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2013年,我們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共同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2014年,我們將在改革的道路上邁出新的步伐。我們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改革是需要我們共同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已經創造了無數輝煌。我堅信,中國人民必將創造出新的輝煌。
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審計工作要突出重點:一是加強財政和金融審計,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用好有限的增量資金,把閑置的存量資金清理出來,盤活用好。切實防范財政和金融風險。二是切實加大對民生資金等公共資金的審計監督,對挪用、侵吞、貪污等行為,要嚴肅查處、嚴懲不貸,使民生資金真正成為“高壓線”,誰也不能碰、誰也不敢碰。三是圍繞新一屆政府提出的“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等“約法三章”落實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對頂風“闖紅線”的,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要用“火眼金睛”發現重大違法案件線索,發揮好審計監督在揪“蛀蟲”、打“碩鼠”、反腐倡廉建設和懲治腐敗中的重要作用。要實現審計全覆蓋,凡使用財政資金的單位和項目,都要接受審計監督。要努力打造高素質的審計隊伍,切實當好國家利益的捍衛者、公共資金的守護者、權力運行的“緊箍咒”和反腐敗的利劍。
姜大明(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
改革和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是一塊硬骨頭。當前這項工作要與正在開展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及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緊緊結合起來。在確權登記過程中,首先要把農村宅基地改革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搞清楚,在此基礎上制定好改革方案。要在堅持符合規劃、一戶一宅原則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完善宅基地取得、分配和管理辦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問題,農民關心,城里人也關心。城里人關心能否到農村買塊宅基地蓋房子、建別墅。必須明確,城里人到農村買地建房屬于“逆城鎮化”行為,是堅決不能允許的。
王保安(財政部副部長):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呈現典型的“四高四低”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與“低產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發展積累的矛盾較多,運行風險加大。魚塘中一條魚死了,這是偶然事件;倘若多數魚死了,說明是水的問題。同理,企業普遍缺乏創新意愿,說明我國經濟環境、經濟體制和產業政策還存在較大的調整空間。我國經濟“現行版”面臨不可持續的風險,表面看,是因為形成了外延擴張發展路徑依賴,而發展路徑的依賴,實際上是體制慣性的結果。
厲以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著名經濟學家):
社會和諧紅利是最大的制度紅利。讓人力資本投入者像物質資本投入者那樣按一定比例分享利潤,調動職工積極性,是走向社會和諧的重要方面。社會和諧紅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要通過改革逐步實現,中國社會制度的最大優越性就表現在社會和諧紅利,社會和諧紅利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實現的,只有通過改革逐漸取得社會和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