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清+石皓
[摘 要]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增速快,發展潛力大;受收入的影響大及波動性大;不同地區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具有波動性、非同步性及差距擴大化;高層次文化消費比重小,大眾娛樂文化消費比重高。為促進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應構建多元文化娛樂業態及供給主體的發展機制,城鎮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機制,落后地區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保障機制,文化消費層次提升的促進機制,文化娛樂服務市場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文化娛樂服務
[中圖分類號]F0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4)03-0083-05
文化消費作為文化產業鏈終端環節,有利于滿足居民文化消費需求,提升居民文化素養和生活質量,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目前對文化消費的研究,國內外學者主要集中在對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及促進文化消費的機制與策略探討,如Kraaykamp和 Dijkstra(1999)認為,教育發展提高消費者認知水平和文化欣賞能力,從而促進文化消費。[1]Brito和Barros(2005)的研究發現收入對文化消費具有正效應,但需求收入彈性較低。[2]劉恩猛(2012)的研究發現,居民收入、文化產品價格和休閑時間對文化消費都有顯著影響。[3]孟華(2012)的研究發現,居民年齡、教育、職位及收入等因素會對文化消費產生不同的影響作用。[4]文啟湘(2011)認為,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創新商業模式,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強文化消費教育等促進文化消費。[5]何煉成(2011)認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構建有利于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文化消費需求擴大。[6]不過,文化消費一般包括教育、文化娛樂用品和文化娛樂服務消費三大類,其中,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包括從事文化旅游、文化公園、文化廣場等文化消費,也是服務消費,由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提供。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既強調發展文化產業,又強調大力發展服務業。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既影響文化產業發展,又影響服務業發展活力,因此,探討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特點及促進機制具有現實意義。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具有城鄉二元特征,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發展較快,而農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起步較晚。因此,本文對我國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特點及促進機制進行探討。
一、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特點分析
1. 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增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
由于物質形態消費品的有形和無形磨損是長期過程,購買一次后就可多次重復使用;服務形態產品一般是無形之物、不易保存,生產和消費同時進行,因此,服務產品具有易逝性。 這決定文化娛樂服務產品的購買頻率高,購買次數多。同時,文化娛樂服務消費體現居民消費水平,是消費升級的發展趨勢,因此,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也增多。這可從近年統計數據得到驗證,如表1所示,近年來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在絕對量上呈現增長趨勢。在消費環比增長率上,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均呈現較快增長速度,增長速度除2008年外一直呈現兩位數遞增特征,但增速的波動性也大,2007年和2010年增長速度呈現快速增長。盡管增長速度快,但發展潛力仍大,人均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比例低,這一比例在近7年中均未超過3.5%;人均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占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這一比例在近7年中均未超過3%??梢娢覈幕瘖蕵贩障M總體水平較低,表明目前我國居民文化消費潛力遠未得到釋放。另外,與發達國家文化消費差距上看,文化部文化產業司長劉玉珠(2012)表示,我國城鄉居民文化消費支出比較低,目前從總體上看只達到發達國家文化消費支出的1/3左右。[7]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2012)指出,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國達25%,其在世界文化產業市場中所占份額則高達43%。與之相比,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占GDP比重不足4%,占世界文化產業市場份額不足3%。[8]這說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規模較小,市場供給較少,也意味著消費需求的發展潛力大。
2. 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受收入的影響大,波動性大
收入是消費的主要影響因素,隨著收入增加,基本生活消費需求增加有限,但享受性消費需求增加會較快。當然,收入降低時,更多的收入將用于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享受性消費需求將減少。由于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屬于享受性消費品,決定消費的收入彈性較大。另外,未來收入預期不確定性及波動性大,會使消費收入彈性大。如表2所示,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收入彈性在近7年中有6年超過1,說明收入變化對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影響大;但從消費收入彈性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差距上看,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收入彈性差距超過3倍以上,說明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受收入的波動性影響幅度大。另外,不同來源收入引起消費彈性不同,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對工資收入彈性的平均值最高,且在近7年中有6次收入彈性超過1,說明工資性收入增長對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影響大;其次是轉移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彈性,且在近7年中有5次和3次收入彈性超過1;最后是財產性收入彈性,在近7年中僅有2次收入彈性超過1,說明財產性收入對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影響小。但從各種來源收入彈性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差距上看,消費對工資性收入彈性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差距為1.46,消費對經營性收入彈性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差距為2.91,消費對財產性收入彈性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差距為0.92,消費對轉移性收入彈性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差距為1.40,說明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對消費的波動影響大。
3. 不同地區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具有波動性、非同步性及差距擴大化
由于地區間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及文化供給水平等的差異性,決定地區間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從表3可知,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將各年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最少的5個省份取平均值作為落后地區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將各年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最大的5個省份取平均值作為發達地區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發現不同地區間的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均呈現波動增長態勢,且落后地區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波動幅度大,如在2010年其環比增長幅度達到34.45%,遠高于發達地區消費,而在2006年環比增長幅度為-2.05%,是唯一的負增長,遠低于發達地區消費增長。另外,不同地區間的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具有非同步性,落后地區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增長速度在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超過發達地區,但發達地區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增長速度在2006年、2008年、2011年超過落后地區。同時,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差距值也呈現擴大化趨勢,且多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拉大差距,尤其是2011年,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差距值擴大到868.36元,差距擴大的增長率達到22.99%,是近7年中差距擴大最高年份。endprint
4. 高層次文化消費比重小,大眾娛樂文化消費比重高
從文化消費層次上看,文化消費可分為大眾文化和高雅文化,大眾文化注重喚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增強消費者的文化體驗,它對消費者的文化知識等消費能力要求低;高雅文化注重增長消費者知識、智慧和精神力量,它對消費者的文化知識要求較高。大眾文化可以碎片化、間斷式消費,而高雅文化需要消費者的持續學習行為,消費者的時間投入成本較高。當前,消費者中存在以情感滿足程度來衡量文化娛樂服務質量水平的傾向,導致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注重文化表現形式,忽視文化中的知識、智慧和精神內容,導致文化消費表層化、娛樂化盛行,而以豐富消費者知識、智慧和精神內涵的高雅文化消費比重少,使有內涵、高品質的高雅精神文化需求增長較慢,導致文化消費的層次和品味不高,如麻將館、網吧、歌舞娛樂場所、游藝娛樂場所等消費者多,而在圖書館、文化館、閱覽室中學習的消費人數少。以城鎮網民規模及網絡游戲用戶規模為例,如表4所示,近年來城鎮網民網絡游戲的消費群體均超過一半以上比例,且網絡游戲群體規模在2008年及2009年的環比增長速度接近50%,說明低層次大眾文化消費群體多,而高層次文化消費群體少。
二、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促進機制探討
1. 構建多元文化娛樂業態及供給主體的發展機制,保障文化娛樂服務的有效供給
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結構差異大,文化知識水平和結構差異大,職業和生活行為方式差異大,這些都會引起居民文化消費偏好差異大,使消費需求多元化傾向突出。供給適應這種需求,才能保障有效供給,這要求構建多元文化娛樂業態及供給主體的發展機制。首先,培育新興文化業態,豐富文化娛樂服務產品,增加消費者選擇機會。新興文化業態要實現文化娛樂服務的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的統一,內容創新可增強文化發展持續動力,內容原創性、差異性及不可替代性提升文化娛樂服務產品競爭力。形式創新增強文化娛樂擴散速度,便利更多消費者接觸文化娛樂服務產品,提升消費者消費偏好。新興文化業態是文化內容、科技和資本結合的產物,要以內容創新為依托,以科技為載體,以資本為推動力,促進文化娛樂產業集約化發展,向城鎮居民提供多層次、多類型文化產品。其次,培育多元文化經營主體,促進多元文化業態競爭。具體包括文化資本主體、文化生產主體、文化技術主體、文化傳播主體、文化信息主體、文化產權交易主體等,要從供應鏈上構建利益和信息共享的結構關系,結成利益共同體,按各主體內在價值進行集約化,提升文化娛樂服務的投資、創新和擴散速度,促進更多優秀文化娛樂服務產品發展。再次,加強政策扶持力度,要在金融信貸、財政稅收等產業政策方面支持,鼓勵社會民間資本投資文化,激勵投資主體結構多元化與優質化,激勵原創性文化企業發展,促進幼稚型文化企業成長,營造良好的文化產業生態環境,促進文化產業價值鏈形成,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推動文化產業超前超速發展。
2. 構建城鎮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機制,保障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穩定增長
不同收入由于其來源及在總收入中的比重不同導致收入穩定性存在差異,導致未來收入增長預期不確定性存在差異,從而對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波動影響不同。因此,應加強建立不同收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如建立城鎮居民就業促進機制,確保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包括建立就業援助基金,健全就業技能培訓基地,增加城鎮居民技能培訓機會;抓好創業輔導、信息服務和信用擔保等服務平臺,優化創業服務,為城鎮居民提供經商、辦企業等多渠道創業;拓寬融資渠道,利用財政優惠組合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民營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等發展,為不同類型企業及創業者創造優越及寬松的經營環境,確保各產業從業人員工資水平不斷提高,完善工資正常增長保障機制。完善職工轉移支付政策,保障轉移性收入穩定增長。完善資本市場,發展要素市場,拓寬投資渠道,開發投資新品種,壯大機構投資者,降低投資風險,促進財產性收入穩定增長。其次,優化城鎮居民收入來源結構,降低收入波動性。長期以來,其收入主要來源于工資性收入,而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較低,一旦工資性收入不穩定,就會增加總收入的波動性。因此,要努力增加城鎮居民的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在總收入中比重,促進收入來源結構多元化,保障收入穩定增長,增強城鎮居民的文化娛樂服務消費能力。
3. 構建落后地區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的保障機制,縮小城鎮居民文化消費差距
首先,堅持文化消費的差異化發展機制。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應兼顧落后地區居民文化消費現狀,挖掘培育貼近落后地區的生活特色文化,發揮特色文化價值的吸引力,有利于增加落后地區消費者的文化偏好,引導文化消費不斷增長。其次,構建公共文化娛樂服務共享工程,扶助落后地區文化服務消費。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完善文化數字資源庫,提高數字資源傳播效率和信息基礎設施綜合利用率,提高資源服務針對性、便捷性和時效性,提升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服務效能。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創新融合,打造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娛樂性為一體的公共數字文化共享體驗區。再次,發展參與性強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服務,使落后地區能夠享受文化權益。加強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如發展社區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社區文化站及文化活動室,形成多元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利用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資源優勢,鼓勵他們走進落后地區,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娛樂服務知識的普及活動。利用社區文化、街道文化、企業文化等平臺,組織落后地區參與文化娛樂活動,在參與中自我表現、自我服務、自我提高。依托節日及周末等業余時間,組織落后地區開展燈會、歌舞會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大力發展各種文化競技活動,深入挖掘節日及周末文化內涵,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娛樂設施的利用效率。
4. 培育正確的文化娛樂服務消費觀念和意識,構建城鎮居民文化消費層次提升的保障機制
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水平代表我國文化消費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展示城鎮居民文化素養和形象。因此,需要構建城鎮居民文化消費層次提升的保障機制,促進城鎮居民合理的文化消費行為,發揮“文化人”的消費目標。首先,文化娛樂服務消費要正確認識文化與娛樂關系。文化和娛樂是內容和形式關系,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一方面,在新技術新媒體傳播時代,文化娛樂化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擴大文化傳播途徑,降低文化學習難度,擴大文化消費群體,增強文化影響力。另一方面,娛樂以文化為精神食糧和養份,才能增強娛樂的成長活力和生命力,才能長期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增強消費價值。其次,文化消費要正確認識智力投入和情感投入關系。在文化娛樂服務消費中,娛樂形式需要情感投入和感悟,文化內容需要智力投入和學習,兩者在不同的文化娛樂產品中表現不同。文化一般分為大眾和高雅文化,大眾文化供給以形式為主,消費則以情感投入為主,高雅文化供給以內容為主,消費則以智力投入為主。正確認識文化娛樂服務類型和智力投入與情感投入關系,才能倡導科學的文化娛樂服務消費觀念,培養良好的文化消費習慣,實現文化自覺。否則,忽視情感投入片面追求智力投入,會約束文化消費群體和市場活力;但忽視智力投入片面滿足情感投入,文化發展不能實現文化強民目標,相反會降低消費者文化素質,鼓動消費者追求奢靡腐化生活。endprint
5. 加強文化娛樂服務市場監管,構建城鎮文化娛樂服務市場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
加強文化娛樂服務市場監管,避免劣質文化驅逐優質文化,保障高層次高質量文化權益。首先,監管重點要從經營主體的市場準入資格向經營過程轉變,在文化市場發展初期,消費需求共性多而個性需求少,供給主體經營能力、手段和行為相似,導致主體經營資格相似,因此,市場監管重點主要集中在市場經營主體資格審查,如經營的資金投入、經營場地、經營者素質等標準。但隨著文化娛樂服務需求個性化,消費與生產同時性,服務生產質量不僅取決于經營主體資格,還取決于其生產經營行為、經營決策和管理控制,要求文化市場監管應以服務生產過程為重點,確保文化娛樂服務質量。其次,建立文化監管聯動機制,實現多頭分散管理向集中統一管理轉變。文化供給主體和文化市場多元化,監管涉及公安、工商、文化局等多個行政機關,監管內容和手段各異,實行多頭管理容易導致監管缺位和錯位現象,損害監管效率和監管形象。適應文化市場發展需要,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組建統一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承擔整個文化市場監督職能,避免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監管中嚴格執法,規范執法程序,加強信息共享,加快監管響應能力,提高執法現代化水平。再次,實現單向監管向綜合立體監管轉變。在文化市場興起的初始階段,監督主要是行政手段。這種手段具有權威性、強制性、垂直性、非經濟利益性等特點,使監管具有高效快捷、簡便易行等優勢。但弊端也明顯,表現為監管者個人意志突出,監管隨意性和簡單化突出,監管連續性和穩定性差。因此,要善于應用信貸金融、財政稅收等經濟手段,健全執法檢查、行政訴訟等法律手段,發揮行業自治組織、倡導行業自警自律等教育手段,完善監管手段,逐步形成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教育手段等并用的文化市場立體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 Kraaykamp G.,Dijkstra K. Preferences in leisure time book reading: a study on th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book reading for the Netherlands.[J]. Poetics,1999, 26(4):203–234.
[2] Paulo Brito,Carlos Barros. Learning-by-consuming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demand and prices of cultural goods[J].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005, 29(2):83-106.
[3] 劉恩猛. 浙江省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12(5):78-81.
[4] 孟華,李義敏.上海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研究[J].預測,2012(2):70-74.
[5] 文啟湘.推動文化發展與擴大文化消費的思考[J].消費經濟,2011(6):15-18.
[6] 何煉成.文化消費的若干問題探討[J]. 消費經濟,2011(6):9-12. [7] 劉玉珠.提升中國文化消費水平任重道遠[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112/c148980-19552262.html.
[8] 羅姣娣,胡鈴,黃烜予.“軟”文化將成全國兩會“硬”新聞[EB/OL].(2012-03-03).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2-03/03/c_131443373.htm.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and Its Promoting Mechanisms
Xu Heqing1,Shi Hao2
(1.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334001,China;2.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0,China)
Abstract:The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has fast growth and big development potential. However, affected by income and volatility, the service consump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has the feature of volatility and non-synchronicity and a trend of gap expansion with small proportion of high-level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big proportion of mass' cultural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tegrated mechanisms should be developed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multicultural entertainment forms and suppliers, the mechanism for the steady rise of incom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in backward areas, the boosting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cultural consumption level an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market.
Key words:urban resident; cultural consumption;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責任編輯:張改蘭)endprint
5. 加強文化娛樂服務市場監管,構建城鎮文化娛樂服務市場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
加強文化娛樂服務市場監管,避免劣質文化驅逐優質文化,保障高層次高質量文化權益。首先,監管重點要從經營主體的市場準入資格向經營過程轉變,在文化市場發展初期,消費需求共性多而個性需求少,供給主體經營能力、手段和行為相似,導致主體經營資格相似,因此,市場監管重點主要集中在市場經營主體資格審查,如經營的資金投入、經營場地、經營者素質等標準。但隨著文化娛樂服務需求個性化,消費與生產同時性,服務生產質量不僅取決于經營主體資格,還取決于其生產經營行為、經營決策和管理控制,要求文化市場監管應以服務生產過程為重點,確保文化娛樂服務質量。其次,建立文化監管聯動機制,實現多頭分散管理向集中統一管理轉變。文化供給主體和文化市場多元化,監管涉及公安、工商、文化局等多個行政機關,監管內容和手段各異,實行多頭管理容易導致監管缺位和錯位現象,損害監管效率和監管形象。適應文化市場發展需要,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組建統一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承擔整個文化市場監督職能,避免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監管中嚴格執法,規范執法程序,加強信息共享,加快監管響應能力,提高執法現代化水平。再次,實現單向監管向綜合立體監管轉變。在文化市場興起的初始階段,監督主要是行政手段。這種手段具有權威性、強制性、垂直性、非經濟利益性等特點,使監管具有高效快捷、簡便易行等優勢。但弊端也明顯,表現為監管者個人意志突出,監管隨意性和簡單化突出,監管連續性和穩定性差。因此,要善于應用信貸金融、財政稅收等經濟手段,健全執法檢查、行政訴訟等法律手段,發揮行業自治組織、倡導行業自警自律等教育手段,完善監管手段,逐步形成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教育手段等并用的文化市場立體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 Kraaykamp G.,Dijkstra K. Preferences in leisure time book reading: a study on th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book reading for the Netherlands.[J]. Poetics,1999, 26(4):203–234.
[2] Paulo Brito,Carlos Barros. Learning-by-consuming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demand and prices of cultural goods[J].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005, 29(2):83-106.
[3] 劉恩猛. 浙江省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12(5):78-81.
[4] 孟華,李義敏.上海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研究[J].預測,2012(2):70-74.
[5] 文啟湘.推動文化發展與擴大文化消費的思考[J].消費經濟,2011(6):15-18.
[6] 何煉成.文化消費的若干問題探討[J]. 消費經濟,2011(6):9-12. [7] 劉玉珠.提升中國文化消費水平任重道遠[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112/c148980-19552262.html.
[8] 羅姣娣,胡鈴,黃烜予.“軟”文化將成全國兩會“硬”新聞[EB/OL].(2012-03-03).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2-03/03/c_131443373.htm.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and Its Promoting Mechanisms
Xu Heqing1,Shi Hao2
(1.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334001,China;2.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0,China)
Abstract:The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has fast growth and big development potential. However, affected by income and volatility, the service consump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has the feature of volatility and non-synchronicity and a trend of gap expansion with small proportion of high-level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big proportion of mass' cultural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tegrated mechanisms should be developed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multicultural entertainment forms and suppliers, the mechanism for the steady rise of incom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in backward areas, the boosting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cultural consumption level an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market.
Key words:urban resident; cultural consumption;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責任編輯:張改蘭)endprint
5. 加強文化娛樂服務市場監管,構建城鎮文化娛樂服務市場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
加強文化娛樂服務市場監管,避免劣質文化驅逐優質文化,保障高層次高質量文化權益。首先,監管重點要從經營主體的市場準入資格向經營過程轉變,在文化市場發展初期,消費需求共性多而個性需求少,供給主體經營能力、手段和行為相似,導致主體經營資格相似,因此,市場監管重點主要集中在市場經營主體資格審查,如經營的資金投入、經營場地、經營者素質等標準。但隨著文化娛樂服務需求個性化,消費與生產同時性,服務生產質量不僅取決于經營主體資格,還取決于其生產經營行為、經營決策和管理控制,要求文化市場監管應以服務生產過程為重點,確保文化娛樂服務質量。其次,建立文化監管聯動機制,實現多頭分散管理向集中統一管理轉變。文化供給主體和文化市場多元化,監管涉及公安、工商、文化局等多個行政機關,監管內容和手段各異,實行多頭管理容易導致監管缺位和錯位現象,損害監管效率和監管形象。適應文化市場發展需要,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組建統一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承擔整個文化市場監督職能,避免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監管中嚴格執法,規范執法程序,加強信息共享,加快監管響應能力,提高執法現代化水平。再次,實現單向監管向綜合立體監管轉變。在文化市場興起的初始階段,監督主要是行政手段。這種手段具有權威性、強制性、垂直性、非經濟利益性等特點,使監管具有高效快捷、簡便易行等優勢。但弊端也明顯,表現為監管者個人意志突出,監管隨意性和簡單化突出,監管連續性和穩定性差。因此,要善于應用信貸金融、財政稅收等經濟手段,健全執法檢查、行政訴訟等法律手段,發揮行業自治組織、倡導行業自警自律等教育手段,完善監管手段,逐步形成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教育手段等并用的文化市場立體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 Kraaykamp G.,Dijkstra K. Preferences in leisure time book reading: a study on th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book reading for the Netherlands.[J]. Poetics,1999, 26(4):203–234.
[2] Paulo Brito,Carlos Barros. Learning-by-consuming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demand and prices of cultural goods[J].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005, 29(2):83-106.
[3] 劉恩猛. 浙江省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12(5):78-81.
[4] 孟華,李義敏.上海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研究[J].預測,2012(2):70-74.
[5] 文啟湘.推動文化發展與擴大文化消費的思考[J].消費經濟,2011(6):15-18.
[6] 何煉成.文化消費的若干問題探討[J]. 消費經濟,2011(6):9-12. [7] 劉玉珠.提升中國文化消費水平任重道遠[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112/c148980-19552262.html.
[8] 羅姣娣,胡鈴,黃烜予.“軟”文化將成全國兩會“硬”新聞[EB/OL].(2012-03-03).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2-03/03/c_131443373.htm.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and Its Promoting Mechanisms
Xu Heqing1,Shi Hao2
(1.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334001,China;2.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0,China)
Abstract:The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has fast growth and big development potential. However, affected by income and volatility, the service consump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has the feature of volatility and non-synchronicity and a trend of gap expansion with small proportion of high-level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big proportion of mass' cultural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tegrated mechanisms should be developed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multicultural entertainment forms and suppliers, the mechanism for the steady rise of incom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consumption in backward areas, the boosting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cultural consumption level an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market.
Key words:urban resident; cultural consumption; cultural entertainment service
(責任編輯:張改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