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卓穎
一、職業教育的現狀和重要性
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要素之一,對社會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國一直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尤其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以就業為導向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強。但與經濟發展的需求相比,職業教育仍然是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就業和經濟發展正面臨著新的變化,勞動力就業需要加強技能培訓,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級技工。在這一新形勢下,著力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把經濟建設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意義十分重大。
二、加強職業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
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我國人力資源的現狀,迫切要求我國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加快提高人力資源素質的步伐。而人力資源開發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職業教育。
(一)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的主要途徑
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盧卡斯的經濟增長理論模型,人力資本可以分為專業化人力資本和社會一般人力資本,這兩種人力資本的形成都可以通過兩種途徑獲得:即通過與生產分離的學校教育和在實踐中學習。然而在生產高度社會化的今天,如果單純依賴或主要依賴“在實踐中學習”的方式,則無論是專業化人力資本的形成或人力資本總體水平的提高,都將是低效的,不能適應現代經濟尤其是未來知識經濟社會對人力資本的要求。相對而言,職業教育,無論是正規還是不正規的職業教育則都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二)職業教育能促進人力資源質量的提高
現代經濟發展證明,就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而言,人力質量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物質資本和人力數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一方面,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可以替代自然資源,以緩解資源的短缺;另一方面,高質量的人力資源不僅能有效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而且能創造新的物質資源以彌補原有資源的不足;再一方面,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對經濟增長可以產生倍數效應。
(三)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再開發的主要途徑
人力資源一次開發到位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職業種類的新生與消亡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在我國,目前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傳統產業升級,加劇了崗位轉換的速度,而這種轉換與流動的前提條件是勞動者有文化、懂得各種專門技術和熟悉各種職業規范。這就必然要求教育能夠適應這種需要。職業教育與培訓既包含對適齡勞動人口提供就業崗位所需的職前培訓和職業教育,同時也包括對已就業人口進行以業務培訓為主的繼續教育。職業教育與培訓是更新知識、更新技術和崗位轉換培訓的最適合、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因而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再開發的主要途徑。
三、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為經濟建設培養了不少人才。然而,總體上說,我國的職業教育還不夠成熟和完善,職業教育的發展不適應經濟改革的需要。目前,困擾我國職教界的難題是:一方面,職業技能人才嚴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產業需求;另一方面,職業類學校“招生冷”、生源不足,學生就業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幾方面:首先,職業教育基本上還停留在應試教育上,注重學歷化教育,不注重能力培養;其次,職業教育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第三,教育培訓經費投入不足,生產實習條件差,限制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和進一步發展。
針對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依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相關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職業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和發展:
(一)制定措施,加強職業技術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變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改變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大膽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形成適應現代社會體系、經濟體系、科技體系和教育體系的職業教育思想、管理體制及教學的內容、方式和方法。要提高師資素質,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并根據學校自身的層次、特點、條件,認真做好專業設置與規劃,并適度超前確立專業方向,力求使培養的人才“學有所用,學用結合”。
(二)突出重點,增強實用技能培訓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倡導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展技能培訓。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就業,必須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必須改革職業教育模式,切實發揮職業教育與培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政府要統籌職業教育改革和協調發展,實現宏觀調控,增加培養數量,優化辦學結構,提高培訓質量。在辦學目標方面,職業院校以就業為導向,面向市場辦學,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能力為本位,優化培訓環節,強化職業能力培養。
(三)面向市場,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內容
職業技術教育應當在人力資源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緊跟市場變化,不斷調整與更新專業,以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與企業積極聯姻,由企業參與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對院校的教學計劃、專業課程設計、職業能力進行更好的設置和定位,從而更準確地確定人才培養方案。職業技術教育應該面向全體成員,提供多種多樣的終身教育與培訓機會,拓寬服務領域和發展方向。
(四)深化改革,建立“產學結合”的辦學體制
產學合作發展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推進其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第一,產學結合把課堂傳授為主的教育環境與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環境有機結合,即教育與生產實踐結合,培養技術與技能型人才。第二,產學結合可以形成多樣化人才培養格局,為職業技術教育贏得廣闊的市場和空間。如果能充分發揮好產學結合,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適用人才,將會大大提高就業率。第三,產學結合,積極發揮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的功用和效能,不僅為職業技術教育在資金上取得支持,而且還有了穩定的實習基地。企業得到了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同時也得到了學校技術開發方面的支援,學校為企業獻計獻策,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同時為企業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責任編輯 李少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