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麗
以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為導向強化財政微觀管理
●鐘曉麗
近年來,日益健全的財政管理制度、日益完善的財政運行機制、日益規范的財政業務流程,都預示著財政管理已經逐步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由于財政微觀工作涉及財政管理各個環節,覆蓋財政管理的方方面面,是財政管理的基石,任何一方面存在短板,都會直接影響財政管理的持續性和效率性。因此,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為了強化財政微觀管理水平,提高財政管理效能,打造“陽光財政”,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完善部門預算體系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在推動的一項工作,目前基本可以做到把大部分收支活動全部納入預算進行管理。但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和物價水平的不斷上漲,部分經費支出編制標準低、經費無法維持單位的日常運營等矛盾凸顯,一定程度上造成部門預算的編制和執行相脫節。
提高部門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需要進一步細化和規范預算編制。一是完善支出標準體系,努力規范經費管理。通過不斷深化部門預算編制改革,努力夯實管理基礎,改進部門預算編制方法等舉措,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公用經費分類定額標準、項目支出標準體系。積極探索更為成熟完善的定額標準測定方法,提高其準確性和科學性。對部分需要進行逐項審定的項目,認真比對,按照項目標準進行審定。二是對單位的結余資金,根據項目執行情況統籌安排,下年度不需要使用資金要求單位預算調劑或收回財政總預算中統籌安排使用,對無需繼續支付的資金,直接收回總預算,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項目資金有著嚴格的使用范圍,但財政檢查中發現項目資金被挪用仍是很多單位存在的共性問題。尤其是自收自支單位、社團單位的項目資金很難控制。很多單位違規將應在日常經費中列支的招待費、住宿費等在項目資金列支,造成日常支出擠占項目資金。
財政部門既要做好資金的提供方,又要做好資金監管方,以保證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項目資金監管,一是嚴格項目資金前期論證,做好現場核查與調研,結合績效預算加強事中管理;二是專項資金立項時明確其用款的方向、范圍,使用中嚴禁擴大范圍,不得用于人員工資、招待費等支出,并且,對于列支的相關費用,要求單位領導和財務人員要嚴格把關,使用合法的票據列支;三是資金的使用與目標緊密結合,根據目標完成進度撥款,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強績效監督,采用技術化手段,監控項目資金使用的各個流程,使資金使用的來龍去脈清晰明了,進而從管理上提效;五是強化項目檔案管理,項目資金專賬核算。對立項項目,一個項目一個檔案,專人管理,對所有相關資料及時登記保存。尤其對于工程項目資金,資金量大,風險高,工程項目竣工后,要及時進行竣工審計,出具審計報告。
目前財政管理的重點是行政單位、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對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管理相對寬松,尤其對性質發生轉變的單位,如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轉差額撥款、差額撥款轉全額撥款單位要加強管理。
日常管理中,財政部門一方面要在單位性質轉變的當年度,應及時加強政策宣傳與培訓,更新單位相關人員的業務知識,同時提高單位規范管理的意識;另一方面要進行制度設計,要求單位轉換性質年度進行相關審計,及時解決遺留問題。
政府采購項目違規金額占財政綜合檢查違規總額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單位對政府采購意識不強,或是對政府采購的項目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由于財政對于一些特殊事項缺乏靈活性。因此,為了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項目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制定目錄時,既考慮政策性、又考慮到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對建設單位的突發零星維修、零星建設工程等事前無法估計的項目,政府采購上應給一些特殊處理,如由單位申報,主管局、財政局、紀檢部門共同參與項目的招投標,縮短政府采購時間,提高效率,或者采取單位事前匯報,事后備案等方式避免年年查、年年犯情況。 二是增加部分采購項目限額或批量限額管理,改變目前部分項目單件金額小仍需政府采購的現狀,提高其實際可操作性。三是政府采購目錄中增加注解。對于可能產生多種理解的項目,添加注解,有利于單位明確、統一的執行。
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也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財政部門對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負有管理和指導的責任。然而,會計基礎工作對會計工作的影響往往是間接的,所以也是容易忽視的。近年來檢查發現,單位仍然存在科目使用不規范、會計憑證不合規、賬簿不健全、財務人員未認真履行對財務收支監督的職能等方面的問題。
為了夯實基礎,加強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一是繼續加強單位領導和財務人員對會計基礎工作的認識,加強政策和業務能力培訓,同時增加單位之間業務的溝通與交流,以更好的熟悉掌握相關政策,規范財務收支行為,全面提升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性。同時,加強條線系統指導,同一系統的管理方式、業務類型相似性比較大,財政部門的業務交流與培訓應增強針對性,分不同層次、需求開展培訓,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以2013年新施行的行政和事業單位新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為契機,引導單位認真學習、理解和領會新制度的有關規定,根據現行會計制度要求,對本單位會計基礎工作進行認真梳理,并按規定對單位的賬務處理、科目設置進行規范和統一。通過單位和財政部門共同努力,使得會計基礎工作逐步向更加規范化方向發展。
監督檢查,是發現財政違法行為、保障財政資金安全、高效實用的重要抓手。把監督檢查工作做實做細,一要做到檢查與調研相結合。做好查前調研,將查前調研與全年監督檢查計劃統籌考慮。按照做實做細的要求,開展年度檢查之前,要求所有部門預算單位進行自查自糾工作,對自查中反映出的問題,要求單位自行整改,并適時進行外網通報,要求單位對照通報情況改進。二要以查促管。結合自查自糾情況,開展重點檢查。將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以正式文件形式發布檢查通報,對單位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約談,并留下痕跡,減少處理過程中的摩擦。三要有針對性地提高檢查人員的業務能力。針對檢查和復核審理階段發現的檢查組工作和業務問題,及時交流與培訓,促使參加檢查人員及時發現工作中的不足,進一步提高財政檢查的規范性,提高檢查工作質量。
公務卡推行數年,其效用有所體現,但是很多單位仍然未真正實行公務卡制度,未把公務卡的結算制度落到實處。財政部門要促使公務卡結算發揮更大效用,一要繼續強化相關制度,強化公務人員使用公務卡消費的意識,有效杜絕“虛開、高開”發票現象;二是加強監督,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把公務卡消費作為財政檢查的一個重要項目,增強單位重視程度,逐步取代現金支出,使公務消費真正在陽光下運行。■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財政局監督檢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