手,檢查與監督事項的有關財會報告、會計賬簿、會計憑證,是財政檢查的基礎工作。財政檢查人員應當具備扎實的財會管理知識,熟悉會計核算,了解和掌握各行業的財務會計制度。只有在看懂被查單位賬務處理的基礎上,找出問題癥結所在,才能對被查單位的財會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審計專業知識包括審計基本理論、專業審計知識和審計操作技能、審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國內外審計學科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等。審計人員應當熟悉審計法及實施條例、國家審計準則、專業審計指南和審計操作規范,掌握各種審計取證方法和審計文書格式規范,掌握審計計劃管理、審計現場管理、審計質量控制、審計結果運用等具體要求。
依法進行財政監督檢查,是財政監督工作的基本原則,法規運用能力是財政監督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監督工作所涉及法律法規體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法規性文件等。掌握與財政監督相關的國家法規,是財政檢查人員檢查、發現被查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財務收支行為問題的定性依據,也是處理違規問題的前提。
財政監督人員要有哲學思維,對財政檢查中發現的情況和問題,要辯證、發展、聯系、全面地作出分析和判斷。要處理好監督與服務、依法檢查與實事求是、全局與局部、長遠與當前、原則性與靈活性、繼承與發展、全面與重點、共性與個性、個別與一般等關系。
財政監督檢查是綜合性很強的經濟監督,涉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主要領域。財政監督人員應當具備與財政監督有關的行業知識,如稅務、國庫、金融、證券、保險、信貸投資等方面的知識,對經濟責任檢查時,還應了解干部管理、廉政建設方面的知識,力爭成為知識復合型的財政干部。
財政檢查面對大量的財會資料,只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才能發現問題,及時有效地取得證據并做出準確的判斷。優秀的財政監督干部應當具有財務檢查全局觀念,對所負責的內容心中有數,迅速找到財務檢查的切入點,抓住重點進行深入調查取證。
做好財務綜合分析研究,就要對大量的財會數據進行匯集統計,從中發現帶有普遍性、傾向性、典型性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使財務檢查成果有機銜接,形成有深度、有說服力、有典型意義的報告基礎資料。同時,要注重就賬論事、就事論管理、就管理論制度、就制度論體制機制,從加強管理、完善政策、健全制度、深化改革的角度,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財政審查意見和建議。
溝通能力包括表達能力、辯論能力和傾聽能力。財政監督檢查人員在會計監督檢查工作中,需要與不同財政檢查對象打交道,協調被查單位及時準確提供財政監督檢查所需資料,這些都離不開溝通協調。在調查階段,要注意消除被查單位的戒備心理和抵觸情緒。在處理階段要與當事人溝通,擺事實講道理,既堅持原則,又靈活變通。在檢查報告階段,與被查單位交換意見,妥善處理被查單位對檢查出問題的異議,使雙方對檢查報告達成共識。
財政監督檢查包括財政業務文書、行政公文和財政信息。其中檢查報告的寫作最為重要。財政檢查報告是行政公文、專題報告類財政信息的基礎。財政監督檢查報告應具備要素齊全、結構完整、文字規范、結論恰當等質量特征。
財政監督檢查人員
只有熟練運用計算機手段,才能滿足信息數據處理的需要,才能提高財政監督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并在信息系統積累方面有所建樹。優秀的財政監督檢查人員應當成為精通財政審計業務,又掌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應不斷提高財政監督檢查人員利用信息技術核查問題、綜合分析、評估判斷的能力,降低財政監督檢查的成本。
財政監督檢查人員應當樹立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習能力是財政監督人員最重要的一種能力。財政監督人員應有學習的欲望和激情,財政機關應當營造良好的有利于財政干部自我培養的環境,引導和鼓勵自學,積極參與專業性業務考核,增強業務技能。
培訓是財政監督檢查人員更新知識和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機關應有計劃地組織培訓,讓財政監督檢查人員每年都能接受一定的職業培訓,促使財政監督人員提高專業技能。
財政監督檢查實踐是財務檢查能力建設的最佳課堂,也是檢驗財政監督檢查人員能力高低的“試金石”。財政監督檢查人員應參加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財政檢查實踐活動,積累檢查經驗,增強檢查思維的敏銳性。財政機關應通過導師幫帶,掛職鍛煉,主審競崗、項目參與等形式,幫助財政監督人員通過財政檢查實踐不斷鍛煉,最終成為綜合能力強的優秀財政監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