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君秋,段福興,楊 雪
(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山東淄博255012)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由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成了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學者和專家從多個方面對企業信息化能力評價問題展開了研究。張建富認為制度標準建設、業務流程的信息化和系統的支持能力對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1]張海濤認為信息資源建設情況、人力資源水平、滿意度指數以及資金周轉率是反應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標;[2]還有專家認為企業的核心知識和運作對信息化能力影響重大。 信息化轉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很多影響因素難以識別,對企業相關決策的制定有消極影響,將會直接影響信息化轉型測評模型的構建。本文利用DEMATEL法對影響企業信息化轉型的關鍵因素進行了選擇。
國內對企業信息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的學者們,大多數習慣于將評價體系指標中的一級指標細化,這樣很容易產生指標交叉的現象。[3]本文在參考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選擇了影響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的因素,構建了企業信息化轉型評價體系,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轉型宏觀基礎。企業信息化到信息化企業轉型的實現,是在萬事俱備條件下的一種必要升級。文中選擇了信息化發展現狀、企業管理層支持度、政府支持度、員工共識程度,四個指標來反映。
第二,轉型微觀基礎。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復合型人才比率、員工學習與創新能力和信息化工具的應用程度指標。
第三,信息資產的智能應用能力。包括資源整合能力,資源協同能力,業務流程優化程度、管理先進性、組織柔性化水平以及流程驅動能力。
第四,轉型效果體現。包括客戶響應速度,決策的支持度,產業鏈適應能力,企業競爭力的支持度,企業核心價值觀保持力等。[4]
DEMATEL方法,全稱為決策實驗室分析法,是一種通過對圖論和矩陣的應用有效識別影響因素的方法。[5]企業信息化水平測評體系中各項評價指標之間的關系既相互關聯又相互影響,所以文中基于DEMATEL方法對具有相互關聯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并予以選擇。DEMATEL的具體步驟如下。[6]
第一步,利用系統診斷法選擇影響企業信息化轉型的因素,并設企業信息化水平測評體系指標集為I,I={I1,I2,…,In},其中In表示第n個評價指標。設各個元素之間的關聯度為三個等級:強、中和弱,分別用1、2和3來量化。
第二步,繪制企業信息化轉型的評價體系指標之間的關系有向圖。邀請熟悉該領域的專家,利用他們的經驗和知識,分析各個影響因素相互之間的直接關系,若兩因素之間有直接影響關系,則將“Ii對Ij影響大小”設為研究對象,在Ii與Ij之間畫一條有向箭頭,并根據關聯度來確定各個因素之間相互影響關系強弱的評價值Ki-j(i,j∈{1,2,…,N},i≠j)。以此類推,構造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的評價體系指標之間的關系有向圖。
第三步,建立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的評價指標影響矩陣。將有向圖量化為矩陣Y,其矩陣值為Yij(其中i,j等于{1,2,…,N})。
第四步,將矩陣Y進行標準化。標準化的方法一般采取取出矩陣中各行元素之和最大值的方式,可以得到標準化的影響矩陣X。X=[Xij]N×N為規范化直接影響矩陣。
第五步,基于DEMATEL 方法中的綜合影響定理,建立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評價指標體系中的總影響關系矩陣,T=X(M-X)-1,其中M為單位矩陣。
第六步,根據總影響矩陣中的各個元素Tij,計算出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的評價指標中每個元素的影響度、被影響度、原因度、中心度。影響度為每行元素之和。被影響度為每列元素之和。原因度即每個元素的影響度與被影響度之差。中心度為該元素影響度與被影響度之和。
第七步,確定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評價的關鍵指標。利用中心度對所有評價指標進行排序,根據實際約束條件確定企業信息化轉型的關鍵指標。
為了能科學地選擇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評價體系關鍵指標,我們邀請了兩組企業信息化方面的資深專家,其中一組要求是在企業信息化方面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另一組則要求是在企業信息化方面理論研究卓有建樹的專家,這樣避免了單純實踐或者單純理論選擇關鍵指標的片面性,從而使選擇的關鍵指標實用性比較強。
按照前面所敘述的步驟,請各位專家依據其自身豐富的理論和經驗,繪制出企業信息化轉型評價指標之間的影響關系的有向圖。具體討論以下方面問題。
其一,在一級指標內部影響關系方面主要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1:在企業信息化轉型的宏觀基礎中,信息化發展現狀、企業高層支持程度、政府對轉型的態度及支持力度、員工共識程度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影響程度如何?
問題2:在企業信息化轉型的微觀基礎中,信息化基礎保障能力、復合型人才在員工中所占比率、整體的學習與創新能力、智能處理工具的應用程度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影響程度如何?
問題3:信息化轉型的信息資產智能應用能力中,對資源的整合能力、組織協同能力、企業管理先進性、組織柔性化水平、流程驅動能力、業務流程優化程度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影響程度如何?
問題4:信息化轉型的效果體現中,決策的支持度、產業鏈適應能力、客戶響應速度、企業競爭力的支持度、企業整體核心價值觀保持力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影響程度如何?
其二,在二級指標的影響關系方面主要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1:信息化轉型的宏觀基礎中的信息化發展現狀、高層支持度、政府對轉型的支持力度、轉型的共識程度與其他指標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影響程度如何?
問題2:信息化轉型的微觀基礎中信息化基礎保障能力、復合型人才比率、員工的學習與創新能力、信息化工具的應用程度與其他指標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影響程度如何?
問題3:信息化轉型的信息資產智能應用能力中,對資源的整合能力、組織協同能力、企業管理的先進性、組織柔性化水平、流程驅動能力、業務流程優化程度與其他指標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影響程度如何?
問題4:信息化轉型的效果體現中,決策的支持度、產業鏈適應能力、客戶響應速度、企業競爭力的支持度、企業整體核心價值觀保持力與其他指標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影響程度如何?
根據專家對以上問題作出的回答,按照前文的步驟可繪制出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評價指標有向圖,圖1為企業宏觀基礎內部關鍵指標有向圖,采取同樣的方式可得出其他的有向圖。

圖1企業轉型宏觀基礎指標內部影響關系有向圖
如前文所采用的方式,根據圖中的有關信息,可以構造矩陣X和矩陣T,最終得到各元素的影響度、被影響度、中心度以及原因度,進而計算出它們的中心度和原因度,最后利用中心度進行排序,得到的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企業信息化轉型指標重要性排序表
專家們經過討論,根據管理學中的二八定律,認為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評價體系中前20%的指標是關鍵指標,主要包括企業競爭力的支持度、企業高層的支持度、企業核心價值觀保持力、企業信息化管理先進性等指標。專家們認為評價結果是合理的,這為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的順利轉型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1]Jian Fu Zhang. Eval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11(38) :8938-8948.
[2]張海濤,靖繼鵬.信息化企業內涵及其結構研究[J].情報科學,2004,(6).
[3]王亞君,欒加雙.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測評方法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3).
[4]池君秋.基于因子分析的企業的信息化轉型評價研究[J].才智,2013,(8).
[5]馬飛.基于DEMATELL方法的綠色供應鏈關鍵績效評價指標選擇[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11).
[6]Ya-Ti Lin,Yeou-Herng Yang,Jin-Su Kang,Hsiao-Cheng Yu. Using DEMATEL method to explore the core competences and causal effect of the IC design service company: An empirical case study.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11(38) :6262-6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