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元
以互聯網精神創新財政監督
●胡新元
互聯網政務的公開、透明、高效、方便、快捷,應合了黨和人民對政府信息服務的需要。全參與、全覆蓋、全過程財政監督是構建公共財政體系的現實選擇,是今年全國和新疆自治區財政工作對監督檢查的一致要求。基于此,筆者以互聯網精神,創新財政監督理念和框架設計,克服和減少財政工作的失誤和風險,具體思考如下:
對現行的預算指標管理、國庫執行監控、預算單位資產監管、非稅收入管理等單項操作軟件進行系統化整合,實現財政收支信息一體化。進而對財政收支的預算流、資金流的流量、流速、流向,進行形象化模擬,使每位財政工作者直觀、清晰、完整、準確、及時地獲知單位工作的總體目標,階段性任務、要求,本職工作職責范圍、實際工作進程和標準等。減少信息不對稱失誤,保證財政系統全體人員工作目標的一致性。克服預算、國庫、政府采購、資產、會計、票據、非稅收入、投資評審等分割信息的碎片化風險。
去年5月,《財政部工作規則》出臺,新疆財政廳按照主體明確、職責清晰、細化量化的要求,擬建立完善預算執行、國庫資金運行和監管、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考核、財政監督檢查、財政信息網絡運行監督、反腐倡廉責任追究等六大工作機制。從今年內部檢查的情況看:按照一項業務對應建立一項操作流程、一項工作制度的統一要求,各處室建立了全面、完整、可操作可考核的內控制度;將這些業務的管理要素、審批環節、崗位責任等硬性的制度要求,移植上網,固化在各項工作流程的電腦程序設計中;將風險化解在過程物理控制中,規避財政政策執行的人為風險。
今年,國家已明確要求省、市、縣公開財政總預算、部門預算、“三公”經費預算,并對公開程度進行量化考核。要逐步將財政政策的制定過程、執行過程、監督檢查、績效結果向社會大眾公開,特別是涉及民生資金的決策過程,如:補助范圍、對象、標準、申請環節、兌付期限等細節全面公開。廣泛吸納和接受社會各界意見和批評,使財政政策更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增進人民對財政工作的理解、支持,提高人代會財政報告的贊成率,規避財政工作脫離人民、脫離現實的風險。
從近年的財政檢查實際看:預算單位與關聯單位聯手套取財政資金;部分單位采取虛假撥款的方式,應付預算執行考核;單位擅自改變項目資金用途等現象屢禁不止,時有發生。應打破現有的事后監督局限,按現有的預算管理結構級次,全面拓展監管渠道,通過互聯網,使基層單位的具體收支活動、會計資料,接受相關管理人、負責人和監督人的實時動態監控,規避財政支出末端的監管真空風險。■
新疆財政廳財政監督檢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