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翔,張增勇
(江西服裝學院,江西南昌330201)
芻議新農村建設和發展中的賄選村官現象
曾云翔,張增勇
(江西服裝學院,江西南昌330201)
近年來農村村官賄選現象有增無減,嚴重破壞了當地民主政治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因此,預防、打擊賄選和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反腐倡廉成為農村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文章針對農村村官選舉中的賄選問題,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希望對遏止今后村官選舉中的違法行為起到積極的作用。
賄選;村官;臣民意識
當今我國農村普遍實行村官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做法,這一做法值得提倡,但是在選舉實踐過程中存在許多腐敗現象,即村官賄選,導致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加之村民的臣民意識的存在,使村官賄選有了滋生的土壤。具體來說,村民們的民主意識淡薄、無法律意識、屈服于權力、盲目順從、消極心理等,使他們不敢或者不知怎樣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抵制賄選行為。這嚴重制約了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重視農村基層民主選舉實踐過程和結果,堅決嚴查村官賄選現象,這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村官行賄拉選票嚴重地踐踏了《選舉法》和《村民組織法》,破壞了農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政治建設制度,打擊了農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積極性,同時也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攪亂了農村社會秩序,激化了當地社會矛盾,損壞了黨在農村的形象。
(一)不利于農民法治意識的提高
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法治、講民主、遵紀守法的高素質新型農民是我國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前提和基礎。而村官行賄拉選票踐踏了農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使村民失去了民主參選、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主體性意識。倘若當選者是靠金錢、物資賄選換取選票,那么,富有者便能通過手中的金錢獲取政治權力,使權力私有化,同時為自己以后謀取更大的利益,金錢財富最終還是附屬于政治權力。這樣,村民必然把民主選舉當成“金錢游戲”,更加確信“金錢萬能”,把草根民主當成“黑金政治”。
(二)嚴重損害農村的民主政治建設
農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民主政治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然而我國農村長期沿襲的臣民意識仍然尚存,公民意識相當淡薄,這無形地助長了村官賄選,嚴重地破壞了農村民主政治的建設與村民自治制度的形成。一些心術不正者之所以能夠當選,是因為依靠幫派勢力、宗族勢力、“拉票”、“請客”、“送禮”等金錢行賄。原本村民那微不足道的民主意識自然被吞沒,民主選舉注定華而不實。這些村官心目中只有權力和金錢是至高無上的,什么民主法治、什么立黨為公、什么執政為民早已被拋至腦后。他們儼然把自己當做土皇帝,對法律、法規置若罔聞。村里的大小問題皆由村官說了算,沒有村民民主商量的余地。因此,農村賄選惡性腫瘤一日不清除,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就不可能有實質性的進展和完善。
(三)損害了黨和農民的關系及干群聯系
村官是黨和農村、政府與農民緊密聯系的紐帶,是黨和政府的形象使者,是黨和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的維護者,承擔著帶領和組織廣大村民執行、落實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重任,理應貼近農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墒谴甯刹恳坏┻`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欺上瞞下、弄虛作假、坑害村民、貪贓枉法,那必然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離間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進而威脅到黨的執政地位、黨的作風建設,損毀基層黨組織建設。如今農村賄選、腐敗現象有增無減,無形導致了農村社會矛盾、干群矛盾的激化,致使村民群體上訪事件頻發,多者幾十人越級上訪。上訪已經成為某些農民心目中維護自身權益的主要手段,這給黨和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四)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些心術不正的投機者們為了競選村干部職位不惜血本,有的花幾十萬,甚至有的花幾百萬競選村長或主任職位,一旦賄選成功,最先做的是如何把自己投出去的“本”撈回來。這就必然導致貪污、挪用公款等經濟犯罪。他們為了達到自身目的,侵吞土地征用補償費、拆遷費、農業保險理賠款;擴大支出、重復支出、虛開票據、套取公款;私自挪用經營項目資金、侵占集體資金歸個人使用等;化公為私,將村集體資產化為私有財產;利用土地開發之機索取或收受開發商賄賂,虛開工程發票套取現金等。這些不僅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還給村集體造成巨大的損失,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農村賄選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極其復雜的,有農民的素質問題,有內在利益驅動使然,有制度上的欠缺等等。
(一)村民存在臣民意識,主體性意識淡薄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有一定數量的敦煌文獻,其中1件敦煌寫經《大智度論》源自許承堯舊藏。另外,香港中文大學美術博物館(馮平山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均收藏有敦煌文獻,但數量和內容暫未詳。臺灣地區的敦煌文獻主要貯于“中央圖書館”和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中央圖書館”藏144號156件敦煌文獻,主要源自張繼、許承堯、袁克文等舊藏,多為抗日戰爭時期及戰后購自北平、上海等地。寫本的時代在六朝至五代間。全部藏品除3件道經外,其余均為佛教經典,其中包括4卷藏文佛經。傅斯年圖書館所藏敦煌文獻共編為87號,包括漢文文獻59號、藏文文獻15號、回鶻文文獻7號、西夏文文獻2號、木捺佛像2號、素紙1張、經帙1號。
臣民意識是指人們在政治意識中缺乏個人主體意識,沒有個人民主權利意識,而是強調忠君,服從,人皆奴仆。在我國農村,村民們普遍存在小農意識,一切將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個人主體意識、民主意識、平等意識。在村民們中表現為:一是普遍具有茍安的心理,村民們往往將自身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往往只圖小恩小惠、眼前利益,收受行賄人提供的每張選票幾十元、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現金,為此犧牲了集體利益,同時也犧牲了自身的許多利益;二是具有盲目順從的心理,村民們在進行村官選舉中缺乏慎重思考,大部分村民都認為是“天注定的”,有的對賄選行為視而不見,放任自流,有的不敢主張自己的權利,抵制賄選行為;三是普遍具有消極等待觀望的心理,村民們雖然認識到賄選行為的違法性,但不知如何實施正當手段抵制或者杜絕賄選行為,他們往往只是消極地觀望,等待上級政府或司法機關出面解決,而不是積極主動地行使民主政治權利,用自己的話語權表達自己的心聲。這種臣民意識滋長了農村賄選行為,給賄選等不正當競爭者以可乘之機,同時也制約了農村民主法治建設的進程。
(二)法律制度存在漏洞,賄選懲罰不力
現有法律制度只有《村民組織法》第15條規定:意旨用金錢或其他物質利益等收買、賄賂,或者以威脅、偽造選票等不正當手段當選的,其當選無效。對賄賂當選只是作了其當選無效的法律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法院沒有法律條文依據受理賄選案件的訴訟請求,因而賄選案件的懲罰缺乏剛性規定。另外,司法機關作為賄選案件處理的主體目前能夠依據的僅限于《刑法》第256條規定的破壞選舉罪:“在選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國家機關領導人員時,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該法條是針對破壞選舉各級人大代表和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的,選舉村官是否在此范圍內,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存在著范圍不明確等方面的漏洞。最后,經村民選舉出的村官,一般不能隨意罷免,即使其無工作能力,或者綜合素質低下,目前我國缺少可以及時撤換不合格村官的相關法律法規條文依據。在具有龐大家族勢力的村子,即使重新選舉,結果依然是原來的人勝出,這種局面更加尷尬和無奈。這也是制約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村民民主政治素質低,賄選有生存空間
當前我國農民民主政治的參與程度始終滯后于城市民主政治的進步,嚴重制約了農村的民主生活和經濟的發展,往往是經濟越不發達的農村,民主政治越滯后。其原因如下:其一,競選者思想道德素質低、競選動機不純,其參與競選不是為了為村民謀福利,發展當地經濟,而是為了出人頭地,滿足自身的私欲,損公肥私,結果嚴重破壞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其二,村民的文化素質低、民主法治意識十分薄弱,這也是賄選產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過去農村普及文化教育滯后,多數年長的村民是半文盲或文盲,村民仍然保留著小農意識、臣民意識。其三,村民民主法治意識薄弱。他們沒有意識到手中的選票是法律賦予的神圣權利,更不知曉選民的義務,導致選舉的隨意性,講親情友情,對賄選等違法現象視而不見,既不抵制,又不揭露。其四,村民政治意識幾乎空白。投票隨心所欲,或隨大流,或替他人參加選舉。這是賄選得以發生乃至“成功”的主要原因,也制約著民主政治的順利開展。
(四)某些競選者權力欲望強烈,試圖謀取最大私利
官利一體化的觀念從封建社會沿襲至今,仍有蔓延之勢,時至今日仍然是一部分人心中的為官哲學。在我國農村這種“為官哲學”更為盛行,村官賄選從本質上說是企圖獲得不正當的經濟利益,滿足自己最大私利,賄選的背后是經濟利益和私欲的驅動。從理性經濟人的視角分析,構成賄選的必要要件是:主觀形式上具有以獲取選票為目的,追求不當利益以實現自己私欲的企圖,即侵吞集體財產,客觀上實施了運用金錢、實物等收買投票人的不法行為。一些人當上村官就為所欲為,獨霸一方,控制本地的經濟資源、集體財產,無視法律的存在,大肆侵吞集體財產,侵占資金,挪用公款。甚至有的村官受封建宗法觀念影響,憑借宗族勢力或幫派勢力當上村官后大耍特權,只要村民稍有不同意見,就打擊報復,致使村民敢怒不敢言。因而制約了當地民主政治、民主法治的建設,也破壞了新農村的經濟建設和發展。
防治農村賄選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性的工程,除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制度外,還要有針對性地從多方面采取有效預防措施。
(一)加強民主法制教育,提高農民防治賄選的能力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防止村官賄選、腐敗,大興反腐廉政建設,使農民當家做主。首先,要提升農民的文化素養,普及農村的基礎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水平,提高農民鑒別賄選的能力。其次,要喚醒農民的民主意識,普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教育,使廣大農民認識和掌握民主政治的內涵,了解民主政治的本質核心是人民當家做主。培養村民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民主主體意識,使村民的臣民意識轉化為公民意識。再次,要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加強廣大農民的法律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不僅學習《憲法》《刑法》和《選舉法》,還要組織村民學習《村民組織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重點向農民介紹什么是賄選,賄選有哪些現象,賄選會帶來什么樣的法律后果。培養農民的法治觀念,提高村民的法律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其自身的合法權益,抵制不正當的村官賄選。最后,要提高農民的政治素養,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競選觀,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他們民主選舉的責任感。輔導農民正確行使手中的投票權,珍視自己神圣的民主權利,做到選舉的公正性,使賄選村官失去生存的土壤和條件。
(二)健全民主選舉機制,根除賄選生存空間
我國廣大農村要做到民主選舉的公正性,就必須制定完備的選舉制度,堵塞各種賄選漏洞。一是修訂《村民組織法》,明確具體的細則,對村官換屆選舉時間、候選人條件,以及威脅、賄賂、偽造選票等違法行為,應承擔的相關刑事責任具體化,加大懲罰的力度。二是建立候選人提名機制。公正的選舉必定以村民的有效參與為前提,而村民的有效參與一定是建立在村民享有充分知情權和選舉權基礎之上的。村民可以自己提名或由多人聯合提名,在村民選舉委員會申請,確保選民的提名權得到落實。由村民選舉委員會統一組織參加競選,保障村民的被選舉權。將競爭機制引入候選人選舉過程,實現選舉的公平、公正、公開,使選舉真正體現選舉人的意志。三是嚴格規范選舉程序。事前嚴格規范好選舉的各個環節,各個環節必須公開透明,寫票、投票、計票、選舉結果公布等環節實行全程監視,當場公布選舉結果,不給賄選人可乘之機;嚴格履行回避制度,候選人的親朋好友不得參與選舉委員會的工作。實行選舉一個月公示期制,如果選舉過程及結果有任何舞弊行為,可向有關部門檢舉、揭發。四是實行離任上任審計制。將離任上任審計制以立法模式固定,上任審計便于審核和監督,離任審計便于追究財務責任。五是建立健全罷免機制。競選人必須向選舉委員會提交書面“競選綱領”,審核備案并公示于眾,且進行適當范圍內的宣講,如有與“競選綱領”內容相左的,應及時給予警告,嚴重的取消參選資格;對違背競選承諾者要迅速進行誡勉談話,對沒有實際能力的要勸其辭退;對貪官或庸官要及時行使罷免權。
(三)加強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使賄選無利可圖
加快推進新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制建設,強化對村官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規范用權行為,確保權力正確運用。一是監督公共權力的使用,鏟除村官權力尋租空間。凡觸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項,一律提請全村村民大會討論、表決,方可辦理。二是加強財務的規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財務監督體制。首先,農村必須實行會計專業制、委派制。做到一村設有專職會計、出納,各負其責,相互監督,根絕村官自收自支現金。其次,改革村領導與會計的隸屬關系。財務管理人員、會計、出納由鄉鎮政府統一管理。其工資待遇由鎮政府統一支配,與村沒有隸屬關系。會計、出納應充分履行財務職責,讓村官在財務上無機可乘。再次,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規范收支入賬憑據,杜絕假票、白條入賬現象。禁止虛報、重報、冒領,實行財務收支兩條線。最后,加強財務的監督管理。年度財務收支明細及收費標準、重大項目建設等內容應及時向村民公開說明。對數額較大的開支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征得村民委員會集體討論通過,自覺接受村民監督。加強村民監督,是減少公款吃喝、隨意開支、堵塞漏洞的有效途徑,是構筑起預防村官經濟違法犯罪的制度防線。三是建立健全權力監督機制,引導村官執政為民的理念。改進民主監督機制,加強村官權力的制衡與約束機制。革新農村權力結構體制,設置三權(即村民代表大會決策權、村民監督委員會監督權和村民委員會執行權)分開的制衡機制,實行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委會工作報告為主要內容的權力監督制度。建立健全村民的監督權,對村集體的土地承包和租賃、村辦工程項目的投標招標、集體資產處置、村公益項目的經費等實行民主監督,這樣可及早發現村官的腐敗行為,減少其權力的尋租機會。四是完善村務問責機制,增強村民的公民意識。使廣大農民知曉自己的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規范村官述職述廉、引咎辭職、廉潔從政行為準則,實行村務管理過失問責制,追求過失人的責任。
總之,村官是黨和政府與廣大農民聯系的紐帶,是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組織者和踐行者,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必須堅決從源頭上遏制村官賄選等違法行為。
[1][英]亞當.斯密.國富論[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2]楊長林.從村民的臣民意識視角解讀我國村官賄選現象[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9(5):40-42.
[3]徐延山.村委會直選中的賄選現象與遏制對策[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6(6):62-66.
[4]胡健.村民自治中“賄選”的法律規制和綜合治理[J].湖北社會科學,2005(5):23-26.
[5]秦叢叢.村官賄選: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絆腳石[J].理論學習,2009(9):37-39.
責任編輯:莊亞華
D621.4
A
1673-0887(2014)05-0099-04
10.3969/j.issn.1673-0887.2014.05.21
2014-07-31
曾云翔(1959—),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