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躍
所謂數學建模,就是從數學問題中構建一定的數學模型,以實現通過科學的、客觀的、邏輯性的語言來描述一定的實際問題。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融入數學建模思想解決問題,并在問題的解決中實現對自身數學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呢?
一、數學建模思想的重要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曾要求,能夠借助于數學知識類似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滿足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而數學建模思想的學習和應用,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大有裨益。同時,數學建模思想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感知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并從自身出發來強化對數學學科的學習,以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都是當前社會所需要的品質。
二、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問題和現狀
1. 不注重對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的訓練
傳統應試教育為數學教學帶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上,由于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自身興趣和應用的開發,學生成了知識的接收器,只懂得比葫蘆畫瓢,而難以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更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在遇到數學問題時,無法從數學應用中找出數量關系,更難以將數學問題進行建模,而且對解題的結果信心不足。
2. 對知識的學習局限于知識本身
知識只有在應用的時候才能發揮其作用,而長期以來,教師不注重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開發,對數學實踐更是漠不關心,學生只能在題海戰術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素材,不僅枯燥無味,還容易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強化對學生數學建模思想的培養策略
1. 注重積累,從數學建模中提高學生的信心
在初中數學應用題的解決中,引導學生對數學建模思想的認識,提高其建模能力的信心是關鍵。比如通過對簡單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讓學生從語言的吸收中領會到其中的數量關系,通過長期的積累,逐步養成數學建模的習慣,為以后的復雜應用題的建模奠定基礎。
2. 從課堂教學中滲透建模思想
數學建模思想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驟才能使得學生認識和掌握,通常在解答數學應用題時,對題意的審查與表述的中旨進行分析,強化將數學知識滲透到應用題的分析教學中,比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應用題“在一個面積為900平方米的綠地上,其長比寬多10米,請求出綠地的長和寬”中,很快利用未知數來設定出解題的方程式,而在解決這個方程式時,又與過去的一元一次方程式不同,將其中的差異通過讓學生的觀察和分析,來找去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并能夠利用舊知識來實現對新知識的學習和認知,也就得到了我們學習解決應用題的教學目的。
3. 重視“建模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教學中體驗建模思想
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需要循序漸進,在對實際問題進行建模處理時,需要首先分析應用題的題意和目的,從數學應用的核心目標出發,將現實問題轉換成一定的數學公式,來實現數學建模的應用。比如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對解題結果的揭示,而更應該重視在解題中如何思考問題,如何探索問題,只有從思考中才能將問題的關鍵找出來,才能夠將問題轉化成數學方程式或不等式。
4. 興趣是關鍵,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興趣是學習的關鍵,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實現數學能力的前提,必須注重從學生的主動性的調動上來引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比如在教學中,將周圍的生活問題進行數學化,來引導學生面對數學并不神秘,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更加充滿熱情和好奇,讓學生學會觀察,對發生周圍的趣事進行探討,引入一些課外數學知識,鼓勵學生從觀察和思考中培養學習數學的習慣。
5. 學會鼓勵和贊許,引導學生大膽質疑
在數學問題的建模過程中,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多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對學生的及時鼓勵,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開放眼界,活躍身心,提高學生的創新力。同時,培養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從懷疑中樹立正確的數學思想,以促進學生真正從數學建模中感知到求知的樂趣和探索的意義。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