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財
一、普及排球運動對高中生的重要意義
1. 有利于高中生身體的正常發育。
經常參加排球運動,可以發展高中生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和柔韌等方面的身體素質,提高其體能,增進身體健康;促進身體各器官系統的正常發育,機能狀況的改善,使身體得到勻稱的發展;使動作靈活,反應迅速,增長彈跳力。
2. 可培養高中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排球運動,可以讓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協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擺正個人在集體中的位置,以及個人行為對集體其他成員的影響等。
3. 可培養高中生靈活的應變能力。
排球運動作為非周期性的運動項目,不僅能培養學生沉著、機智、果斷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而且能通過多種多樣、變化無常的來球,培養高中學生的注意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對生活和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農村高中排球運動推廣中遇到的問題
排球運動是一項集競技、娛樂、健身于一體的運動項目,具有較高的鍛煉和健身價值。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排球運動開展情況不容樂觀,而且日趨冷落。在推廣排球運動中,遇到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 排球場地設施的稀缺不完備。
制約農村中學排球運動開展的一個首要因素就是場地、器材的不足。大部分學校都有適合打籃球的場地,但排球的場地基本上沒被納入學校的建設計劃。學校沒有場地、器材,就無法開展排球教學活動,也就無法為排球運動的普及做出貢獻,這是在中學開展排球運動的一大掣肘。
2. 排球運動沒引起領導的重視。
學校領導對排球項目的重視程度往往決定了排球運動的開展狀況。學校是否計劃修建正規場地,供應充足器材,組織正規的競賽等等,這些都反映了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
3. 農村高中缺乏排球專項教師。
排球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排球教材及基本動作,在教學中,能夠合理地講解、示范,并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練習,這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農村高中排球專業的教師很少,而且往往教學手段匱乏。這就大大制約了排球課的教學質量,也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只是掌握了其中的一兩項基本技術,對更深層次的技術卻無法深入。
4. 農村家庭對排球運動的排斥。
大多數農村家庭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體育興趣不予支持,這也使學生的興趣被壓制,對學校體育運動也就沒有興趣,更不能積極參與進去,這就制約了學校排球運動的開展。
三、農村高中排球運動普及的應對策略
1. 注重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
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這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基礎條件,加快學校排球運動的普及。
2. 注重排球課程的分階段教學。
排球運動普及和推廣,需要一個過程,排球技能的形成要分階段進行。在高一階段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以及基本技能的教學,如傳球、墊球。在一些農村學校場地設施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帶班試點,然后逐步推廣。高二階段進行技術提高的訓練,注重標準和示范,可進行班內分組比賽以提高積極性。高三是形成技能增強愛好展現成果的階段,可進行更高水平的競賽,以及校外比賽。
3. 開展形式多樣的排球競賽活動。
學校排球競賽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排球運動的樂趣。競賽的組織應充分體現出層次性和針對性,要根據排球項目特點,分層次地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不同要求的競賽活動,既要注重提高,又不能忽視普及,這樣才能使排球運動更扎實、更廣泛地開展起來。各校在組織正規化排球競賽的同時,提倡開展有實效而非正規化的競賽活動。比如可開展單項技術比賽、多人制比賽、班內小組比賽和三人進攻線內小場地賽等。只有非正規的競賽蓬勃開展起來,經過一段有意識的引進過程,正規的排球競賽才有可能更扎實地開展起來,校園排球運動才會欣欣向榮。
4. 加大對排球運動的重視程度。
學校要對開展排球運動的場地、器材等給予足夠的支持,完善一些硬件設施。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體育運動設施的建設,為排球運動在學校的開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學校領導要重視體育運動,合理安排排球課程,并在經費上給予足夠的支持,定期組織一些競技比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應該組織一些教師外出培訓,增加技能的掌握,提高專項水平,使學生有學習的榜樣、目標,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5. 轉變家長只重智育的陳舊觀念。
家長不要光看重分數,只追求智育的發展,忽略其它的教育的發展,而應提高自己的覺悟,積極面對現代社會的素質教育,所以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更要著重培養。
責任編輯 龍建剛endprint