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卓
淺析“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陳 卓
(一)“營改增”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稅制完善的關鍵時刻,“營改增”改革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從稅負的角度看,由于增值稅和營業稅具有顯著的行業性,企業間稅負存在實質性差異,違背了稅制的公平性原則。實行“營改增”后,可以實現企業間的稅負均衡,有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
當前,建筑企業按流轉額征收營業稅,外購固定資產、建筑材料等增值稅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實行“營改增”后,解決了抵扣鏈條中斷問題,克服了重復征稅,完善了國家稅收制度,
(二)“營改增”的發展歷程
1、試點期間:2012年1月1日開始在上海市試點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隨后北京市、江蘇省、安徽省、福建省、廣東省、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開始試點;
2、全國推行:2013年8月1日,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全國正式推行;
3、行業擴容:2014年1月1日,鐵路運輸業和郵電通訊業納入“營改增”范圍;
4、預計納入:預計建筑施工企業2015年1月1日納入“營改增”范圍,稅率11%。
建筑業是傳統的營業稅征稅范圍,建筑企業作為傳統的營業稅納稅主體,適用3%的營業稅稅率,無論在管理機構的設置,供應商的選擇,關聯交易的定價方面,還是在制度流程的設計、財務會計的核算方面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營改增”將會對這些方面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由于對組織機構的認定發生了變化導致建筑企業組織機構設置發生了較大變化
建筑業推行“營改增”后,建筑企業下設的各級子公司、分公司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特殊情況下,部分派出機構如指揮部、項目部根據業務需要也可以獨立注冊,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一般納稅人要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的要求,在注冊地主管國稅局進行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等一系列的稅務活動,從而可以理順商貿企業的抵扣鏈條,有利于推進施工企業物資集中采購工作的進行。
(二)由于存在進項稅額的抵扣環節導致建筑企業對供應商的資格要求更為嚴格
推行“營改增”后,建筑企業提供應稅建筑施工行為產生的銷項稅額可以用工程中采購工程物資、機械設備、勞務等發生的進項稅額予以抵扣,這要求供應商必須是一般納稅人。同時,供應商的傳統概念被顛覆,供應商應當包括勞務供應商、材料供應商、機械設備供應商、燃料及動力供應商等,所有供應商提供的票據應允許抵扣,方式可以為計算抵扣、憑票抵扣等。只有擴大抵扣范圍,才能真正降低施工企業的稅收負擔。
(三)由于建筑企業內部轉移施工行為的普遍存在導致稅務機關對關聯交易的認定更加嚴格
集團公司中標項目由子公司或者分公司予以施工,各子分公司按照國家《施工法》成立項目經理部代表集團公司進行工程建設。“營改增”后,招投標主體、合同主體、施工主體、收款單位、發票開具單位、進項發票的抵扣單位應該按照增值稅條例的規定實現一致,才能實現形式上的鏈條抵扣關系。并且,由于內部轉移需要有票據支撐,內部轉移定價的合理性得到稅務局的認同比較困難,加上建筑施工內部轉移施工的普遍存在,稅務機關對關聯交易的認定將會更加嚴格。
(四)由于增值稅對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允許抵扣導致建筑施工BOT模式受到較大影響
BOT模式實質上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的一種方式,但實施方會成立投資公司、施工企業、運營企業分別予以管理。“營改增”后,施工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給投資公司,投資公司組資形成進項稅額留抵,但不會形成銷項稅額。只有將該固定資產出售給運營公司,運營公司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才會形成銷項稅額。但由于運營期間一般較長,每年實現的運營收入與固定資產規模相比差距較大,可能存在長時間的留抵稅額,從而占用了運營企業的資金并且金額巨大。
(五)由于營業稅的核算內容較增值稅相去甚遠導致建筑企業對財務核算的要求更加嚴格
增值稅存在抵扣環節,抵扣的金額大,繳納的稅款相對較多,國家為了保證稅收收入,對進項稅額的抵扣和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有著嚴格的規定。在財務核算方面,應交稅費下設四個二級科目核算增值稅的內容,包括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增值稅納稅檢查調整、增值稅留抵稅額等;同時,在應交增值稅下設10個專欄。“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對財務的集中核算提出新的要求,要求集中購買發票,集中帳務處理,集中申報納稅等。
“營改增”是國家未來5-10年的稅制改革的大事,最終,營業稅將在我國徹底消失,增值稅將實現人大立法。原繳納營業稅的各行業都必須尋求對策,建筑企業更是迫在眉睫。
第一,對于管理鏈條長的建筑企業,可以實行扁平化管理,在節約管理成本的同時,實現強有力的集團管控力;對于其他建筑企業,可以參照房地產企業實行實現項目公司制,在項目施工地,進行(臨時)稅務登記,使合同主體、施工主體、納稅主體、核算主體、發票主體保持一致。
第二,建筑企業在供應商的資格選擇上要嚴格把關,必須要求其為一般納稅人;收取發票時一定要考慮其是否屬于增值稅范圍、是否能夠抵扣、是否能夠取得專用發票,并通過各種途徑向稅務總局提出建議,適當放寬計算抵扣的范圍。例如,對于傳統地材的采購可以參照采購初級農產品的模式實行計算抵扣;對于內部管理費用中的項目,差旅費等有外部原始票據的項目計算抵扣;對于工資等自制原始單據的費用項目按照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稅金額實行計算抵扣。針對建筑業分包施工的特點,納稅人將建筑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仍應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為應稅銷售額,而支付給分包單位的工程結算收入,應由分包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在當期抵扣。根據建設部制定的工程造價文件規定,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價格是含稅價格,因此應該調整建筑業工程造價文件中的參考價,將其調整為不含稅價格。
第三,和稅務局進行轉移定價協定,以應對稅務機關對關聯交易的認定,提前和稅務機關進行談判,達成共識并形成書面文件,這樣才能按照施工降造的比率差額納稅,避免稅務機關認為內部轉移價格過低而核定建筑企業的銷售額,額外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和資金負擔。
第四,“營改增”對BOT模式的影響較大,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應該盡量避免以這種模式進行投資施工。否則,為了減輕資金負擔,施工和運營可以嘗試合并為一個納稅單位。
第五,加大稅法的宣傳力度,加強針對增值稅核算的培訓;在稅務管理方面,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需求增大,辦稅人員的要求提高,涉稅風險較大,必須設置專人專崗,加強對專用發票抵扣聯的保管,把進項發票抵扣聯視同現金管理。
總之,“營改增”直接關系到國家稅制結構的優化和財政制度的改革,對施工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就目前國內的施工環境來看,建筑業“營改增”會增加建筑企業的管理成本、稅收負擔和資金負擔。因此,需要建筑企業對本行業實現“營改增”進行不斷研究,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營改增”的順利實踐。同時,建議國家采取必要措施,降低相關行業稅負,減少增值稅稅率的檔次,實現稅制優化、簡化,在保證國家稅收收入的同時減輕企業的負擔,使建筑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作者單位:中鐵物貿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