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中
韓愈在對國家的治理上提出“以德禮為先而輔以政刑”的法治思想,對于發展封建經濟、文化,安定封建社會秩序,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法治理念是當今社會治國的重要理念,不過“法”的內涵有著迥異的變化。“法是堤岸”,急流漩渦如兇猛的野獸,才不越堤岸而肆虐廣袤大地;“治是策略”,是使法落到實處和長流不息運行的重要保障。作為冠上韓愈的號的昌黎路小學,始終高揚韓愈的法治理念,弘揚法治文化,堅持以法治校,使這所傳承“昌黎遺澤”的學校,迅速騰飛起來,成為一所蜚聲潮州的名校和廣東省優質學校。
法治校園的精神在于師要有道
韓愈重視教育。他在《潮州請置鄉校牒》中指出:“夫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此州學廢日久。進士明經,百十年間,不聞有業成貢于王庭,試于有司者。”他提出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一標準。“道”是師的基礎,是前提條件,沒有“道”就不成其為師。以韓愈的角度來說,“道”是儒家之道,是傳承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從今天時代的要求來說,“道”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信仰、理想和德行,也是為人師表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有為祖國未來培養一大批棟梁人才的鴻鵠之志,為教育事業創出一片絢爛的天地,一步一個腳印,用優異成績體現人生價值,做一名師德高尚、理想堅定、開拓創新、宏業有成的優秀教師。
韓愈在《師說》中開宗明義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有信仰,有理想,有道德,還要成為博學多才的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胸懷祖國,志存高遠,心中有“物欲橫流,永不心動;學生有為,吾愿足矣”“澆得繁花春滿園,何等難辛也等閑”“甘為春蠶吐絲盡,愿化紅燭照人寰”的精神,做一個厚重偉岸的人民教師。這是“道”的現代版的精粹。
法治校園的宗旨就要以生為本
韓愈認為,師與生的關系是以“道”和“業”來衡量的:“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當代提出的“以生為本”,是發展和深化韓愈對待“弟子”的思想,這就是當代發展教育事業的宗旨。
我校堅持走一條“以德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之路。圍繞學生的特點和昌黎的實際,下足功夫培育棟梁之才。我們重在通過思想道德教育,讓小天使們明白做人的事理,踐行做人的規范,以勵志信念激勵他們叩開知識的大門。多年來,昌黎學子的成績出類拔萃,名列前茅。涌現了北大學生蘇一馳、國家華羅庚數學競賽“雙銀獎”黃騰達、全國城市運動會跳水冠軍馬凌、被港澳和許多國內大城市專家譽為“小打字王”的縱橫碼高手黃少汶、中國空政歌舞團獨唱演員袁東方、榮獲李嘉誠基金會“海上學府獎學金”的大陸唯一一名代表盧珩等一大批優秀人才。學校的科研成果也十分豐碩,被授予“全國優秀(示范)家長學校” “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全國學習科學研究先進單位”等稱號,縱橫碼也成了學校品牌。我們堅持學生個性發展與共性發展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喜愛和特長,有目的培養學生在全面學好知識的基礎上開“小灶”,促使他們強身壯體,為他們的特長安上翅膀,讓他們飛得更高。學校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實施快樂教育,把琴、棋、書、畫、潮曲、廚藝、縱橫碼、遙控技術等搬進了課堂。
法治校園的策略重在人文關懷
韓愈被貶潮州,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德政業績永留潮州青史。他的理念對昌黎學校的影響是深刻的。大家認為,人文關懷是實施以法治校的重要策略,以法治校也需要對學生充滿大愛。寒冬時,教師就是一盆火,溫暖學生;風雨時,教師就是擋風墻,倍加呵護;迷惘時,教師就是一盞燈,照引坦途;困倦時,教師就是一張床,舒適入夢。昌黎學校實現了“制度是剛性,管理有人性”的完美結合,既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落實了制度,把事情辦好。原學校副校長的湘橋街道關工委副主任陳佩珊配合學校人員,關愛弱勢群體的事跡,受到教育部關工委、省、市關工委的充分肯定。多年來,在學校和關工委大愛的教育培養下,矯治了160多名“問題學生”,他們大多數成為品德兼優的學生。上面提到的昌黎精神還有“多維評價”“向前看,秋后不算賬”“死制度變為活行動”等,使“以法治校”得到很好的貫徹和落實,成效卓著。
責任編輯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